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咏梅 《世纪桥》2007,(2):84-86
庄子及其作品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庄子及其作品对现当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精华之一.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将有限个体"小我"融入于无限宇宙"大我",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虽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吕秋薇 《世纪桥》2008,(12):72-74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4.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5.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地《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颇为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同时阐明庄子在该文中所寓寄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三无”)。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庄子“不为物役而游于无穷”的主张“并非说明庄子要完全脱离社会,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途径”的观点,一反《逍遥游》宣扬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观的传统说法,不无道理,且有新意,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一文是庄子智慧与思想的典型体现,庄子作为我国道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其对于"逍遥"二字有着十分独到的解读,鲲鹏展翅,扶摇九万里,对庄子而言却并非真正的逍遥;列子御风,免去徒步之劳,对庄子而言也非真正的逍遥;无论楚之南的神龟冥灵,还是神树大椿,虽然拥有超长的寿命,但对于庄子而言亦不是真正的逍遥。那么在庄子的逍遥观中,真正的逍遥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观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朱一心 《学习月刊》2014,(11):48-48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的过程中悟出了养生之道,而我认为,这篇寓言内涵丰富,可从不同角度去提炼、挖掘,远不止"养生"之说。一、人生需要磨砺。庖丁曾形象地说,普通厨师几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而他的刀用了19年却还像新的一样;他刚开始解牛时看到的是一整头牛,3年后就看不到全牛了,而现在根本不用眼睛看,全凭感觉。我以为庖丁想说明"道"和"技术"的区别,即"道"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超越了技术的层面。然而,庖丁是第一次解牛就达到了"道"的境界吗?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义利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精髓体现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义利观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义利观。儒家主张在义与利之间必须体现相互制衡的有机统一,一旦在个人利益与义出现冲突的时候,要毅然牺牲利;道家反对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贪得无厌,提倡无为而治、节欲薄敛。传统的义利观对当今社会有着较强的警醒和借鉴作用,如义利并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以义为上仍然可以作为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以义谋利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致富观。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与道家是构成中国文化主体的两大学派,但就美学而论,儒道美学虽有差异,两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融通之处:在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点方面,道家讲“天道”,儒家讲“人道”,虽然对“道”的涵义的阐述不同,但都表现出对人类,对社会的终极关怀;在审美观方面,道家基于对自然之道的推祟,强调“大和”之美,而儒家则出于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强调“中和”之美,但二者对“以和为美”的目标的历史追求又是一致的;道家和儒家分别以“大和”和“中和”的概念来标志自己的审美观,对怎样安顿人生,疗治社会各自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其最终目的又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使扰攘纷争的社会获得永久的和谐与安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生态警告频发,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自然不再沉默忍受,并且加快了对人类报复的步伐.学者们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纷纷从马恩等大师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持,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地区还可以在儒道两家的生态道德伦理文化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洞见 《党员文摘》2021,(1):63-63
北冥之鱼庄子在《逍遥游》里写的第一条鱼,是北冥有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一旦没有风,就只能从高空坠落。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着财富、名声,才能够填补自我的空虚。  相似文献   

13.
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在历史上与儒家互动互补,两家学说都为中国人提供了安身立命之道.道家人生哲学所蕴含的自然主义精神,其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脱俗超迈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可为人们恰当地认识和处理精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供参考与启示,为当代人修养心性、调整态度、健全生命提供丰富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廖群 《理论学刊》2005,(11):27-30
<内篇>曾作为一部<庄子>先于<外杂篇>单行于世,亦确为庄子所作.<内篇>作者庄子之所以不称引<老子>,并非没有见过<老子>书,而是他并不以老子为师.对照简本<老子>和<庄子·内篇>可知,庄子吸收了<老子>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但在许多方面都对<老子>有所超越,或迥异于<老子>.庄子是独立不倚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5.
儒家和道家哲学的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从“性即心而显诸情”的角度理解人或人性,以“仁性”的实现为前提达成整体性的人格智慧,通过“生命实现之证成”的道德进路,实现和证立其超道德的形上本体。道家亦从人本学和文化批判的角度论“道”。就人文说,道乃即“有名”而见其“无名”之本真;就主体说,人乃在其作分别之状态中“观”道的无分别之“妙”。道家的道论,强调的是在人的修为澄汰之体证中道的全体绽出和澄明。儒道两家的不同点表现在其为学进路的差异上,而其形上境界本无不同。历史上的儒道同源说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是以人和生命为主题的生命哲学,儒家、道家、佛家表现的尤为突出。由于思想纬度、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和超越意象。从哲学本体论、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方面,儒道佛生命本体论就有根本的不同。儒家生命哲学以社会为本位,道家生命哲学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佛家哲学以"缘起性空"为中心。本体论的根本差异,导致了儒道佛三家生命价值观的不同,生命超越意境也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自由精神--简论儒道释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自有其自由精神的儒家"入世的自由",道家"忘世的自由",佛教"出世的自由",以及三者会通的超越的自由精神.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传统自由精神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8.
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思想差异性的原因及其超越途径的探讨。各种思想之所以具有差异和冲突,在于存在“成心”这种主观偏见。超越“成心”的途径是站在道的立场认识各种观念和学说。从“齐物论”的思想角度观照“普世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对立,彰显出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庄子的思想对当今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了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9.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李泰棻的《庄孟互不相及问题斟酌》一文,14次引用过13位学者的观点,引证硕富,问题意识鲜明。逐一并完备地对这些引文予以溯源,是现代学术规范的必然要求。进而言之,“庄子即儒家”议题是比“庄孟互不相及”更加切合思想史本身的问题意识,儒道互补的践履与希冀寄寓于读者与文本不断真切的对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