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统计的闹剧     
《理论与当代》2013,(6):58-59
岑嵘在第8期的《青年博览》上撰文指出: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展“我们跑步去北京”活动,每个班级学生每天上报晨跑距离数目,看看哪个班级先跑到伟大首都。一开始大家还守规矩,可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闹剧。今天有人报4公里,明天就有人报8公里,后天还有人报10公里,照这个速度,不要说北京了,北非、北极也快到了。  相似文献   

2.
统计的闹剧     
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展"我们跑步去北京"活动,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天上报晨跑里程数,看看哪个班级先跑到伟大首都。一开始大家还守规矩,可是很快,这就成了一个闹剧。今天有人报四公里,明天就有人报八公里,后天还有人报十公里,照这个速度,不要说北  相似文献   

3.
调查的起因做《每周评报》,每天都要阅读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三报各有精彩,当然,类同的题材也不少。时常提"差异化办报",那么,在同一城市、同一集团麾下的三张报纸,拥  相似文献   

4.
潘俊 《柳州党史》2003,(3):37-37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代钱鹤滩的这首《明日歌》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抓紧时间,不要拖拉推诿,倘若不紧紧抓住今天,从今天做起,而是今天盼明天,明天待后天的话,便将无所作为,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可言。  相似文献   

5.
今是金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日”:昨天、今日和明日。三日紧紧相连。今日是昨日的继往,明日又是今日的开来。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笔不能取用的存款,今天却是摆在你面前的现金。今天是成功的起点,忽略了今天也就等于放弃了明天,放弃了成功的希望。抓紧了今天,就抓到了成功。 一天,对于漫漫的人生长路来说是短暂的、微不足道的。然而,每个人的一生无不在一天天中度过。 但是,在一些青年和学生的心目中,时间犹如“不明飞行物”,只见它时隐时现的影子,却抓不住实实在在的身子。今天应学到的知识和应干的事情,都留…  相似文献   

6.
日本:“上山下乡”转战“地方” “你看,我今天去三菱银行。明天去电力公司。”一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武田一边拿着记事本,一边对记者说。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日本各大公司招聘会的日程。如果是往年,即使不参加招聘会。在网上就可以给公司投简历。但是今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  相似文献   

7.
报刊宗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要看《经济日报》。(《经济日报》)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 用我们的激情与智慧,奉献给您科技之精萃。(《科技日报》) 从始至终,令社会年轻的报纸。(《中国青年报》) 你的健康是我的牵挂。(《人民保健报》) 报医、报药、报健康。(《中国医药报》) 最难的是超越自己。(《北京青年报》) 打造中国首份商务日报。(《北京现代商报》) 北京人的主流都市报。每天的生活从晨报开  相似文献   

8.
“又见当年《工农报》,如见志敏(即方志敏)昔日风貌,篇篇檄文似投枪,红报打击旧世道.”这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红军老战士宣金堂在看了久违了60多年的《工农报》后的即兴所作.1995年2月下旬,在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江西横峰发现了一张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该报长58CM,宽42CM.这张报纸虽然经过64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连它的复印件也无一字模糊.人们可以从这张报纸上了解到,该报至少开设了以下六个栏目:①社论,②苏区要闻,③红报,④红军捷报,⑤国内要闻,⑥突击队.该报的右上角注明:第76期,每3天出版一次.根据这张报纸顶头栏目线上的出版日期为1933年4月30日,我们可以推算出该报创办于1932年9月中旬.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报纸的需求大不相同,这在报史上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作为地市报,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办报特色,以满足特定时期读者的一定需求。纵观建国50年来,襄樊日报的办报特色不同时期在全国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乃至轰动效应,这些经验也代表了一定时期地市报的办报格局。有着50年报史的襄樊日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办农民报、办开放型报、办现代气息报、笔者试从襄樊日报不同时期的办报特色来论述特定时代的读者需求方位。办农民报——满足农民读者生产建设及阶级斗争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我不是说我自己多能耐,没有,只是说你要拔出两条腿来,你要去走,你要去多走一些地方、多看一些地方、多经历一些事情、多见一些人,这就是你的财富。推荐理由除了最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的主题歌曲《敢问路在何方》等系列歌曲以外,阎老还有很多传世之作,如:《红梅赞》、《说唱脸谱》、《长城长》、《我爱祖国的蓝天》,甚至还有《雾里看花》等流行歌曲。阎老虽已仙逝,但伴随我们成长,今天听来依然动人的歌曲将会永存。而他的作品和教诲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外人获得了在中国任意办报的权力,数量急剧增加,此时,商业性报刊的迅猛发展取代了传教士报刊的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上海日益繁盛的商贸活动,办报与其他诸项事业一样已成为投资赚钱的事业,以赢利为目的的报纸似雨后春笋般地蜂拥至读者面前,这些报纸中,当属《申报》最为成功。《申报》老报人张默在《六十年来之(申报)》一文中说:“英人美查在沪创办报纸”,“不过视为营业之一种”。《申报》自己也相当坦率地宣称,该报是为谋利而开办的行业。这就决定了,美查在办报的过程中,始终在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它很好地利用了报纸这个媒介,达到了商业盈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46年秋,在晋西南战役实施过程中,我部在一个村里休整。有一天我到政治处去办事,看到政治处窑洞的土炕上,有一堆《晋绥日报》,我高兴地拿起几张看了一下,发现有一张报纸上登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晋绥军区政委关向应病故及举行追悼的报道。我越看越爱不释手,就把这张报纸塞在挂包里,回连队后反复阅读,其中有一篇是晋绥军区贺龙司令员的悼诗《哭向应》。这首诗的全文是: 一生中最真挚的战侣, 你先我永逝了! 辞去了你亲手抚养的部队, 辞去了千百万人民, 还辞去了你的难友——云卿。  相似文献   

13.
百年老报《大公报》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侧影,它以一张民营报纸的超然姿态,秉持民间立场,祈望以新闻舆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办报风格,其中尤以“文人论政”最为典型。《大公报》自创办伊始,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始终主导着该报的编辑工作,这一理念不但在几任总编(主笔)中连续传承,并且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文人学者为其撰稿,遂形成以评论国内外时政为中心的文人圈。这两方面构成《大公报》办报编辑的基本格局,也是《大公报》的影响力在当年被誉为不亚于一个政党力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2日,天津《今晚报》登载了一条周恩来在1956年悄悄回过故乡淮安的消息,此后,《作家文摘》、《北京晚报》、《南京日报》、《宿迁回报》等多家报纸争相转载。作为周恩来研究人员的我,在1月中旬曾多次接待来访和电话询问,远的有沈阳,近的有姜捻市,直到1月20日,我才从一张1月10日《宿迁回报》三版上见到《周恩来返乡往事披露》(以下简称《往事》)。然而一读文章就知道这是一篇纯属编造的“往事”。《往事》一文说,周恩来的邻居王佩华是听周恩来的侄儿周尔辉对她说过的。笔者因淮安筹建周恩来遗物陈列馆的需要,两天前曾去南…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4)
每隔24小时,明天便悄悄地变成了今天,今天又悄悄地变成了昨天。所以,人们常说:没有昨天便没有今天、明天。可是,笔者在发行《党史月刊》时,竟遇上了三两个“今日派”、“明日派”的代表者,堂而皇之地要我去找“昨日派”。说什么:昨天、今天、明天,井水下犯河水,写昨天的书,要找爱昨天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呗。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定去向”,有失偏颇 长征落脚陕北,到底是在哈达铺,还是在榜罗镇确定?历来有所争议。目前学术界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中央领导人在哈达铺通过缴获的敌人报纸,得知陕北有许多红军的消息后,很快就作出改变俄界会议决策,将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这种说法的代表是杨材美同志的《红军长征去陕北是在哈达铺决定的》一文,该文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有“一张报纸定去向”的小  相似文献   

17.
徐树芝 《理论学刊》2006,(4):118-119
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大公报》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自1902年创刊,1949年随新中国成立而新生,再至1966年9月10日终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文只就旧《大公报》的政治倾向、办报方针、经营管理等诸方面作粗浅的总结,以期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创办人英华,字敛之,满族旗人。《大公报》创立之时,正值庚子以后,民族灾难深重,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腐化误国,维新改良者积极奔走呼吁。英敛之在《大公报》发刊词中,明确了办报的宗旨“介绍西洋学术思想、宣…  相似文献   

18.
1995年2月下旬,在原闽浙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江西横峰,发现了一张闽斯陆省苏维埃政府机关报《工农报》,该报长58厘米,宽42厘米,相当于现在党报版面的大小。这张报纸虽然经过64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连它的复印件也无一字模糊。人们可以从这张报纸了解到,该报至少开设了以下六个栏目:社论;苏区要闻;红报;红军捷报;国内要闻;突击队。该报的左上角注明:第六十六期,每三天出版一次。结合这张报纸顶头栏目线上的出版日期为一九三三年四.)4.月三十日,我们可以推算出该报创办于一九三二年九月中旬。《工农报》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办报活动与宣传策略(下)王晓岚八、在这些报刊杂志中,只有《新华日报》是一张公开发行的党报。这就决定了它在办报方针和宣传的策略上与其它报刊是不相同的。下面分而述之。首先,名义上为同仁报刊的报纸。这一类的报刊多呈灰色.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报纸言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言论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有的还辟出专版刊登。报纸上言论的增多,这就需要我们办报者创出自己的个性,打响自己的品牌。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指导性的鲜明体现,历来为各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