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A)主要是由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代谢产生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已知的重要真菌毒素。此菌分布广,动物食入被OA污染的饲料会中毒发病,国外学者曾对OA的致病性进行过研究,但国内有关动物OA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目前未见报道。为研究OA对鸡的毒性,我们对OA中毒死亡鸡进行了病理学观察。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发生于宁夏盐池、灵武一带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用病区的霉草和从霉草中分离的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的产毒培养物以及从产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分别饲喂小白鼠、羊、骡等引起中毒、死亡,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粗毒素纯化后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为杂色曲霉素,从而确认了宁夏地区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是以杂色曲霉素中毒为主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3.
用赭曲霉素A(OA)-BSA合成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通过克隆和ELISA法筛选,建立三株分泌抗O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3C_(12)、1D_(12)和2G_7)。用间接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抗体效价为128~χ(3C_(12))和64~χ(1D_(12)和2G_7),腹水抗体效价为10~(-7)(3C_(12)、1D_(12))和10~(-6)(2G_7)。三株单抗(McAb)'均属IgG类,分泌抗体稳定。用竞争间接ELISA测定三株McAb对OA的敏感性为22.5~39.2ng/ml,与异种毒素黄曲霉毒素B_1和ZEN毒素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真菌毒素的监测,先后制备出黄曲霉素M_1(Nancy等,1984),黄曲霉毒素B_1(Candlish等,1985)、T-2毒素(Feuersten等,1985)、赭曲霉毒素A(Cand-lish等,1986)、玉米赤霉烯酮(Dixon等,1987)、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Panly等,1988)、黄曲霉毒素B_2(Hastings等,1988)及露湿漆斑  相似文献   

5.
关于从霉变饲料、牧草、粮食等分离出对人畜有毒真菌及其代谢物的报道日益增多。人畜真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中黄曲霉毒素、镰孢霉毒素、棕曲霉毒素等对畜禽的危害极大,成了受人注意的动物真菌毒素。由于动物真菌中毒症在世界各地广泛发生,所以近年来,对真菌毒素的检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研究的进展,真菌毒素的测定方法日益改进,  相似文献   

6.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7.
此项研究对几种镰刀菌代谢产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从“烂蹄病”病区采取52份耕牛饲草,共检出真菌3197株,主要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芽枝孢霉属和交链孢霉属等。其中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污染率与“烂蹄病”发生呈正相关;②从“烂蹄病”病区耕牛饲草上分离的10种53株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用乙醚提取,其中30份提取物使兔的皮肤出现反应。拟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及其乙醚、甲醇-水(95 5)提取物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中毒死亡。用其乙醚粗毒素腹腔注射两只健康杂交公山羊,出现了典型“烂蹄病”病征。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畜禽吃进生长在发霉饲料中的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而引起的一种以急性肝损害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该病最初于1960年开始报道,当时在英国有十万只火鸡雏发生死亡,由于病因不明称之为“火鸡X病”。后经多方面的研究证明,它是由于饲喂霉变花生饼粉所致,并从霉变花生饼粉中检出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 ex Fries),及其有毒代谢产物——黄曲  相似文献   

9.
杂色曲霉素(ST)粗毒素的制备①菌种: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菌株由南京农业大学提供。②培养方法:将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菌株分别接种在察氏培养基上,28℃培养7天,然后接种到Rabie等报道的玉米培养基上,29℃恒温振摇培养30天。终止培养,50℃干燥48小时。③粗毒素提取:玉米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前猪的黄曲霉毒素(AFT)中毒病流行严重,猪摄取含黄曲霉毒素B_1(AFB_1)8000ppb的花生饼,即可中毒死亡。经实验证明:猪黄瞟病是AFT中毒所致。为探求猪的AFB_1的 安全剂量,特进行了本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方案 刚断奶杂交猪27头,先经一个月常规喂饲、去势、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然后称重编号随机分9组,每组3头。实验日粮配制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笔者试用切开嗉囊冲洗法治疗鸡早期中毒病12例,指导农养户治疗33例,均获满意效果。 诊治 当用农药拌种季节,时常发现鸡食种子而引起中毒,病鸡嗉囊膨胀,精神不振,呆立,打盹或有轻微神经症状时,应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立即施术。在患鸡嗉囊正中部纵向拔毛消毒,一手  相似文献   

12.
鸡霉形体(MG、MS)是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及传染性滑液囊炎(MS)的病原菌。本病多发生在1~3个月龄鸡,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及关节。病原体附着于表层细胞,由于毒素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常出现浆液性、粘液性鼻漏、窦炎、结膜炎、气管炎、肺炎和气囊炎及关节炎。临床症状常表现流鼻汁,眼睛肿,甩头,咳嗽,气管罗音,呼吸困难,食欲减少,体重减轻,跛行,瘫痪,产卵量下降,孵化率及成活率降低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大鸡场,由于饲养理管不当,污染是严重的。据  相似文献   

13.
1976年作者在某鸡场蹲点期间,该场发生鸡新城疫后,在1~2个月龄雏鸡中发生了鸡支原体病,死亡较多;虽然投给了大量土霉素、但疗效不高。根据国外报道及作者经验,认为鸡支原体甲醛灭活苗有一定免疫作用。为了帮助场方控制本病,从该场病鸡分离出鸡败血性支原体(MG),制成甲醛灭活苗,对假定健康鸡与病鸡进行了气雾免疫,观察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鸡龙葵素中毒的诊治1996年10月12日,养鸡户张某饲养的350只海兰蛋鸡因喂食了大量生芽马玲薯和生芽马玲薯皮而导致龙葵素中毒。症状病鸡站立不稳,呼吸困难,全身震颤,下痢,个别病鸡伴有血便,拨开羽毛可见皮肤有紫红色斑块,产蛋量显著下降,且多软皮蛋,最...  相似文献   

15.
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目前,由于有些鸡场在鸡群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也因为对该病的严重性尚未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此病发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因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与病原种类及毒力、鸡的日龄、感染部位及体表状态等有关。临床病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脐炎型三种。急性败血型多见于40~60日龄的鸡,成鸡也有发生,本型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关节炎型较少,多呈慢性经过,有的与败血型同时发生,病鸡多因采食困难,逐渐消瘦,最后死亡,死亡率低;脐炎型多发于周龄内的雏鸡,病程短、死亡率高。另外,坏疽型、化脓性骨髓炎型及眼型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饲养与多途径、大市场流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一方面给养鸡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 ;另一方面使鸡病种类不断增多、危害日趋严重 ,而且使疫病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给防制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与任务。笔者根据多年来甘肃省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防制状况 ,分析了甘肃省鸡病流行态势与特点 ,并对今后的监控措施提出了浅见 ,供同仁参考。1 流行态势与特点1.1 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加 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以来 ,以传染性支气管炎 (IB)、减蛋综合征 (EDS)、传染性腔上囊病 (IBD)、病毒性关…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夏收后,广西某农场因饲料玉米污染了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以下简称AFT),致使大批猪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造成经济损失约16万元。 (一)流行病学调查 该农场共有102个猪场,其中31个猪场5707头猪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占全农场牲猪存栏数的38%,因中毒死亡799头,占发病头数的14%。 首先发生中毒死猪的是巴朋和巴参猪场。共饲养育肥猪252头,母猪22头,仔猪56头,于7月中旬开始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约占日粮40%的当年收获的玉米,每头每天食玉米0.65公斤。进食10天左右,发现有的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一种鸡的跛行、麻痹和眼睛失明等症状的疾病。经对40例病鸡的剖检,组织学检查以及对部分鸡场进行血清学检查和雏鸡接种实验,证明属于慢性型马立克氏病(MD),并初步查明了MD在河南的分布概况。现报告如下。 (一)病鸡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1.病鸡的品种和年龄:本病多见于白来航、星杂288、仙居、芦氏、中原红、青岛花等鸡种,本地土种鸡也有发生。病鸡多在3~12月龄,较大的鸡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19.
鸡优素精中毒病例及毒性实验徐建华(山东省平邑县仲村兽医站273301)优素精是含盐霉素的抗球虫药,目前在养鸡业中应用较广。但因个别饲养户擅自加大剂量或与饲料混合搅拌不匀而引起鸡中毒时有发生,1992年5~6月,我镇先后发生四起30~80日龄鸡的优素精...  相似文献   

20.
止泻灵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观察王自然(山东省临沂农业学校276003)作者在1995年秋季和1996年春季,分别在山东省临沂市和费县选择自然发生大肠杆菌病的病鸡,用自行研制的中药止泻灵进行了试验观察。目的在于测定其对鸡大肠杆菌病治疗效果及最佳混饲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