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褪去,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的重要对外贸易政策工具,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掣肘外贸企业出口业务的几大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为重要的是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双轨制",打破出口信用保险垄断经营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短期业务经营,促进中国信用保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对于防范、规避与降低出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起到重要作用。虽已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尚未建立,不利于出口保险的长期发展。因此,制定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法"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3.
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及出口信用保险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出口鼓励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及中国加入WTO,出口补贴正逐步受到WTO规则及多边贸易协定的限制和约束,出口信贷及出口信用保险是WTO框架所允许的出口鼓励措施,成为各国贸易和金融体系重点支持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出口补贴、倾销、出口信贷及出口信用保险的WTO框架约束的分析,指出我国在加入WTO后出口鼓励措施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4.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为了防止被保险人不当得利,维护保险损失补偿原则的一项设计精巧的制度.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发展史短暂,立法和司法实践实务中常常困惑丛生.结合出口信用保险实务,以历史溯源、法理论证、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法律性质、代位求偿权的构成及行使的分析对该项制度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立法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际结算方式的保护伞——出口信用保险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风险基金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有利于出口方企业灵活选择多种结算方式,并能有效降低收款风险,企业应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扩大对外出口。  相似文献   

6.
出口信用保险本身具有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使保险法的一般原则在适用于出口信用保险时,无法完全"合身"。实践中,外贸代理的索赔颇具模糊性与争议性,此外,实践中保理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也不明晰。文章试图以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及可保利益原则为分析的出发点,针对保险法中可保利益原则对出口信用保险中外贸代理与保理情形的适用进行浅析,认为需要区分外贸公司是否以自己名义签订进出口合同,而对应不同的保险利益持有情况与索赔权利;需要区分保理是否具有索赔权,而对应不同的保险利益持有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已成为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必由之选。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出口信用保险领域以法律法规代替政策,明确规定出口信用保险的性质、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方式、参与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等,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运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既而达到在国际贸易、投资领域避免争端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产业政策的目的。对出口信用制度立法进行技术考量必须把握两个关键性制衡点,一是出口信用保险的盈亏经营问题;二是是否应双轨制经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了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在国内外的产生和发展,从法律的角度论述了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特徵和功能,建议解决中国有关制度申的法律问题应当从制定有关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明确出口信用保险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体制、规定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准入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李本 《法学杂志》2015,36(3):95-101
当前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出现了贸易融资方式加速创新等新特点,加深了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立法进程及制度建构问题的拷问。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立法设计,关键需要进行四个方面的制衡考量:首先是资金注入及盈亏制衡;其次要针对WTO贸易政策审查中敏感度较高的出口信贷担保进行预警,尽量设计能获得豁免对待的、满足"君子协定"相关条件的条款,并最终为加入该"君子协定"做好准备;再次是对目前银保合作的推动和监管应充分关注并吸纳相关国际金融软法立法机构和伯尔尼协会的有益建议;最后,随着几大重要的国际区域性投资协定的谈判开启,我国必须通过对海外投资险进行立法协同从而和相关的国际投资利益进行博弈制衡。  相似文献   

10.
1.2013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5次会议通过2.2013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3.法释〔2013〕13号4.自2013年5月8日起施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请示》(粤高法〔2012〕44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对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保险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鉴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审理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纠纷案  相似文献   

11.
惠丛冰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6):36-38,102-106
保证是确保债权实现的制度,而保险是对意外事故补偿的制度,二者本来是没有共性的互相独立的制度。但是,随着保险承保范围的扩大,“债权不能实现”也成为可以承保的意外事故,造就出现了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于是,保证与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之间的比较研究,就有了很现实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房贷险是抵押人为自己利益的保险还是为抵押权人利益的保险,实质上涉及抵押物保险中的保险利益、保险标的、保险物和保险形态等保险法上的基本概念和法理的问题。抵押权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抵押权利益,抵押物受损,只是使主债权处于一种无担保状态而面临债务人不清偿的信用风险之中,抵押权人在抵押物上的保险利益是一种信用利益,抵押权利益的保险形态只能是一种履约保证保险或信用保险。房贷险只是抵押人为自己利益的保险,银行对住房保险金的效力间接来源于物上代位制度。  相似文献   

13.
船舶抵押权保险作为主要航运国家推出的一种新型保险品种,在中国并未正式引入.通过对船舶抵押权保险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船舶抵押权保险的优势所在,并认为船舶抵押权保险实质是一种信用保险.此外,分析了中国引入船舶抵押权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中国引入船舶抵押权保险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谈谈韩国的出口保险法律制度孙延生韩国于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制定的出口保险法律制度,作为其涉外经济法律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韩国出口贸易和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极其有效的干预和保护作用。研究和了解韩国出口保险制度,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涉外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饶徉 《法制与社会》2011,(13):50-50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业自中国信保公司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成绩喜人。然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法律保障,风险基金不足,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服务倾向不利于中小企业,办事效率低下,业务结构不合理,国别限额分配不够合理等。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之后,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游杰 《四川审判》2002,(6):28-28
所谓保证保险,是指由保险人为被保证人向权利人以保险合同的方式提供担保,当被保证人的行为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据此成立的合同即为保证保险合同。所谓信用保险,是应权利人要求,由保险人对权利人所面临的债务人不能履行偿付或拒绝偿付债务的风险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据此成立的合同即为信用保险合同。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法的不动产变动模式存在着不利于交易安全保护的先天弊端,合同担保、产权意见书模式在产权保证上虽有一定实效,却不如所有权保险制度安全保障彻底。在维护交易安全上,所有权保险具有真实保障和损害赔偿的双重构造,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所有权保险以商业信用支撑不动产交易安全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与商业信用共为支柱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因合伙企业内部责任的重新分配导致外部债权人利益失衡而产生的职业保险,是作为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资源而存在的。其对有限责任的替代赔偿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拓宽特殊的普通合伙的替代赔偿资源的种类,继续探索能增加合伙人信用的补充方式,弥补现有职业保险的局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张翀  程敏 《行政与法》2004,2(6):56-59
保证保险不同于信用保险和保证担保,它在分期付款购车中的应用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肖岳 《法人》2014,(10):58-60
正保险产品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商品,企业诚信应该成为消费者对其选择与否的重要参考8月28日,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徐晓波在做客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表示,诚信缺失问题影响到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建立全面信用记录,对严重违法失信的要建立"黑名单",实施行业禁入。9月11日,保监会公布了一份《中国保险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人保财险旗下一款名为"空气污染健康保险"(俗称"雾霾险")的产品做出处罚,保监会称人保财险在销售该款保险时,在已售有效保险单中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