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位于城市内部或近郊集体土地的价值日益凸现出来。一些城市在“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行政的办法(当然也有政府与村民协商的内容,但主要是行政推动)收购农民集体的土地,变成国有土地,进入政府土地储备和交易中心,然后通过“招、拍、挂”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用地单位。虽然这种土地管理制度能缩短用地单位和土地所有权单位谈判的时间,加快土地利用的进度,实现阳光操作,减少土地交易中的违法腐败行为,但在实施的依据、实施方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因此引起村民的不理解,导致发生一些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因此…  相似文献   

2.
双流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按照成都市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实际,确立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着眼统筹抓集聚,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按要求,双流对全县园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高标准编制工业园区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工业企业集群化发展。他们采取“政府统征整理土地,租售并举,分区经营,分…  相似文献   

3.
马路越修越宽,广场越建越大;GDP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数值越来越高……这些都是一些政府官员口中的“政绩观”。但群众眼里对“政绩”是怎么看的呢? ——“的哥”苏玉群:干好小事就是政绩北京出租车司机苏玉群快人快语:“在我看来,政府的政绩不是盖了多少高楼、建了多少广场,而是为老百姓干了多少实在事。比如,政府早年推广使用环保型纸袋,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不知为何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声     
百姓期盼“居者有其屋”《廉政瞭望》今年第9期“聚焦”以《焦灼的土地》为题,详尽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土地市场中,政府既是土地管理者,又是土地经营者,在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动力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5.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有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今天,这句话仍然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然而,土地母亲孕育的巨大财富,究竟落入谁家?政府:享受土地的盛宴狂欢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谁拥有,谁受益。在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是政府可以对农用地实施征用。因此,作为土地所有者代表的政府,享受土地的盛宴狂欢是理所当然的。在土地市场中,政府居于垄断性“中介”地位,是市场上端货源(农村土地和城市拆迁用地)的垄断性买家,又是市场下端商品(经营性土地)的垄断性卖家。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民的农用地,通过土…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带动贫困农户增收”[1]。通过梳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已有研究,实地进行农户土地流转及收入情况的调查,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土地流转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供一定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户提高收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土地流转必须考虑到农户本身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以及流转方式,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保障机制、支持土地流转新方式,鼓励土地流转与非农就业结合以实现收入提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牢牢掌握城市土地供应的主动权,一切用地经由政府统一供应。地方政府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三种方式统一供应土地。土地统一供应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了政府土地资产收益,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虽然土地统一供应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是不可持续的;目前我国的楼市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地方财政安全,引致了地方财政危机。土地供应要遵循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调控土地供应量,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24):54-54
过去30年,我国经济的辉煌除了得益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通过改革产生的“制度红利”。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改革重点应该是政府自身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和城镇化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从央地关系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奇迹,需要与财政激励变迁的主线相衔接,在制度和激励机制的演进上探寻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财政包干制时期,放权让利与财政收支自主权成为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直接动力;分税制改革后,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分成收入的激励下,“经营开发区”成为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特征;所得税分享改革之后,对营业税和土地财政的倚重成为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主要动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债务扩张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向“经营债务”的嬗变。展望未来,应依据新发展理念确定改革路径,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断释放央地关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骨架的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区涉农片区主要分布在“198”区域。成华区立足“198”区域实际,探索了“农民主体、自主发展”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确保农民成为统筹城乡的决策、建设、管理和受益主体。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科学规划定位,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民主体、自主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还需要通过调整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方式,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钱智 《求是》2007,(10)
新疆气候干旱少雨,沙漠浩瀚,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效益第一”的思想,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全力推进。“十五”期间,全区森林覆盖率由1.68%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95%,沙化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有所减缓。和田地区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500佳”、“全世界防止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成功业绩奖”。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是经济建设的载体。 几年来,延吉市土地管理局在代表政府行使国土管理权力时,真正让土地唱主角,点“土”成“金”,在保护土地利用土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弥足珍贵的探索与实践,多项成果受到国家及省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视和肯定。 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破除旧观念,统一对控制城市规模的认识,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向内涵型和集约型的战略性转变。要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土地使用者眼睛向内,把土地利用重点放在存量土地的盘活、城区建设用地潜力的挖掘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上。 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开放城市之一的延吉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5%出自二、三产业。根据这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制度的困境及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国人心目中,啥最不值钱?——土地,于是才有了“祝金钱如粪土”之说。而在今天,这“粪土”突然变得金贵起来,只要与“土地”沾边的东西,都可以化作滚滚财源。一些政府把土地作为“二财政”,贪官污吏把土地作为廉价“高效”的寻租工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出让、转让所造成的目有资产流失比走私造成的损失还要大。以地生财,不仅透支未来,消费后代的资源,而且它引发出的国资流失、贪污腐败等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基本国策的施行,这不能不引起中央的高度警觉与重视。围绕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来自高层的行动变得紧锣密鼓。政府以地生财是否可取?农地市场化改革是否应访缓行?土地征用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究竟要选择、设计和安排一种什幺样的土地制度?我们请专家来把把脉。  相似文献   

14.
不知打何时起,我们政府机关兴起了一股“责任状”热,各种名目繁多的“责任状”应运而生,而且由于分门别类,层层效仿,致使“责任状”满天飞,有的地方领导究竟与多少部门、多少单位签订了多少“责任状”,往往连自己也记不清楚、说不上来了。 是不是什么工作都要签订“责任状”呢?依愚之见,时下许多“责任状”利少弊多:其一,有职务就有责任,正常的工作何需签订“责任状”?职与责,从来就是一对“连体婴”,你有多大的职务就有多大的责任。可见,对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06,(12):62-62
近年来,莱西市国土资源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为改革增活力、为发展拓空间、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市”、“山东省国土资源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国土资源优秀办文窗口示范单位”、“青岛市依法行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土地经营方兴未艾。坚持政府垄断与市场搞活相结合,一手抓土地的战略储备,一手抓经营性土地招拍挂,通过精心运作,科学实施,促进了土地市场的健康发育,2006年上半年完成土地纯收益2.8亿元。土地审…  相似文献   

16.
林爱民  李宗林  陈荣  刘圆圆 《世纪风采》2009,(3):I0002-I0004
新一轮“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活动部署开展以来,扬州市维扬区积极响应、高度重视,将“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工作贯穿全区“五大板块”互动发展的全过程,从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态着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同建共创,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强化土地执法,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土地管理和利用环境,有效地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4,(10):25-26
“总目标”:将房地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定量标准,即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开发总量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20-30%。“一个关口”:严把土地关,政府对可开发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加大土地一级市场公开拍卖和长期租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建立企业开发用地公示制度,加大土地使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企业擅自更改土地用途行为、只购买不开发转手倒卖行为,提高政府对土地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地利共享”原则既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土地增值利益本身的公共属性所规定的。随着城市化扩张,我国形成了一套由政府统筹进行土地供给、土地出让、土地利益管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在土地利益分配实践中,政府遵循“地利共享”原则,在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达成了一种是利益平衡的再分配机制。实践证明,“地利共享”并非停留于抽象的地利分配制度层面,而在实践中形塑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实现路径:政府通过土地财政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来源,促进了土地的城镇化;通过利益再分配为失地农民提供制度性保障,加速了农民的城镇化;也为村级组织提供集体经济来源,促进了村庄的城镇化,适应了当前我国半城市化阶段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政府长期担当经济发展的主体,使经济建设型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通过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加快由投资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等路径选择,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侯丽 《当代党员》2014,(8):16-16
怎么种地才能种好?如果你去问一个传统农民,他可能会这样回答你:“看天、看地、看苗。”江苏省扬州市菱塘回族乡的杨大爷,以前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农民。不过现在你再来问他,他会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告诉你:“我有‘私人定制’。”杨大爷家里有两亩多地,但是由于家里人平常都在附近工厂打工,没有多少时间打理土地,对土地该施肥多少、用哪种肥料最适合是两眼一抹黑。“一到打水、栽秧、施肥的时候,看到人家怎么弄,我们就跟着怎么做。”杨大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