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中央电视台在《中国一绝》节目中,介绍了一只明朝出土的国家级文物———“龙洗”。“龙洗”也称为“金盆”,是用青铜铸造的盛水器皿。盆底有四条龙,盆沿有两只铜耳。将水注入盆体后,用双手摩擦铜耳,可发出嗡嗡之声,与此同时,四条龙须会喷出20多厘米高的小水柱,令人拍案叫绝。“龙洗”可赏玩、娱乐,把玩有健身之效。据民间传说,“龙冼”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召集全国上下的能工巧匠专门为其不爱洗脸的儿子精心设计制作的,后来逐渐成为一些皇亲国戚、才子佳人的赏玩之物。可惜它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民间只流传着极少一部…  相似文献   

2.
康凯 《前线》1999,(11)
中国是尊崇龙凤的国家,有着丰厚的龙凤文化底蕴。因而:中华大地称为“龙的土地”;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中国被世人称为“龙的国度”,“东方巨龙”。龙,作为中国人的象征,已为寰宇所瞩目。凤,是吉祥的象征。古书上说,凤“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0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因而,杰出人才被称为“凤”,孔丘老先生就曾享有这种尊号;荟萃人才的古代政府执掌机要枢纽的衙门——中书省.古人称其为“凤凰池”或者“凤池”。龙凤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它渗透在各个领…  相似文献   

3.
皇帝请客     
君闻 《党建文汇》2014,(3):47-47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法”称为“(渥)”(fa),《说文解字》对该字的解释为:“(漶),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从去.” “法平如水”,也成为了我们千百年来对法的基本理解,是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意向性比喻.因此,法与水结下不解之缘.我认为,中国“法平如水”的说法概括了中国几千年的法治文明的精髓.我在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装饰法学院楼大厅的雕像时,主张在雕塑中体现“法平如水”的理念,后来就用水纹装饰了雕塑.我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基于上述认识.  相似文献   

5.
快乐大叔 《党课》2008,(9):102-104
咱们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正儿八经的皇帝前后出了好几百个,这些年咱们的荧屏上面和皇帝有关的宫廷戏也着实拍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快拍完了,明朝的皇帝也紧随其后。不过,快乐大叔喜好历史,相关的书籍也看了不少,觉得在明清两朝的皇帝中,最“有意思”、最具“娱乐精神”、最具“叛逆”思想的皇帝恐怕非明朝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莫属了,只是不知为啥却一直没有影视界人士拿他来“戏说”一番。  相似文献   

6.
土皇帝     
梅桑榆 《唯实》2002,(12):79-79
皇帝这种珍稀动物在中国已绝种近百年 ,然而有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 ,便占“土”称“帝”的人 ,而今却多如驴毛。这些称霸一方的人被百姓称之为“土皇帝”。土皇帝虽然官职大小不等 ,级别高低不一 ,但却皮毛有异而骨子里相同 ,那就是在他治下的土地上 ,处处模拟皇帝 ,寻找当皇帝的威风、当皇帝的快乐、当皇帝的感觉 ,过一把皇帝瘾。皇帝金口玉言 ,土皇帝也说一不二 ,谁若敢于披他的逆鳞 ,开口说一个“不”字 ,绝无好下场。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 ,他也可以想治谁就治谁。虽不能像皇帝那样“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但大点的家伙可以命令公…  相似文献   

7.
国庆与家庆     
有的人误以为国庆一词,是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新概念。其实,只要查查《辞海》、《辞源》之类工具书,我们就会立刻明白:国庆古已有之,资格甚老。《晋书·武帝纪》:“皓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这是史籍上出现国庆二字比较早的文献之一。顾名思义,国庆者,一国之庆也。在以皇权为核心、本质上是家天下的封建社会里,国庆庆什么?无非是─—也只能是庆祝皇帝登极,君临天下;全国既以皇帝这位大家长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皇帝的生日,或寿辰,当然也是国庆。在“君权神授”虚幻光环的笼罩下,皇帝被肉麻地称为“万岁爷”,故皇帝的…  相似文献   

8.
海容 《党史天地》2008,(11):51-53
榜书,古日“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民间俗称“大字”,一般要求字的尺寸在60平方厘米以上。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人是秦朝丞相李斯。此后历朝历代书写榜书者不乏其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榜书从赞颂帝王功德、装饰皇家宫殿、  相似文献   

9.
梅桑榆 《唯实》2010,(8):189-190
中国自秦以降,称皇帝者数百人,但能冠以“好”字者不多,大多数非昏即暴,或是极其平庸,让臣民认为,换谁干都一样,或是换谁都比该家伙强。而纵观历史,好皇帝的出现,有极大的偶然性,许多昏暴、平庸的皇帝的产生,却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陈辉 《湘潮》2014,(1):19-22
没有“勇”字,不称为杨勇,不言“谋”字,也不是真正的杨勇。有勇有谋的杨勇在抗日战争中巧用神兵,成就了抗日战争中的三大传奇。  相似文献   

11.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09,(9):95-97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里面的“老大”,有句形容一个人有权有势的老话,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一人之下”的“一人”最初指的就是皇帝。皇帝是真正的万人之上,所谓的“九五之尊”。皇帝说一不二,皇帝还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即便错了,也就错了,难道有人还要跟皇帝较真吗?不过,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咱先不说历史上那些被“垂帘听政”或者被“架空”了的“名义上的”皇帝,即便是牢固掌握权力的皇帝,也有他把握不了的东西,也有被“潜规则”的时候,不信,咱就来看看。  相似文献   

13.
快乐大叔 《党课》2012,(11):98-100
在明朝的16个皇帝里,崇祯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好皇帝”,被称为有明一朝“最勤勉”的皇帝。当然,比起他那些或整天花天酒地,或几十年不上朝的先皇们来说,崇祯的勤奋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治理国家,勤勉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这勤勉里还夹杂了不少表演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君主。在他的统治时期,“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顶点”,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牢固基础。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廉吏,他们中有:被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不畏权势、爱恤军民的两江总督傅拉塔,刚正不阿、心底无私的治河专家靳辅,荣膺“豆腐汤”美号的汤斌。  相似文献   

15.
170多年前,那位扬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将要震动世界,还是让它继续沉睡吧.”这句话正好透露出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共同心声——企图使中国永远沉睡不醒,任人宰割.当然,法国皇帝的话  相似文献   

16.
你说我说     
“龙”(dragon)在中国和西方都出于臆想,但西方“dragon”的形象比中国“龙”差多了。  相似文献   

17.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2,(4):62-62
“龙”(dragon)在中国和西方都出于臆想,但西方“dragon”的形象比中国“龙”差多了。  相似文献   

18.
罗日荣 《前线》2014,(3):118-118
曾国藩与王阳明、孔子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完人,曾国藩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实现了士大夫“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古人历来讲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是如何治家的?曾国藩虽忙于政事,但对治家也很上心,“尽得一分算一分”。关于如何治家,在《曾国藩家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第一,贵兄弟和睦”;“第二,贵体孝道”;“第三,要实行勤俭二字”。如此看来,曾国藩治家之道的核心在这四字诀——和、孝、勤俭。  相似文献   

19.
表扬领导说     
偶翻书箧,发现表扬领导不是今人的专利,古已有之。 有一回明太祖朱元璋来了兴致,与大臣们一块钓鱼,大家接二连三地钓上许多尾鱼。惟独朱皇帝钓技太差,钓了半天,一尾鱼也不肯咬钩。正在尴尬之际,忽听大臣解缙口占一绝,琅琅诵日:“数尺丝纶人水中,金钩抛去影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此诗诵毕,不惟朱皇帝高兴,大臣们也都鼓掌称善。此后,解缙愈得皇帝宠爱。 也有不愿意表扬领导的。西蜀那位早被领导判为“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动辄向领导建议,甚至要跟诸葛领导兵分两路、径出斜谷直捣魏都的魏延,虽然领导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皇帝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皇帝情结”也渊远流长。就说当下影视作品对皇帝的情有独钟便令人刮目。什么秦始皇、武则天、唐明皇、康熙、雍正、乾隆,一拨儿早已尘封的人物在黄金强档时间被隆重推出,闪亮荧屏,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火爆得很。我们的荧屏不是不能出现历史人物,文艺作品也不是不能表现古代皇帝。现在毕竟是打破了僵化思想、搞改革开放的年代了,文艺创作理当遵循百花齐放的方针,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秀的丰富多彩的作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再像“文革”期间那样,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