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文 《廉政瞭望》2008,(10):62-62
两千年来,天变,地变,国变,人变,沧海桑田,无不变的事物;然而构成社会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强弱转换、进步退化的关系总则,好像并未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真可称得上是有实用价值的一部不同凡响的奇书。  相似文献   

2.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3.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相似文献   

4.
《周易》的时代、作者以及符号 上古有三易,一个叫《连山》,一个叫《归藏》,一个叫《周易》。按照记载,它们的经卦都是八,别卦就是六十四,三易是一样的。但是三易产生的时代和作者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夏代是《连山》,殷代是《归藏》,周代就是《周易》。其作者,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6.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相似文献   

7.
《西铭》《东铭》,是北宋理学的共同创建者和关学宗师张载撰写的千古名篇。古今学者对此二《铭》的主旨和二《铭》关系的解读,一直聚讼纷纭。有鉴于此,有必要对《西铭》和《东铭》做一番基于文本细读的新释工作。这一工作将不拘一格,力求把传统的字词语句注释方法与现代的哲学思想诠释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重新概括《西铭》《东铭》主旨的同时,还将在古今中外的观照中萃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张庆善教授曾应邀到卓琳家,看到书房里有个书橱全部是《红楼梦》方面的书,特感亲切,好奇地问:“您这儿有这么多红学的书,是小平同志喜欢《红楼梦》吗?”  相似文献   

9.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5,(9):10-12
三月,岭南春来早。正是木棉花盛开时,我们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一行人来到了广东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篇重要著作,从根本上否定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既是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优秀产物。《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为我党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直至现在,对于在新的征程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欢龙 《党课》2007,(1):106-107
当今的歌曲写作,大都是先有歌词后有旋律的。先有旋律后填歌词的情况比较少。不过,这后一种方法也曾写出过一些好歌。比如:《长江之歌》、《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以厦词作家阎肃依照小提琴协奏曲《梁褂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的《化蝶》等。近几年,不少歌词作家为一些流行的民乐曲填写了歌词,如此一来,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花好月圆》、《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当初只能作为乐曲欣赏,如今也可以作为歌曲演唱了,甚至二胡曲《江河水》也配上歌词,成为一首如泣如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孙世平 《理论学刊》2013,(1):99-103,128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生平和思想的先秦文献,它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和推崇的文化经典,奠定了《晏子春秋》理论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晏子春秋》的学术风格、政治理想、处世之道又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二者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儿子今年11岁多了.小家伙从小就喜欢看书,《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前两年就看完了。现在.他又喜欢上宋词,岳飞的《满江红》看了几遍就可背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单鸿恩 《唯实》2010,(10):96-96
据说电视剧《江姐》是拍给五六十岁的人看的。我就六十多岁,看了果然喜欢,甚至亲切。江姐及其许多革命者的最终命运都是我们已知的,他或她们只有二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在今天不少人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搂着父母撒娇,即使结婚也在“啃老”。可是江姐等人却以同样的年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为了信仰,也为了理想。他们没有享受过,即使有享受的条件也义无反顾地予以抛弃,如《红岩》中的刘思扬,如《江姐》中的谢少爷和万县的副书记李歆林。  相似文献   

16.
《力量》     
《力量》一书作为《秘密》的续集,在中国正式上市前,已经被读者和媒体视为2011年最重要的出版事件之一。《秘密》让全世界数千万人以难以置信的方式改变生命,而《力量》则集结了自《秘密》上市之后,作者朗达·拜恩所领悟到的全部精华。  相似文献   

17.
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刘亚楼亲自指导抓的轰动全国的文艺作品。 《江姐》是空军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26):67-6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相似文献   

19.
刘牧雨 《前线》2008,(10):63-63
2006年,我从《前线》总编辑任上调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任院长,一晃已经两年多了。回望《前线》,可说、想说的事情太多,但情长纸短,只能概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1,(2):48-48
《尚书》最早称为《书》。“书”本是竹简的泛称,商周时期,人们在竹简上写字记事,一根竹简上只能写一行字,字数多了,就分为几个竹简写,然后用丝带或者熟牛皮绳编连起来,这就是古代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