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宪 《瞭望》2000,(21)
今年4月18日,是津巴布韦独  立20年的日子。但这个本 应大庆的日子却过得相当阴郁:政府20年来第一次取消了国庆活动,因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在国庆节前后不断激化。独立20年来,津巴布韦还从未像今天这样陷于如此痛苦的危机之中。殖民掠夺为根源土地问题成死结 土地问题之所以成为津巴布韦社会动荡的导火索,是因为这个问题牵动着整个津巴布韦社会一根最敏感的神经。土地问题集中体现着这个南部非洲国家内部最基本的社会矛盾运动。津巴布韦历史与现实的演变、黑人与白人间的冲突都最终在土地问题上结结实实地打上一个死结。 …  相似文献   

2.
分裂了25年的津巴布韦两大政党——执政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和主要的反对党——津巴布韦人民联盟(简称人盟),在排除种种障碍之后,终于在1987年12月22日签署了两党统一协定。两党统一后的新党采用执政党“津巴布韦民族联盟(爱国阵线)”的名称。穆加贝和恩科莫把22日这一天称为津巴布韦的“伟大的历史的一天”。喜讯传开,津巴布韦人民奔走相告,热烈称赞穆加贝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取得了新胜利。两党联合是津巴布韦人民走向民族团结、国内  相似文献   

3.
国际要闻     
《瞭望》1996,(14)
不结盟运动谴责美对古的制裁措施 不结盟运动3月18日在圣菲波哥大发表一项声明,强烈谴责美国通过其赫尔姆斯—伯顿法加紧对古巴的经济封锁,并对古巴人民表示声援。古巴外交部19日发表声明,“坚决拒绝”旨在使美国对古巴封锁升级和国际化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穆加贝连任津巴布韦总统 津巴布韦总统选举总注册官穆迪迪3月19日在哈拉雷宣布,现任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在16日至1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得92.7%的选票,成为津巴布韦1980年独立以来的第三任执行总统,任期为6年。  相似文献   

4.
在非洲大陆继续遭受大旱威胁时,津巴布韦传来了农业丰收的喜讯。津巴布韦农业部长不久前宣布,一九八四——八五年度津巴布韦农畜产品销售量总值可达十亿津元(一津元等于零点六三美元),其中出口部分可换回六亿五千万津元外汇,人民的主食——玉米可收三百万吨,除国内消费和战略储备外,将有一百多万吨出口。在这奇迹般的事实面前,人们不仅要问:难道津巴布韦没有遭受干旱的袭击吗? 过去三年,津巴布韦农业不仅连遭干旱袭击,而且是非洲重灾国之一。当时,笔者正在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5.
刘洪 《瞭望》2000,(19)
为了土地,千百年来,人类经 历了多少次的纷争、搏杀、 冲突,甚至大规模的战争! 现在,在非洲东南部的津巴布韦,也是因为土地,一场“风暴”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风暴”开始于今年2月,短短两个月内,席卷全津巴布韦,1000多个白人农场被占,多名白人农场主被杀,另有两名反对党“民主变革运动”的成员遇害。据悉,参与者成千上万,很多是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战士。 这貌似无法无天的举动,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最根本一条,就是欧洲殖民主义种下的恶果。翻开世界历史,欧洲地理大发现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殖民和掠夺。非洲人也随即沦…  相似文献   

6.
晓棠 《瞭望》2008,(29)
穆加贝开始新任期,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穆加贝以84岁高龄连选连任津巴布韦总统,并于6月30日宣誓就职。而一直试图对津巴布韦政局施压的美国,在大选刚一结束就表示抗议,并迅速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制裁草案。内容包括对津巴布韦实行武器禁运,对穆加贝及其11名高级助手实行禁止旅行和资产冻结  相似文献   

7.
津巴布韦危机的突然扭转让西方措手不及,其解决方式也让西方如鲠在喉 9月15日,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和反对党领导人茨万吉拉伊在首都哈拉雷签署权力分享协议,宣告6个月来因总统大选引起的国内政治危机正式结束。长期以来,津巴布韦因与西方激烈的对抗和艰难的土地改革运动而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制裁和土  相似文献   

8.
津巴布韦独立已15年,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南部非洲一枝独秀。 黑白和解是国策 15年前,穆加贝在监狱里自修硕士学位出来,被选为津巴布韦黑人政府首任总理时,西方预言家说,穆加贝难以走平“黑白两股钢丝绳”。通过大选,以穆加贝为首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民盟)获胜,组成黑人政府,结束了70多年的白人统治,在政治上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但是,全国经济命脉的85%依然掌握在白人手中。独立后如何解决黑白之间的经济矛盾,是共和国存亡的关键。独立前,津巴布韦进行了7年的武装斗争,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争创伤,使新生的津巴布韦百废待兴。稳定局势是发  相似文献   

9.
张鑫 《团结》2012,(3):47-48
目前,土地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与土地相关的收入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土地出让金,第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所带来的税费收入,第三是土地金融,抵押土地获得的借贷收入。土地财政的现象通常所谓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和土地交易开发产生的相关税费,这两者构成了显见的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在近十年来基本占据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主要部分,而土地金融,土地抵押借贷收入则是一种隐性的土地收入,其规模并不逊于前两者,是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部分,也是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1.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是未来50或70年地租收入的一次性收取。从下表中,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即土地产权流转,它是指在土地所有权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在公开交易平台上的流动与转让,其市场转让价格即为土地流转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土地流转需要解决其价值的计量问题。对于国有土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土地流转制度。为确保土地流转的畅通,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产权人需要获得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以实现土地流转的公平交易。这种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价值信息需要运用会计工具予以计量与披露。为此,本文拟从产权视角,运用契约理论探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价值计量及其风险控制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实行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家庭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最大硕果.继续稳定完善现行的土地经营制,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应成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和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率的产权必须权能完整,土地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经济低效率和现代化进程缓慢,原因是土地集体所有和集体劳动对生产力的束缚.经过三十年及新一轮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农民业已获得所承包土地的包括占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流转权在内的所有者权能,以农民个人土地产权为基础的土地产权制度巴基本建立.土地产权制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与社会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王松涛 《侨园》2011,(12):24-25
我从小生长在贵州边远山区,常与山沟、丛林里走兽毒蛇为伴.童年时看过动画片《森林大帝》,其中雷欧的遭遇、非洲动物王国的故事对我颇有触动,以至于我经常梦见金合欢树、浩瀚的稀树草原以及狮子、花豹、长颈鹿、大象等野生动物.从那时起,我就决心今后一定去非洲亲眼看看那些野生动物.2004年,我首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我的野生动物保护情缘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源泉.8年间,我先后18次深入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等国的18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狮子、花豹和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面临的生存威胁,那一幕幕让人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4.
贫富差距的缩小与土地财政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土地财政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财政使被征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入,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暴利奠定了制度基础,造就了众多的富豪,为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谋取非法收入提供了条件。当前已经具备了终结土地财政的财政基础。国家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国家可以通过完善税法和发行国债筹集财政收入,通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制度以及预防腐败节约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调控失灵的制度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对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土地调控力度,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但地方政府有与中央不同的目标,而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为地方政府规避中央的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性.在梳理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地产权的三重分割问题,即土地国有和"全民所有"的分割,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割,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割.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管理和经营土地资源的直接权力,而又无需承担相应的长期后果.这一方面激励地方政府超常经营土地的行为,形成所谓"土地财政"现象;另一方面造成土地保护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由于土地管制和市场调节双重失灵,尽管中央政府不断收紧土地闸门和信贷闸门,对土地开发市场的调控效果仍不明显,土地资源的低效率运用未见实质性改观,耕地保护压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流转,使农民获得土地经营权证,通过土地转包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抵押信贷获取创业原始资金支持。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大门。对陕西省南郑县牟家坝镇的土地确权流转工作进行调研发现,该镇朱家河、茶房寺、云峰寺3个村通过大胆引进外来资本、发展农业合作社等途径,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坚实地迈出了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文章基于实证调研,对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走过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较长的制度变迁过程,其中具有诱致性变迁特征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农民自发要求下形成的,强制性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土地改革时期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民获得了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绝大多数土地权益,产权的激励作用得以彻底释放并达到空前最大化.伴随土地流转的日益增多,土地发展权成为从原有权益基础上派生发展出的新权益,是农民分享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设立和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开发制度的需要.我国未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突出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化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农村土地非农化问题,当前则需要重点解决土地征收中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需要对土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应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让广大农民获得真正的增长财富的基础,马克思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分配也揭示着城镇化进程中地价收益分享的可能性。研究出让地价格与土地收益的关系,实现土地收益由"补偿"向"分享"转变是土地收益均衡化及城镇化可持续进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月8日,虹桥开发区26号地块有偿出让的国际招投标项目最终尘埃落定,日本孙氏企业有限公司以2805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该地块1.29公顷50年的土地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批租,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