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部门     
《团结》2011,(5):54-54
第三部门,是相对于第一部门(政治组织)和第二部门(企业)而言的,也即非政府组织(NGO)和非盈利组织(NFO)的同义语。第三部门,目前还缺少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以下为三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是最广义的,包含几乎所有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即所有在政府组织体制之外,不是根据政府之间的协议建立,同时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如学术研究机构、专业协会、工会、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2.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T.Levitt首先使用的,Levitt认为,政府公共部门和企业部门这两大社会组织问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第三类组织,他将其统称为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第三部门的数目快速增加,工作领域也在日益扩大,非政府组织基于其自身在规模和服务范围、组织机制、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在国家治理、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第三部门的法律规范体系极其不完整,严格的登记限制以及双重管理体制严重地束缚了非政府组织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阻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是我国的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对政府的依附性,陷入了自治性、非营利性特征不够明显等困境之中,因此我们应当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完善第三部门法律体系,建立制度化管理渠道,加强其自身建设,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产品中的优势,最终促使第三部门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方俊 《行政论坛》2008,(2):58-62
第三部门的崛起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治理范式与时俱进的生长点,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两大重要主体且相互倚重.鉴于此,学者们纷纷关注政府组织与第三部门互动关系问题的研究.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政府组织与第三部门互动关系研究的主要范畴有:关于互动缘由问题的研究,关于互动条件问题的研究,关于互动模式问题的研究,关于互动关系定位问题的研究等,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与否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但实际研究中存在着与实践脱节,理论未起到前瞻、指引和疏导作用.现有的研究范式呈现出"三居多"、"三不足"的特点,即抽象理论研究居多,具象的实证研究不足;引入资料推介居多,回归性本土关怀不足;学理性研究解构居多,政策性研究的建构不足.  相似文献   

5.
张琪 《学理论》2014,(5):5-6
第三部门是政府在转型时期还权于民,构建合理科学的政治制度的有效介质。虽然在我国第三部门慢慢地开始成长,但是面临了许多问题,比如人们对于第三部门的观念,法治不健全,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国情所引起的,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党和政府应加强对第三部门的重视和指导,给予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给予第三部门信任与权力,这样便能最大化地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第三部门的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第三部门的概念是T·列维特等人提出的,即非公非私:既不是国家的政府组织,也不是市场领域(私人领域)的产业组织。这些部门不是热衷于营利,而是致力于公益目标。第三部门的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不同于以往人类祖先的宗族、部落、村庄、教会、行会等,它是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日益形成国家和公民社会二元化结构的结果。对第三部门的真正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美国霍布金斯大学赛拉蒙教授主持的非营利性部门国际比较项目使得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伴着全球性的社团革命而兴起。第三部门组织的发展几乎卷入了现代社会(尤其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7.
论完善我国第三部门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与营利性经济组织之间的以公共利益或团体利益为目标取向,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民间捐款和会费收入为资金来源,以组织成员志愿参与为运作机制的正式自治性组织,近些年来,我国第三部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分担政府责任、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促进社会公平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组织发展资源不足、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模糊、第三部门发展法制缺乏等。正确处理政府和第三部门的关系,放松对第三部门的管制并完善法制建设,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是完善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部门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大多数的第三部门是自上而下的组织,受到政府和企业等其它力量的束缚,失去了独立性,使其在提供公共品等方面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在转型时期如何提高我国第三部门的独立性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艳 《行政论坛》2004,(4):40-42
相对独立性对于第三部门具有重大意义,如果没有了相对与政府和企业的独立性,第三部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与理由。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动了第三部门的蓬勃发展,它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成为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域。然而,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却滞后于世界,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此,政府和第三部门应一起努力,提高第三部门组织的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公民社会的兴起,第三部门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力量和范式追入到学术领域,第三部门以志愿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相对于政府的层级控制和市场的私益属性,更适应于后工业化社会的需要,本文要探讨的是,第三部门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替代性模式,是否也存在着治理失败的可能性,以及第三部门的治理失灵因何存在“可补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三部门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阻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政府、市场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自身缺陷。第三部门具有独特优势,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是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对政府的依附性,陷入了自治性、非营利性特征不够明显等困境之中,因此应当理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完善第三部门法律体系,建立制度化管理渠道,加强其自身建设,切实发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产品中的优势,最终促使第三部门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第三部门的发展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无法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必须加快对第三部门的培育和发展,其路径是:一是政府要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营造适合第三部门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第三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应以国内外综合性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不能过于看重西方有关淡化或否认政府对第三部门进行管理的主张。第三部门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指导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是由其机构性质所决定的;在与政府进行共同管理的领域中,第三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带有辅助性;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管理应有松有紧。  相似文献   

14.
王瑾 《行政论坛》2012,(2):63-66
中国第三部门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其专业化水平不高。法国第三部门的"伞状结构化"及其基础上的专业化对促进我国NGO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国第三部门"伞状结构"的构建需要具备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一是NGO的身份合法化,二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分离,三是对具体NGO的活动领域和功能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在前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政府要积极有为、适度引导,建立有利于第三部门伞状结构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政府需要进行自身的机构改革;其次,政府要负责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框架;再次,政府无须强制执行而是积极引导NGO自发形成这种伞状结构;最后,在构建伞状结构的同时,政府要出台一系列的扶植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等,帮助联合会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支持服务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策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第三部门开始在我国发展壮大,逐渐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当中,彻底改变了原来由政府领导的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权利运行体制,促使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第三部门的政策参与仍存在参与机制短缺、参与秩序混乱、现行法律滞后、政治文化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做出以下一些改变:政府应转变自身观念,准确定位;加强第三部门自身的参与能力;健全立法,完善参与机制。我国政府部门如能做到以上这些改变,第三部门将会在公共政策参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将更加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第三部门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社会的转型,政府逐渐从社会领域退出,市场也没有办社会的能力,社会权力结构由政府一元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方向发展,第三部门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社会转型也带了利益格局的分化、价值观念的多元、矛盾冲突的增加,这些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第三部门作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社会自治组织,它的发育和成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门失灵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部门失灵”是组织行为偏离志愿性公益机制,而出现资源配置的低效或价值取向的非公共性现象。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发展程度的不一、营利动机的驱动、责任监督的困境、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道德约束的失范。第三部门失灵的矫治对策则主要有:构建市民社会,培育第三部门;强化监督,创设外部责任约束环境;优化内部治理,加强自律规范。  相似文献   

18.
樊琪 《学理论》2012,(17):65-6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日趋多元.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多变,政府与市场在解决社会福利方面要么丧失敏感性,要么太过功利化,脱胎于公私二元结构的第三股力量——第三部门组织,在此大背景下蓬勃发展.分析第三部门组织的社会角色,发掘其社会作用,对于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部门既具有积极作用,又存在失灵现象。我国第三部门缺失的原因既包括潜在的营利动机和责任监督的困境的内在因素,也包括社会因发展程度的一致性不足、组织生成机制的偏颇、资源投入的不足、社会道德约束的失范的外在因素。构建公民社会、培育第三部门,强化监督、创设外部责任约束环境,优化内部治理、加强自律规范,是构建和设计我国第三部门的主要方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治理结构的转型,促进了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催生了以维护公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组织,其产生将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带来影响。本文就此从我国政策制定主体——政府、政策制定、政策客体和政策执行四个方面分析了“第三部门”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负面影响和改进措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