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校园很不平静。大学生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带着各种社会印记,思考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历史面前沉思、躁动,在现实面前迷茫、困惑。基于这种心理状态,大学生中少数思想偏激者企图通过过激行动来解决某些社会问题,于是,每遇不顺心之事便揭竿而起,一些革命传统节日变成了“忌日”,弄得近年来的大学校园风云际会,学潮迭起。全国各地高校几乎每年都发生过局部性的学潮,其中最有代表性、影响面较大的几次学潮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校时有发生的学潮告诫我们:必须尽快加强对学潮的科学研究,做好学潮的预测和对策工作,以尽力避免不必要的社会震荡。为此,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学潮进行初步的分析。一学潮行为的一般特征学潮,社会心理学称之为“集群行为”。“集群行为”译自英文“Collective behavior”,是指一种聚集在一起的无组织、无纪律的群体行为。集群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骚乱、示威、抗议游行和群众集会等,但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卷入这些行为的人们目标和期望较为模糊,对周围情况不甚明确,而社会控制软弱无力,或根本就不存在。由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3日,我们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随机概率抽样的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将各宿舍搂的楼号统计好,把各楼按居住学生数加权平均分配,确定每楼应抽人数和宿舍数,然后随机抽取一个号,就把具有此类特征的宿舍抽中,比如在引楼随机抽中了“20”导,就将120,220,320,420房间抽中,每个房间抽两人,由他们填写问卷。这次调查,发放问卷243份,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7%,回收230份,回收率94.6%。由于调查距1986年底的“学潮”不久,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同学的心态。 1986年底的学潮,既是一些社会思潮的反映,同时,又是影响社会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潮中,许多学生的心态、行为及价值观与平时不同,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同学们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陡然增大了许多。而且学潮对同学的影响也极大,波及层次多、范围广。学潮后,一些思潮淡化,一些思潮消失,但在其它方面又开始形成一种新的“思潮”雏形,虽然没有形成影响巨大的思潮,但娱乐化倾向及玩世不恭的心态却广泛传播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年底学潮以来,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认识这段时期大学生思想演变的特点及规律,对于制定有关政策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感到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演变的主要特点及规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热点由较为集中转向多元状态去年学潮前后,大学生思想热点主要集中于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上,目前上述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旧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模式等遇到了破坏性的冲击。然而,由于这场变革速度之迅猛和思想基础的薄弱,一种全新的社会心理、思想、行为体系还不能立刻建造起来,于是,在这种混沌不清的半真空状态中,人们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大学生的学潮就是这种心理不适的外在表现。纵观几次学潮,可以看出,每次学潮从兴起到高峰似乎都经历了流言传播、心理磨擦、群体行为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是不同的,在此,拟做一点不成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学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潮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几乎成为社会动荡的代名词。其每一次爆发,都会使全社会产生一种对稳定的要求。而控制学潮的发生则成为寻求社会安定的关键所在。于是,学潮发生的原因以及控制学潮的方法等问题,便日益引起有关方面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上述问题出发,对学潮的性质、学潮发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的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60年代(本文也涉及稍后的时间)是一个多事之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沸腾了,美、英、法、意、荷、比,日本、南朝鲜等,到处是学生的呐喊。国会前,大街上,学生游行激烈异常,标语、口号、毛泽东语录、中国红卫兵的军服随处可见,他们除了表明在反抗政府,社会之外,更表明他们的反抗是一种合理的非理性青春骚动;校园里,教室里,课桌椅筑成了街垒,学生们慷慨激昂地准备与防暴警察进行巷战。仪器设备、砖瓦灯泡,成了学生手中的精良武器,他们的确在认真地进行一场孩子般的“官兵捉强盗”的游戏,然而,他们却异乎寻常地认为是在改变人类的命运,在重新塑造地球。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汉城大学……这些闻名西方世界的学府中的青年学生,真如在一夜之间中邪入魔一般,分别将他们各自国家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搅了个天翻地复。即使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体制的机制已运转了数百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学生群体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80年代初仅限于学府一隅的学生运动,至80年代末则运演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波。为此,社会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加强了对学潮的反思与研究。本文试从公民参政与学潮互动的关系中把握学潮的走向,并用公民参政的归一性去阐释学潮失控的深层原因。 一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5,(10):39-40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特别是今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和谐社会研究给予了极大关注,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进行了认真探讨。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既指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又指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作为思想体系的科学社会主义,从广义上说,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独立的社会科学。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理论工作者中间,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和已经公开出版的几本不同体系结构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教材,都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27)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指导意义的革命运动,它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对我国近现代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了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本文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五四精神、历史地位及意义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12.
张兆敏 《学理论》2012,(11):52-53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对信息具有选择功能,与人类的行为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当前关于注意研究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出发加以论述,可为今后的有关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领域探讨的信任机制及其观点,我们发现,信任机制都会基于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领域影响人们的生活。在信任双方建立信任过程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均不可忽视;不管信任程度是强是弱,信任双方均会担当一定的信任风险——该风险表现为:信任的结果不一定会朝着信任机制中的某一方的心理预期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理论背景 孔德(August Conte)在《实证哲学教程》第1讲中提出假设,认为社会变化的速度与代的继承有关。每代人的生命周期越短,社会变化的原动力便越强大。20世纪的社会发展历程和人口统计学结论证明这一假设是不成立的。然而,孔德的这一结论是对社会学的青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刘国新 《理论视野》2009,(10):54-56
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研究做一个学术评估是恰逢其时的。由于篇幅的缘故,只能先就国史研究的基本情况做一介绍。大体说来,国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呈现出一个高峰,进入新世纪后则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谭颖思 《学理论》2009,(12):28-29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方法又分认识方法、工作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与后两者相比较而言,认识方法更困难、更艰巨。本文从哲学层面,结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来分析认识方法论。着重分析认识途径与认识方法,并结合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与非理性因素,力图对认识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做出一定的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政治文明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党的正式文献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就理论界对政治文明的研究作一概述,以期有助于推动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关于政治文明定义表述的问题 许多学者在研究政治文明这一重大理论时,首先着力于对政治文明做出定义上的解释和界说,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政治成果总和说”。此种观点认为,政治文  相似文献   

18.
栗臻 《学理论》2009,(9):191-192
新词语的产生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本文明确了新词语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新词语的来源和产生的途径,举例说明新词语的特点,并对新词语和流行语,新词语和生造词这两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区分,最后提出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乔宁  黄明娣 《学理论》2009,(29):58-59
目前在教育异化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教育异化研究的表面化,对教育异化内涵理解的偏颇,以及对教育和教育异化的态度有失公正等现象。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异化理论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是教育异化研究的前提,需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以公正的态度研究教育和异化。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研究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还沒有形成完整的框架。现在的研究还处在探索积累的阶段。一种理论的成熟期是在它的归纳——演绎阶段,应该承认我们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还沒有达到这个阶段。有些理论工作者现在就想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犯罪理论,这是一种超越阶段的做法,所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想对我国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研究进行一些零星的思考。主要思考以下几个内容:一、青少年的法律地位问题;二、青少年犯罪的实际处遇问题;三、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方法问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