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理论》2016,(11)
缠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习俗,从兴起到废除,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是缠足行为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主要特点为女子缠足由时尚转变成为一种民俗。这不仅与宋代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宋词风靡、道德规范等有关,而且离不开缠足女性的主体意识,自觉追求美丽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
何静 《理论导刊》2007,(7):104-106
王阳明摒弃陆九渊对程朱理学的沿袭之累,在继承陆学的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缜密的心学体系,从而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6)
清代康熙时,程朱理学一度占据官方意识形态主流。姚炳能跳出此藩篱,治《诗》表现明显的汉学倾向,对《诗经》博物学乃至乾嘉考据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缠足和理学     
程朱理学是和女子缠足一道兴起的。缠足愈是风行,愈成为女性美的标准时,理学也愈风行,愈成为统治性的思想,中国人言行思维的规范。缠足之风不是自行式微的,而是经过天足运动、经过妇女觉醒的斗争废止的;文化落后闭塞的偏僻之区还长久保持着缠足的恶习,吃过缠足之苦觉醒了中途解放——名副其实的解放——的女人依然留下了被称为“解放脚”的畸形的后遗。理  相似文献   

5.
论文提出,程朱理学作为一个唯心主义体系却蕴含了一定的唯物颗粒,构成既有神学色彩又有无神论意味的精巧圆滑的双重形态.论文除了梳理和论证这种双重形态外,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形成这种双重形态的原因或必然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劳动教育意义、目的、内容上,二位教育家都有一些相近的论述,颜元以自己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入揭露程朱理学的空疏无用,毅然提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劳动教育思想,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学说,其中劳动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王闻文 《学理论》2022,(7):41-45
《拔本塞源论》作为王阳明晚年的重要著述之一,其包含了“万物一体”“圣人之学”“理欲之辩”等重要思想。而其中对理欲关系的阐释更是切中与精练,这不仅体现在他把理欲关系与其他思想结合在一起论述,从而更加通透地阐释了这一学说,既区别于程朱理学所言之理欲的内涵,又从心学的层面对其进行新的赋义;而且更可以从中窥见理欲关系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即理欲关系作为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贯穿于其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之中,并统摄这些思想。继而由对“理欲”关系的立与破,一方面阐发其心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导归圣人之境,以承继儒家道统。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阳明心学中的精华如"知行合一"等思想也多次被总书记征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学真精神的正确把握,同时也阐明了阳明学的现代价值。王阳明作为我国宋明时期理学思潮中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所建构的博大精微的心学体系是对中国儒学思想与宋明理学的新发展,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座理论高峰,不仅深化和改变了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发展方向,对后来理学演变乃至明清以降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立湘军,成为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积极支持洋务运动,成为洋务派地方的代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样一位晚清重臣,同样有着他成功的处世原则.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封建的程朱理学观念始终占据他思想的主导地位,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则是曾国藩的"忠君勤王"的观念,而这一思想又影响了曾国藩一生的处世理念,主要从曾国藩处理同部下、幕僚和清政府的关系中所体现的"忠君勤王"的思想来浅谈曾国藩的处世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学的当代价值与民族精神之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领域近来形成了“国学热”。“国学热”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艺术的复兴。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反映了中国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的自觉意识。在这轮“国学热”中,人们对什么是国学,旧国学有哪些当代价值、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创新旧国学,弘扬国学的当代价值,如何发挥国学在塑造当代民族精神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等方面问题,都非常关注。本文也就这些问题进行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人物介绍】朱丹溪(公元1281~1356),名震亨,字彦修,义乌(今浙江义乌市)赤岸人。朱丹溪是滋阴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同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被誉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朱丹溪早年师从理学大师许谦,研习朱子性命之学,后弃儒学医,受业于罗知悌(河间学派三传弟子)门下,丹溪先儒后医的求学经历使他的医学思想具有理学思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徐国亮 《党政论坛》2010,(24):13-13
冯友兰,上个世纪国学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名析理”同西方近代的逻辑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其内容涉及行上学、心性论、境界学、人生哲学等,“六书纪贞元”,冯氏哲学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其人生境界说是“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苏婷婷 《学理论》2014,(3):142-143,186
民国时期,永嘉学派以其"事功"特点"衰八百年而复兴"。许多温州仁人志士重新看到了振兴区域文化的曙光。林损作为温籍知识分子,师承舅父陈黼宸,感于局势之艰危,以天下隆衰为己任,亟思效力于乱世,愤然写下永嘉之作,精于事理,阐述精微,肩负起了复兴永嘉之大任。围绕林损的永嘉学派思想来展开论述,探讨他对永嘉之学的发展与继承,以期窥探出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潮与永嘉之学的近代命运。  相似文献   

14.
发展行政学是西方社会科学中年轻的学科之一.发展行政学是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和分化特别是在比较公共行政学研究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她经历了形成、衰落和复兴几个阶段.发展行政学与理论、现实的紧密结合是其学科发展的生长点.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发展行政学的兴起是必然的.尽管如此,发展行政学在全球化视野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5.
清初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可由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所含西学知识窥见一斑。《通志堂集》为清初学者徐乾学于纳兰逝后所编,其中有若干内容涉及西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科技制作、医药学、宗教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纳兰西学知识的来源,其中对自鸣钟的了解,来自于直接接触实物,其他则主要依赖阅读与传闻。纳兰直接阅读过的西学书籍至少有《七克》和《西儒耳目资》,很可能还包括《泰西水法》,但他未必通读过李之藻编的《天学初函》。纳兰对西方实用的科技制作以及天文历法持赞叹与肯定态度,而对天主教为传播教义攻击佛道的做法则有所不满。纳兰的西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学于清初在东方传播、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他对“西学东渐”的态度在清初一般士人中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李靖 《学理论》2012,(35):41-42
王阳明是继陆九渊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心为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进路不同的心学思想。用当代的哲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的含义主要为情感、意志、观念等,再将外在伦理规范内化到心中,使道德主体自我立法,表达一个道德主体的观点。王阳明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再通过"致"的功夫使主体先天潜在的良知成为"明觉之知",为道德法则源于主体自身建立了理论基础,"致良知"三字成为他一生学问的精髓,既涵盖了本体又包括了功夫,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所以良知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主体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心外无理(心即理)确证了这个道德主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机体哲学注重整体性、内在性、关系性等概念,李约瑟以之作为诠释宋代理学的总体框架,并进而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定位为“机体哲学”。在此一新视域下,理学的“理”得以避免沦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各种思想的注脚,而成为宇宙秩序化和组织化的动态原则。与此同时,具有宇宙演化论和本体论含义的理学命题“无极而太极”被改写成了具有机体论色彩的“最高的中心是没有中心”的意思。显然,怀特海机体哲学也限制了李约瑟的思维,阻碍了李约瑟对某些具体理学概念的理解,导致其出现某种对理学跨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世表彰的理学家与政治家的刘宗周,为学主张体用一贯,其理学治心工夫与政治治道工夫是一贯的。然而,研究者们多集中讨论其理学思想,而甚少考察其治道建言、更无从论及治道与治心的关联。回到刘宗周劝谏崇祯皇帝的奏疏,可以呈现其治道主张,可以考论其中治道与治心之间的关系。刘宗周劝谏崇祯帝的治道主张,是随着其治心工夫而同时发展的,体现出三个阶段的论说重点。总体而言,刘宗周治道归本于治心的工夫特点,是"归显于密"以及"反求诸己",体现了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政治与道德之间的一致性正是客观的理则。  相似文献   

19.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学"德主刑辅"的刑罚思想。通过德刑关系的本体论解释,理学为刑罚思想提供了系统的哲学论证;通过天命与气质的人性假设,理学为刑罚指出了现实基础;通过共同向善的价值分析,理学指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以严为本的刑罚适用观点。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毛泽东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是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明灯;江泽民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迈向新台阶;胡锦涛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对新时期民族复兴的实现有巨大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在新时期对民族复兴做出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