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发展机遇 “八五”时期,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湖北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目标。国民经济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八五”时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提前5年完成了原定到2000年翻两番的任务。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自己,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带入21世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加快发展,实现湖北的振兴崛起。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不断增强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八五”时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时期。全省经济1992年全面启动,1993年加速发展,1994年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超额完成“八五”计划并提前5年实现原定翻…  相似文献   

3.
曾宪初 《世纪行》2013,(1):26-26
一、我省“人才强省”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是导致我省人才外流与吸引人才困难的基础性原因。就我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分配率较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就业困难。湖北作为教育大省,每年有几十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儿为突出。此外,不断提高的劳均资本、工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等也成为导致分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德炳 《政策》2011,(5):27-29
2010年,湖北省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232亿元,同比增长24.13%,跃居中部省份第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湖北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江苏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为全国发展探路"要求,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江苏拐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江苏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的高起点、走在前列的高定位、跨越拐点的高要求,必须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强化问题意识,补齐突出短板,不断夯实跨越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基础,交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相似文献   

6.
实现湖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委文化建设新思路,体现在把握文化省情的方式及目标的确定、举措的出台等方面。这个新思路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我省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湖北文化事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陆立军 《政策瞭望》2007,(10):13-16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政府实施的发展战略,大体经历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发展农村工业、专业市场、民营经济——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争取走在全国前列——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样几个阶段。上述各个发展阶段的重心虽然有所不同,但始终贯彻了一条红线:创业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是江阴的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也是在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期。我们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乡统筹、沿江开发、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江阴。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6,(10):1-1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为了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实现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张良成 《政策》2016,(4):57-5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新闻出版广电事业转型发展、实现弯道超越的赶超时期。全省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者要围绕"十三五"新闻出版广电发展规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神聚力,竞进作为,奋力推进新闻出版广电大省向强省跨越,实现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这一重要指示,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江苏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保持增长动力,迎接新增长,已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正视和顺应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三大变化1、尽快适应中央为开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新时期而采取的长期“适度从紧”政策,为我省迎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省委作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决策,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合浙江发展实际,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婺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要实现向经济强区跨越的目标,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激发全区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通过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婺城的实践,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日前召开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注定将被载入河南发展的史册。会议提出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生产力就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意味着河南的文化建设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明媚春天;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标志着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正式吹响了迈向文化强省的嘹亮号角。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们回眸来路,清晰地看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地位作用的认识也在一步步深化。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提到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穷落后的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从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内涵入手,探索贵州民族地区实现历史跨越的可行性以及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薛荣哲 《前进》2001,(8):4-7
跨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世界旅游业逐步成为第一大产业。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不仅给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也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假日旅游的蓬勃兴起和“五一”黄金周的火爆景象,给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深刻分析认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实施大旅游战略“九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发展速度虽处于全国前列,但由于基础差,基数低,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相比,整体滞后的状况没…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11,(11):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作出重大决定,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这在我们党9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为我们建设文化强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和精神动力。湖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人才富集,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建设文化强省具备许多优势和条件。我们要乘六中全会的东风,进一步明确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把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转化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具体措施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杜学文 《前进》2009,(9):6-11
对山西60年来的文化建设进行总体性回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举国上下都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行庆祝的时刻,我们有责任对山西的文化建设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事业。如果要对山西60年来的文化建设作一个简单评价的话,  相似文献   

19.
梁保华 《群众》2008,(9):4-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够打开发展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应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跨越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这一理论再思考,发现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理论一旦超越了适用范围,真理也变成了谬误,"跨越论"的使用是否已经越界,需要进一步讨论。其次,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由此,用"跨越"一词来概括马克思的"不经过"是否科学,值得思考。第三,"跨越论"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为逻辑前提,但每个国家都要依次经历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形态变化,显然不是马克思的本意,因此这一逻辑前提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