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扬州的印象源于杜牧的那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季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萧。于是提及扬州总觉得应该是浅夜无雨,钟磬清圆,茶汤半凉时的思绪。到过扬州的人,对扬州的水、扬州的桥、扬州的文化总会念念不忘。詹境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扬州生活多年,甚至把家从台湾迁到了扬州。终于有机会,我们去拜访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台商——扬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扬州久鑫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境福先生。“我是扬州人”很多台商来到大陆后可能会有些“水土不服”,不大适应大陆的环境,比如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2.
江厚昌,扬州人,黄埔16期生。1985年2月,江厚昌从扬州无线电元件三厂退休,广陵区委请他担任钞关居委会主任一职。1991年抗洪救灾,他舍小家,保大家,日夜工作在一线。1991年,扬州的梅雨天气一下子延长了一个多月。雷声在云层间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循环不停。6月29日以后,总降水量超过常年6倍。"奇怪,这雨怎么就停不下来呢?"中午,江厚昌看着玻璃窗一行行往下淌的雨水自言自语地说。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22日,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爱国者朱自清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写道;"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文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巳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扬州最为繁华的琼花路旁,竖立着一块"朱自清故居"的指示牌,沿着指示方向,就到了古朴小巷安乐巷27号,这就是朱自清故居。朝东的大门旁,一块深绿色的匾上,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5个大字:"朱自清故居"。这是一所扬州传统的小四合院,进入大门有一门堂,三间两厢,甚为幽静。来到第一展览室,刚进门就看见一座用大理石雕成的朱自清头像,他举目昂视,脸上显露出愤怒和不安。看得出,朱自清对当时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无论是反对独裁,还是反对侵略,他都和广大师生站在最前沿。最突出的是1948年,美国一方面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扶植战败的日本,一方面又"援助"美国面粉。当时全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朱自清有严重的胃病,很需要这些面粉,但他仍然于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名,把配给证退了回去,并叮嘱夫人陈竹隐:"我们家...  相似文献   

4.
陈光  孙博 《台声》2005,(9):50-51
对于扬州的印象源于杜牧的那首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季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萧。于是提及扬州总觉得应该是浅夜无雨.钟磐清圆,荣汤半凉时的思绪。到过扬州的人.对扬州的水、扬州的桥、扬州的文化总会念念不忘。詹境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扬州生活多年,甚至把家从台湾迁到了扬州。终于有机会.我们去拜访了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台商——扬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扬州久鑫渔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境福先生。  相似文献   

5.
“人这一生除了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力,其他任何事情都有权选择。我既然选择了保安这个职业,就要正确对待,努力做好。”初见吴爱国,这个即将三十而立的扬州小伙周身透着硬朗、直爽的军人气质。他不只一次地说自己很平凡,保安这一行没什么,但用心、敬业的他和其他行业的青年才俊一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绝对称得上保安界的“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9,(22)
<正>11月15日至16日,在全国台联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任、全国台联原党组书记梁国扬带领下,台湾南投县文化资产学会理事长、锦春堂文化基金会执行长梁志忠等台湾陶艺大师一行12人来到古城扬州参访交流,这也是"两岸一家亲"两岸陶艺人制壶技艺研讨交流活动的最后一站。11月16日上午,交流团一行首先拜会了扬州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派玉雕泰斗顾永骏先生。顾永骏大师热情欢迎台湾陶艺大师们的到来,亲自带领大家参观他的工作室和代表作品,耐心介绍作品背后精雕细琢的故事。梁国扬等与顾永骏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扬州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名城的目标,这是扬州人的"扬州梦",是"中国梦"的扬州篇章。我们要与时代"合拍"、与党政"同行"、与群众"共鸣",紧紧围绕建设世界名城这个"扬州梦",凝聚智慧、汇集力量、履职尽责,努力把人生价值释放到实现"扬州梦"、"江苏梦"、"中国梦"的实践中,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而努力奋斗。一、履行职能满腔热忱。满腔热忱才能谱写激情乐章。政协委员只有把荣誉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扬州老城区大街小巷,提到城中卫生院院长王金燕,没有一个人不伸出大拇指,夸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王金燕自1982年担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以来,几十年如一日,象雷锋那样学习和工作,每月上门为病人服务近百次,一年解放鞋要穿破5双以上。他连续21年被街道、区和市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连续五届当选区人大代表,他的家庭被评为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立志从医为病人1966年,从扬州中学高中毕业的王金燕,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古都奈良市,耸立着一座名闻天下的"唐风"建筑群——招提寺。招提寺中最令人敬慕的,就是被日本人视为"国宝"的鉴真和尚圆寂坐像。这尊坐像安奉在御影堂内,每年仅在鉴真忌日前后开放三天,供人们瞻仰。坐像是在鉴真圆寂之后,由他的弟子思托等人精心制成,真实地再现了鉴真生前的风采。他跏趺(盘腿)而坐,双手拱合,似闭似开的双目,流露出慈爱的笑容,紧敛的两唇,好像还在低声吟诵着警醒世人的佛言妙语。更令人猜测不定的是,坐像面向西方,是象征着他神驰佛教净土?还是象征着他憧憬着父母之邦、扬州故里?鉴真(688-763年),是中国唐朝人,俗姓淳于,出生于名城扬州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彭勇贵算得上大老板了, 是那种很有钱的人,但不是那种有钱不知道怎么花的人。除了老板,彭勇贵还有一个身份:扬州市政协委员。彭勇贵的运气不错,他自己也承认,但他说自己  相似文献   

11.
江苏扬州,滚滚长江在这里洞开心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儿女。于海洲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江苏省扬州市,21岁的于海洲走马上任,当上了扬州弹簧总厂的厂长。有着"少帅厂长"之称的于海洲,凭着一腔热血,用道德与真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建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的扬州弹簧厂。他从零开始将该厂发展成为拥有近亿元资产的企业。1984年,由于种种原因,他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国有扬州弹簧总厂。1994年,于海洲经营的扬州海龙公司一跃成为扬州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达到3000万,名列江苏省企业综合指标50强的第26位;1995年,他来到河南这块热土,投资3000万元在济源创建了北方冶炼公司,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的题画诗在扬州八家中首屈一指,是他绘画艺术的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他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其题画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表现在意境营造、性灵抒发、艺术创造等方面给人带来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3.
黄晓明 《友声》2007,(1):30-30
2006年10月15日,扬州市唐城遗址博物馆内彩旗飞舞,彩球腾空。中韩各界人士300余人齐聚一堂。随着张厚宝副市长庄重宣布:“中国扬州崔致远纪念馆正式开工!”现场鼓乐齐奏,鞭炮齐鸣,两架大型挖掘机破土动工,揭开了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建设的第一篇章。崔致远是中韩关系史、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在唐朝扬州任官5年,回国后被尊为东国文学之父,儒学文化圣人。为了纪念这位中韩友好交往的伟大使者而建立的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于2005年10月15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崔致远纪念馆的建筑设计占地18亩,主要由纪念堂、陈列馆、研究中心等部分组成,建…  相似文献   

14.
扬州城具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19世纪初,全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十大城市中,中国有6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扬州位居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扬州在许多领域都走在前列。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第一批命名为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些年来,在扬州城市发展进程中,扬州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是扬州的根,文化是扬州的魂。  相似文献   

15.
我认识扬州是在诗词里。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散吹萧"。读了这首诗以后,我的心和扬州联系在一起了。扬州不是宏大的京城,没有那种恢宏的气势,扬州是静静躺在大运河边的一朵睡莲。瘦西湖的情影,平山堂悠悠的钟声,瓜州渡口的烟水,野渡的气息,五亭桥十五个卷洞里的月色,都给人们留下了诗一般美好的印象。扬州给人的印象永远是淡淡的,像一泓碧绿的湖水,像秋夜里淡淡的月色,像石涛笔下的水墨画。扬州充满灵气的山水铸就了"扬州八怪"的画家们,就是画坛的一代宗师石涛…  相似文献   

16.
陈东东  storyof 《小康》2005,(1):74-75
一段似乎可以重回的慢的时间,那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古扬州,符号化的扬州比现实具体的扬州更属于扬州。  相似文献   

17.
任杰 《群众》2003,(11)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只有同社会进步、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融汇在一起,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才能体现共产党员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扬州华扬蓄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保勇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党员。保勇同志当过普通工人、工段长,也曾任过设备科长、生产副厂长。1988年全国蓄电池行业首家外商投资企业“扬州华扬蓄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保勇同声毅然挑起重担,担任了总经理,当时迎接他的是  相似文献   

18.
扬州人性格兼具南北,北人的坚毅,南人的细腻。扬州历史上曾经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曾经富商云集。因而也形成了享受之风,扬州人很少外出打工,而在外云游四方的扬州人在赚足了一笔钱之后也忙不迭地回到这里,尽情享受平淡却有滋有味的生活。 享受扬州菜 吃在扬州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20.
诗五首     
3月30日至31日,驻盐城的省政协委员一行18人赴扬州考察学习,参观了扬州市经济发展成就、市政建设项目和文化景点,大家无不为扬州近年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变化而高兴,也无不为扬州人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交相辉映,打造自己的特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赞叹不已。得诗五首,以表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