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人本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前沿》2008,(2):178-180
人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儒家管理思想最鲜明的特色。先秦儒家人本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人本、民本、重人的思想,其最鲜明的特色体现在“仁爱”、“民为贵”、“和为贵”等思想。这些思想的精华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上善若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道德经》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正是当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吸取和借鉴的思想基础,“道”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挖掘《道德经》的管理思想,指导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现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和青少年自身因素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1、从历史因素看,济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有碍于青少年一代的科技素质的提高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是儒教文化的发源地,今天仍然是儒教文化的中心。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山东省东部的沿海一带,如青岛,由于更早更快地接受了世界科技潮流的冲击,其科技已有了长足进步。然而,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至今仍深受山东传统的儒教文化的影响。这一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是“内学”,它以身心为主,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依赖于“心明便是天理”,追求“万物一体”,“…  相似文献   

4.
高校管理中充满着哲理,是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统一。中国传统的与文化原理一致的管理法则是“治心”。西方管理的特点,着重点是“治身”。我们应努力实现“治心”与“治身”的互补整合,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归要反思     
本文为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的演讲。本刊刊发前 ,杨振宁先生审定了文章并提供了图片。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运动的抗拒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这并不等于说现代化运动应与传统文化一刀两断。因为传统文化自身存在着历史延续和适应变迁的问题,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变迁的过程。这种延续和变迁,即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创造性转化”使得传统文化从对现代化运动的抗拒转为对现代化运动的顺应和促进。所以,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乃至为重要。李明华博士的新著《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中国价值观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作者从研究中国价值观入手,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吴大猷博士是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家。吴氏对物理科学、对人类社会高新科技发展的贡献为国际公认。他培养出众多高级科技人才。以研究推翻“对等定律”而荣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就是吴在西南联大执教时之门生。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意结合新时代实践,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精用宏,化古为今,以阐述思想,遣心寄意,“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提供更丰富的智慧与经验。他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富文 《传承》2012,(24):32-33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人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社会状况是其产生的国内环境;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毛泽东人本思想是其理论基础,西方人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邓小平自身的主观条件是邓小平人本思想产生的个人特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扬振宁博士的中国情结张媛年逾古稀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最近又获两项大奖,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一项是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另一项是1995年5月美国富兰克林学会颁发的鲍尔科学成就奖。传说这位可与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物...  相似文献   

11.
冯胜利在《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一文中从三个层面论证了“为人”与“为学”的截然对立;实际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事实方面看,“为学”与“为人”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冯文的论证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当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矛盾的日趋协调,揭示了“为学”与“为人”是可以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耶诞节”在中国的日趋流行。在此,我们,十位来自中国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郑重呼吁国人慎对“耶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中国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宗族互助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祭祀活动,怀念祖宗的恩德,祈祷祖先保佑子孙的平安发达。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创新。江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表明了二者的渊源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契合点 ,体现了二者的渊源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渊源和基础 ,先进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人文精神构建关系密切,人文精神是体育的价值抽象,体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在以儒道教义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社会,体育和体育精神的缺失以及气功养生型文化的张扬,导致国人身体素质低下和人文精神的衰变。近代体育是“西学东渐”的产物,这种“西化”的竞技运动和教育模式,包容身体锻炼和人格培养,将身与心、灵与肉辩证地统一起来,折射出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哲学。回溯体育与近代人文精神的重建,剖析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解读体育精神并将它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育现代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 ,猛烈地抨击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桎梏 ,引导和形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潮流。其在呼唤人的解放与社会变革 ,寻求实现国家与人本的现代化进程中 ,影响了随之而来的一个又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8.
周黔玲  王炎琪 《求索》2013,(6):268-268,156
《舞蹈与传统文化》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著述者袁禾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学博士、中国舞蹈意象理论创立者。袁禾教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舞蹈学科副主编、古代舞蹈史分支主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舞蹈史》首席专家,荣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该书探讨了舞蹈与哲学意识、舞蹈与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19.
孟国丽 《前进》2024,(1):30-3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之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怎样实现这样的“转化”与“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要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给出了实现路径与具体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内在关系的时代表达,明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曹操公牍文的人本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操在以牍明志、政文会通的“人本”治牍理念下,对汉末公牍文文体进行个性化改造与创新,形成了自由派风格。彰显在公牍文中的“人本”性反传统和改造传统的精神,成为汉魏之际张扬人本思想的一面旗帜,在中国古代文章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