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会说”和“太会说”郑州市委统战部政研室如今会多,什么例会、座谈会、茶话会、答谢会、联谊会,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大凡参加这些会,你就会发现两个问题,即有些人“不会说”,有些人“太会说”。“不会说”者自演“哑剧”,缄口不言。人家指名道姓请他发言,满...  相似文献   

2.
郑荣文  张爱民 《群众》2022,(10):69-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确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4.
2017年1月15日,出席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将步入人民大礼堂,履行神圣的职责. 在每位人大代表的公文包中,都会有一本《重庆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及其说明. 这部《重庆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凝结着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也凝结着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法学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亲自”说     
日前去浴室,刚进门便有位熟人笑问:“您亲自来冼澡呀?”当我惊诧之际,满座已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一句笑话。接着便有人谈到,时下这等笑话很是流行。“亲自睡觉”、“亲自吃饭”,乃至“亲自生病”等,都经常听到。  相似文献   

6.
说“隐”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  相似文献   

7.
说“稳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稳定,是指社会稳定,即政治稳定。具体地讲,是指没有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公民不用非法手段参与政治或夺取权力,政府也不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的政治行为,以此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显而易见,稳定是一种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的,互动的,协调的默契。  相似文献   

8.
说“当”     
张稚庐 《春秋》2009,(6):51-53
当铺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它以现金借贷为手段.但借贷者必须以相应的实物作抵押以取信.此日“质”,俗称“当”。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距今已1500多年的历史。旧时济南繁华街市上总会看到当铺.像“高家当铺”自清末就有.其原貌如今保留下来——一所青瓦灰砖、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现就坐落在车水马龙的泉城路上。  相似文献   

9.
“濮”说     
“濮”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从甲骨文到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记载、濮人的分布区域亦较广阔,东起江汉以南,北至金沙江流域,西达滇池区域,南抵元江以北。因其种属繁多,各地濮人的文化亦不尽相同,我国古文献上往往以“百濮”称之。  相似文献   

10.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9):61-61
从古至今,读书在咱们中国都是个微妙的事情。国家要大治,首先号召书生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国家要大乱,书生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焚书坑儒使文化走向专制,文化大革命使全社会走向极端反智。在这样一种矛盾的逻辑氛围中,书生气就容易成为遭灾罹祸的莫名之气。一个人就  相似文献   

11.
说“挣钱”     
"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这是时下人们的一句口头禅。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使出浑身解数,搬出十八般武艺来打拼挣钱。  相似文献   

12.
说“拒礼”     
自古道:当官不打送礼的。历史上的大官小吏大都如此,临之以利,不讲其廉,对“礼”来者不拒,受之泰然,以至为之驱使、舞弊枉法。不过,也确有一些廉洁官吏,他们轻实惠重操守,不为“礼”动,在史册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悬“鹅”明心。一天有人给明朝按察使周新送来一只黄澄澄肥嫩嫩的烤鹅,请周新尝个新鲜,周新不收。送礼者硬是留下东西抢步出门走了。周新望着烤鹅想:有一次就有百次,必须慎初。于是叫手下  相似文献   

13.
说“戒”     
说“戒”李荣东河涓州大凡读过《由厢记p的人都知迈,枯恰论有个外号叫“·\戒”,这就是指“五荤”(信佛的人称大蒜、小蒜、洋葱、葱、韭为五荤)不吃,三厌天上自雁、地上的狗和水中的乌龟不食。法国大作家雨果主“论俗念”中对“戒”进行了诠释。他说:“我们的季一...  相似文献   

14.
说“隐”     
张亮 《当代广西》2005,(6):23-23
朴素就是一种自然。朴素,是没有贵族气,没有脂粉气。朴素是一种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情操。 我们常常怀念那些这个时代所稀罕的品质,正如人们热心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朴素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说“疑”     
“地球为什么绕太阳运转”,“生物的物种为什么能代代相传”,“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些都是对事物的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关键在于人们对“奇”所持的态度。如果对“奇”产生“疑”,并且破“疑”,就会解“奇”了。宋代朱熹说得好: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相似文献   

16.
说“谀”     
  相似文献   

17.
说“面子”     
关于“面子”,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体面或表面的虚荣。国人是非常看重面子的,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可见人的脸面与生命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脸面,宁可去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诞生那一天起,正是由于有了面子意识,才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明程度不断提高。或说,面子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是道德规范的底线,它维系的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不要面子,那他就会置法律、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伤天害理,无所不及,就会成为衣冠禽兽。  相似文献   

18.
“根”说     
“根”说姚柏林据对牛年春季26个省区市和解放军“三下乡”统计:共送图书2180多万册,送戏98万余场,送电影123万余场;到农村去的科技人员452万余人次,送科技资料3634万多份,有6960多万人次参加科技咨询;下医疗队6990多个,医务人员1...  相似文献   

19.
说“线”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同各种“线”打交道.比如,我们上街,马路上就画着各式各样的线、横道线、行车线、中心线、停车线等等.行人车辆必须依照交通法规、按线行动.如果穿马路不走横道线,吃红灯超越停车线,民警就会找上门来,批评教育以至罚款.  相似文献   

20.
说“耻”     
说“耻”丁凤麟最近,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毋忘国耻"4个血写的大字,以其震撼人心的历史穿透力,正告国人居安思危,开拓进取,重振雄风。所谓"国耻",指的是失却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乃至领土完整之国家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八年抗战中民族精英们呼唤的"毋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