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海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实施的,旨在通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合作,在欠发达地区组建一批富有活力的合作企业,促进省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互为优化、升级,推动省内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合理流动,扎实推进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互赢共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吴坚 《今日浙江》2004,(22):27-29
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谋划和指挥下,“山海协作工程”与我省大力实施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一起,构成了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宏大工程,大大促进了区域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今日浙江》2007,(1):28-28
最近在台州举行的第5次全省山海协作工程系列活动中.省委书记习近平要求在推进山海协作工程的工作中。必烦坚持“四个结合”:把山海协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加快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与提高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必须把握“四个重点”.把山海协作的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变上.  相似文献   

4.
刘亭 《今日浙江》2016,(3):62-62
自2002年4月起实施的山海协作工程,是促进浙江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贯彻至今的“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形象化提法中的“山”,主要是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而“海”则主要指沿海经济发达的市县区。  相似文献   

5.
陈世海 《群众》2008,(10):77-78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欠发达地区如何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密切联系地方发展实际,通盘考虑,趋利避害,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逐渐发挥后发优势,以更快的发展节奏与苏南发达地区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产业转移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双向需要。在分析产业转移的前提和总结产业转移作用的基础上,文章认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环境标准的差异是产业转移的依据;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执行比东部发达地区较低的环境标准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力和能够有效进行转移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山海协作续写新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协作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自2002年实施以来显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被誉为"民心工程、双赢工程、德政工程".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签订山海协作项目3230个,协议总投资1309.38亿元,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分别达到95%、51%、85%、66%,欠发达地区有组织输出劳务24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23,(5):10-12
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经信厅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深入实施产业链山海协作计划,探索形成龙头(链主)企业带动、项目招引推动、结对共建联动、专家服务牵动等八大创新模式,助推山区26县产业帮扶从“输血”到“造血”提升、产业提升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合作从帮建产业园到精准结对促成产业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产业转移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双向需要。在分析产业转移的前提和总结产业转移作用的基础上,文章认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环境标准的差异是产业转移的依据;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执行比东部发达地区较低的环境标准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力和能够有效进行转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作出“八八战略”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把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随着浙江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适时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对帮扶的新模式。实践证明,“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双赢工程。  相似文献   

12.
畲乡放歌     
景宁,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历史悠久,畲族风情浓郁;这里山水秀美,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景宁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山海协作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全县累计签订“山海协作”项目77个,总投资15.4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16个,到位资金180万元,合作区域覆盖杭、嘉、宁、绍、温、台、金、湖等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3.
莫让污染连同产业一起迁移到欠发达地区现状:当前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次转移进程明显加快,一些污染企业乘机随同转移,成为污染源,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民工荒”的成因、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汤俊芳 《理论月刊》2005,(8):190-192
本文对2003年底到2004年,在广州、福建、深圳、东莞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的大规模的"民工荒"现象进行分析.文章认为,造成"民工荒"的内因在于农民工工资长期严重扭曲,外因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着不断增加的进行产业升级或者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压力,产业向内地大规模迁徙,由此必然出现人口在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向流动局面.  相似文献   

15.
张军 《今日浙江》2010,(15):10-13
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区域协调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浙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大力建设“山上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随着浙江省经济与社会发展适时提出的战略方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对帮扶的新模式。实践证明,“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双赢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志坚 《政策瞭望》2012,(12):39-41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加快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全省山区经济工作暨山海协作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后,天台县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生态等资源优势,突出理念、规划、特色、项目四个重点,在山区如何转型发展上做了一些探索。但同时也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大量向沿海、平原发达地区流动,天台与其他山区县一样,自我发  相似文献   

18.
山乡巨变     
年终岁末,从省农办传来喜讯:2012年我省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预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00元左右。在"两富"的大道上,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快步紧追。特扶计划、山海协作、产业帮扶、内聚外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持之以恒地帮扶和关爱,让欠发达地区在跨坡越坎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年终岁末,从省农办传来喜讯:  相似文献   

19.
飞地式合作是指发达地区输出技术和项目,欠发达地区提供土地进行开发;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把引进的项目安排在经济发达地区来运作的合作模式。它以地方政府经济事务管辖权的让渡为特征,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可采取的合作模式有"外飞地式合作"和"内飞地式合作",前者适用于生态条件脆弱、开发成本大的地区;后者适用于地理区位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为鼓励民族地区开展飞地式合作,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为山高水长,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曾经有些迟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人掉队。”党和政府强有力的帮扶之手,给了他们前进的力量。财政转移、生态补偿、山海协作、异地搬迁、结对帮扶……项项扶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落地生根、惠及群众。大块的阳光照耀在他们头顶,日子在一点点变好。奔小康,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