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出身寒微,没有名门望族的诗礼簪缨传奇,也无光耀史册的先辈荣光。忽一日,收到安丘市政协编辑的文史类刊物《渠风》,看到一篇文章《我的革命生涯》,作者杨诚锡。名字咋这么熟呢?打眼一看,这不是我的堂舅吗?没看文章,先看黑白照片,果然是他。他有啥革命生涯?等我读完,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给我的表弟杨贵泽,表弟说:"杨诚锡是老革命,他儿子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他书桌上的什物孩子们不敢随便动?为什么他没有亲自指挥部队打过仗,却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而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什么他在遭逢意外恢复记忆后提到的第一个名字是"王石坚"?……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走进了生于白色恐怖年代、成长并建功于战争与和平年代的李伦中将家,听他讲述父亲李克农上将的传奇人生经历以及他们这个神秘而特殊的家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一位学者被一本社科类权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所深深吸引,认为见解独到,语言流畅,思想深刻,便很在意地看了作者的名字——李培林,发现“这人与我读初中的同学同名同姓”。他记住了这个名字,但并没有把这个人同自己的同学联系起来,因为“文化大革命”时读完初中的学生学习水平与现在的小学生水平差不多,怎么能写出那样有深度的大块文章呢?之后,他经常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上看到这个名字,并且慢慢知道,这个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02,(12):38-38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个11人20万元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他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5.
余将军轶事     
每一位为创建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志士仁人的身后,大都留有一串串鲜为人知的逸闻轶事,正是他们这些传奇般的逸闻轶事,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余成斌。这位1927年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党的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衔的少将,也自有他个人的传奇经历。这里,撷取的是他在家乡开展秘密工作时的两件趣事。  相似文献   

6.
凡是读过名著《燕山夜话》的人,无不惊叹作者学识渊博,同时也产生一个谜:作者是凭什么绝招儿收集到那么多资料的呢?解铃还得系铃人。这个问题还是请《燕山夜  相似文献   

7.
提起王杰这个名字,成长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都耳熟能详。可以说,他是中国的第二个雷锋。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并不知道,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英雄,曾险些背上“给党和人民抹黑”的罪名。自然,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提起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这个响亮的名字,中朝两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但英雄是怎样被发现的?他的壮举最初为什么没引起人们重视?还险些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这里笔者了解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旧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吴晨潮 《世纪风采》2012,(12):22-26
甪直,一座蕴藏着江南灵秀的水乡古镇,吴王阖闾曾在这里建有离宫,唐代诗人陆龟蒙、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在这里隐居。宋至清康熙年间,这里有进十、贡生120多人。在岁月留痕的小镇深巷,有一座距今1500多年的保圣寺,寺中“国家文物保护”纪念碑上刻有一个名字:金家凤。在这个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背后,还有一段被尘封在记忆深处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680多个世界各国的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他的名字叫做王茂荫。  相似文献   

11.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2.
李原 《党史纵横》2005,(1):52-53
2004年11月8日清晨二时,我国老一辈的著名军旅作家、艺术家刘大为同志,心脏病突发,不幸在北京辞世,享年80岁。多年来,刘老与《党史纵横》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将数十年的风霜雨雪浓缩为一段段精彩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刘老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挚友,一位忘年之交。在此,特将李原老师的这篇文章奉上,以示对刘老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08,(12):32-35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刘少奇长期担任党中央的重要领导职务。建国后,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虽然刘少奇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风范,几十年如一日,克己奉公、勤政廉洁、艰苦朴素、身体力行。这在衣食住行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4.
刘鼎生前说过,他这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参加西安事变,二是组织军工建设。1936年3月,当刘鼎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从上海来到古城西安时,他还不到33岁,但已经是久经磨炼、经历丰富的职业革命家了。保释关向应刘鼎,原姓阚,名思俊,字尊民,曾用名戴良,1903年1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早在1923年初,在中国早期著名的共产主义者、朱德的好友孙炳文介绍下,他就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夏,他赴德国勤工俭学,与朱德以及中共旅德支部其他同志相随为伴,在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共同生活和战斗,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同年底,…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1887.5-1958.6)和马君武(1881.7-1940.8)都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文化人。柳亚子是著名的民主斗士、学者和诗人,马君武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诗人。同处一个时代的柳、马二人曾经有过很深的交往,然而由于时代洪流的影响,以及各人的思想、个性和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后来还是分手了。从诤友、诗友变成了陌路人。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8,(11):13-19
倾听民众呼声,特邀农民“秘书”进京交谈 1953年7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的刘正山回乡度暑假。离京前,他去中南海看望叔爷爷刘少奇。刘少奇交给刘正山一项任务,回乡后为他找几个农民“秘书”,经常向他反映农村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新四军在皖南活动的地区,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是一个横宽百余公里、纵深约五六十公里的狭长地带。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正、副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之冀察地区。11月9日,朱、彭、叶、项复电何、白,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了顾全抗战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调赴长江以北。蒋介石对此却不予理睬。11月14日,他制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计划”和“解决江南新四军案”。接着,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主要有巩固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稳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尊重经济规律、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全面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等内容。其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根本刊益。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与列宁经济思想之间的中间环节.是马列主义经济思想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党内监督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止党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有效措施.刘少奇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十分丰富,是构成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重要的思想资源,不仅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磊 《党史纵横》2008,(12):23-25
1898年中华大地上先后诞生了周恩来和刘少奇两位影响中国历史的伟人。两位伟人不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生活上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是两位伟人110周年华诞,谨以此文献给两位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