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刑事被害人诉权是刑事诉权的一部分,是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应有的基础性权利,是公民判断对自我保存所必要的一种宪法性权利。在刑事诉讼的历史长河中,刑事被害人的诉权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几度沉浮,在不同形态的诉讼结构中显现不同的地位。同时也见证了公民权利的历史变迁。本文拟通过对刑事被害人诉权权益属性的探讨论证其对公诉权制衡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是指自己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它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与被告人一同构成“刑事上的对立”。传统的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侧重于对被告人的保护,而对被害人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对被害人的保障与对被告人的保障严重失衡,导致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被害人常常再度“被害”。随着刑事诉讼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被害人在诉讼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犯罪学理论认为,犯罪是行为人自由意志活动的产物,是罪犯单方面的一元活动,而把被害人在犯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基本搁置一旁,忽视作为罪人对立面的被害人的意志活动。这样研究犯罪现象,探查犯罪原因以及设定预防策略,其结论必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系统中的重要一极 ,是整个刑事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理论课题。因此 ,刑事被害人理论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结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体系结构 ,应当以犯罪被害人学为前锋 ,以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为主体 ,以刑事执行法学为补充。当前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对刑事被害人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体系因此尚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补偿,又称刑事损害国家补偿,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因国家司法机关始终没有找到罪犯或者罪犯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况,而由国家对被害人予以一定金钱或物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害人是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是启动刑事诉讼的因素之一,应受到刑事诉讼的直接保护。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方面虽有一些规定,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仍未得到切实有效保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8.
保护刑事被害人权利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方面,也是推进刑事司法改革的需。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应在加强司法机关执法人员人权保护的观念,完善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的知情权、委托代理权、上诉权、赔偿请求制度,加强被害人的控告权,建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等方面建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过错是被害人在犯罪行为之前实施的、直接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促成作用,并且具有不正当性的行为,可以从主体、行为、时间、作用、性质五个特征进行把握。以被害人过错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被害人过错区分为迫发型过错、激发型过错、引发型过错、同意型过错四种类型,从而指导刑事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立已日渐引起关注。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应被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而不应当是当事人或普通的诉讼参与人;一定范围内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与知情权是被害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加强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应当是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重点;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对被害人程序参与权利的规定和保障。刑事被害补偿作为国家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得不到民事赔偿的被害人进行补偿的一种救济制度,必须有法定的构成要件,被害人过错是刑事被害补偿法定的构成要件之一。要在保障被害人自愿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公诉与自诉转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协商.法律援助、刑事补偿等相关制度的探讨,来深化对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的系统研究,为我国建立切实高效的保障刑事被害人权利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现实中刑事被害人在受到侵害后往往因种种原因而使其受损权利得不到恢复,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应从援助的原则、主体、对象、机构、方式、资金、程序等方面入手科学构建法律制度,充分关注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维权 《工会论坛》2010,16(2):128-129
当前刑事司法中的弱势保护不足已成为威胁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刑事司法中的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分析,阐述了刑事司法弱势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受侵害的原因,提出了对刑事司法弱势人权的制度设置构想。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成为刑事被害人的现象日益严重,但实践中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从而使得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变得非常现实和迫切。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应该采取不同于一般被害人的保护制度,有必要在预防和司法实践中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设置一系列独特的制度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刑事被告人人权的保障问题,已被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关注,但关于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权保护的日臻完善,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问题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通过对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缺失及缺失的成因分析着手,提出了构建我国的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因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而受到严重损失但没有得到充分补偿的被害人及其亲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物质补偿的制度。其理论基础在于公平正义理念的彰显、国家基于契约义务所产生的责任的实现和恢复性司法的要求。为化解被害人因获赔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我国应当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刑事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并赋予了其一系列诉讼权利,但在权利保障上还有诸多缺失和不足。本文从加强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必要性、紧迫性及权利保障的缺失现状出发,建议通过借鉴域外有益经验,结合国情与传统,完善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获得法律帮助权、赋予其上诉权、健全防止其受第二次伤害的机制、保障其获得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抚慰金在内的损失赔偿权、及时获得国家救助和社会保障、加强恢复性司法和刑事和解救济等,以期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减少社会问题,实现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 ,是对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忽视 ,它使得刑事诉讼原理自身陷入矛盾 ,并且与强化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趋势相违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标识刑事程序从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重心逐步转向寻求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已成为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在诉讼中的地位也成为国际刑事诉讼法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但是,我国对犯罪被害人的研究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和补偿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数量不少,然而获得实际赔偿的比例却不高。由于受到被告人赔偿能力的限制,有的被害人获得的金额极小,与其所受的巨大损失形成强烈反差。有的被害人甚至是空持判决书,实际分文未获,这种情况在群死群伤的恶性案件中尤为突出。因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