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内在一致的逻辑结构,是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遵循的逻辑结构。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体系构建的方法,首先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和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其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形成了由理论原则、理论主题、基本理论、具体理论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源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是我们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逻辑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鲜明的实践特色表明其理论发展逻辑与实践发展逻辑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和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创新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和总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应遵循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首先要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点范畴、中心范畴和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性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可能的理论根源。实践展开过程中主体间的交往、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推动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进而使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成为必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变迁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一体系的形成、构建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全面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耀宏 《桂海论丛》2009,25(1):16-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集中表现在该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和完整性,价值追求的坚定性和一致性以及理论发展的连续性和相承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民族主体性凸显的理论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模式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最新"意蕴丰富而深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十七大提出的新范畴,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时间起点、改革开放为实践起点、邓小平理论为理论起点的,它与毛泽东思想是并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实现了严密衔接;因为其与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和总结上的深度不同、主题有鲜明的差异,所以并没有将毛泽东思想包括在内。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坚持和发展,体现了其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其核心范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奋斗目标,把改革开放、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三位一体作为实现途径。从而实现了目的与手段、方法和途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徐晨光 《湖湘论坛》2008,21(3):13-1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等理论特质。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质,对于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厘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个范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基点;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但是,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及其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经国序民”在于“正其制度”。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制度现代化,而国家制度体系的关键又在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发挥着主轴性和支柱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迎来新一轮“制度转向”,政治制度建设提速增效,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提炼和拓展完善,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更新已成为国家治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容体系、内在结构和基本功能切入,以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为总体框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实践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从规律结构、价值结构、层次结构与逻辑结构四个维度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结构进行了理论阐释,进而指出转化与载体功能、协调与稳定功能、动员与整合功能、代表与回应功能、规范与治理功能以及激励与创造功能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完整的结构。其内核就是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由里到外有若干层次,有伦理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社会生活价值观等。每一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功能。核心价值观主导和支配各个层次的价值观,各个层次的价值观折射和反映核心价值观,并互相影响和渗透。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合而成的新型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核。它具有高度的简约性、包容性、渗透性、持久性及可近而不可即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层次的内容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充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17.
周俊森 《桂海论丛》2010,26(3):11-15
中国共产党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新时期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精髓和鲜明的开放性、务实性、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特质,为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8.
自信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源于这一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并集中体现在它形成过程的科学性、结构内涵的科学性及其为实践所检验并证明了是正确的制度体系。这一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坚强保障和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