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我国农村法治实践中,还存在诸如法治意识淡漠、公民权利城乡差别显著、集体土地征用中农民利益维护不力和农民法律信心缺失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通过法律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农村法治的现实问题,保障新农村建设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汤杰 《世纪桥》2010,(19):13-14
刘少奇在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村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后他撰写了大量的文稿来阐述农村合作社的性质、功能、目的、意义等,概括来讲主要有: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具有"两大历史使命";合作社是经济上组织农民的"枢纽";发展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关键";使合作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制度"等。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当时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进"三农"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三农"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任务、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文章从"三农"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三农"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肖建章 《新视野》2006,(5):14-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优势共同推进,需要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农村民间组织是新时期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一项伟大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农民群众保障自身发展和利益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一.曰目日..........尸口,一、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农村民间组织是指农民自愿组成,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主要有三类:一是主要提供农业生产、销售、技术推广等…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政策演进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分为5个阶段:1921年—1953年,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1953年—1978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2002年,对农村土地制度和市场化政策的不断"放活";2002年—2012年,"城乡统筹"思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乡村振兴实践。从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脉络中,可以看出其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为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经验。当前,应重点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要下大力气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笔者认为,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落实:  相似文献   

9.
1.从农民的角度考虑新农村建设,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既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是直接受益者,因而,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学会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政策的制定、规划的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筹资筹劳等,都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站在农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当前,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了政府主导失当(主要体现为政府越位)的情况,政府越位容易导致农民主体缺位,农民主体缺位更促进了政府越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需要对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适,采取有效措施对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进行纠偏和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