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大圣 《中国减灾》2014,(11):42-4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黄翠明 《中国减灾》2022,(17):58-61
<正>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夯实社区基层防灾减灾基础,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海山街道海涛社区扎实推进综合减灾工作,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应急志愿者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通过辖区全覆盖的网格员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同时,社区还利用新技术手段和多方资源,打造综合减灾工作新亮点,让防灾减灾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播,进而提升居民的防灾减灾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居民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的综合防灾减灾经验来源于基层的实践,它就像一面镜子,把老百姓身边最热门的减灾问题,最关心的减灾方式,最希望学到的减灾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让政府看到,促使政府和其他各界共同参与进来,从而使社区的减灾工作更上层楼,使老百姓的减灾意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4,(23):26-29
正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发展,既注重横向建设,整合各类防灾减灾教育资源,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也注重纵向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让减灾意识渗透到"最后一公里",有力提升了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伴随着社区网格化的发展,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日益提升。山东省枣庄市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异常重视,以自身防灾减灾工作经验为支柱,建立并完善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机制与体系,积极探索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新模式,成为网格化管理与防灾减灾工作相结合的"样板"城市。  相似文献   

7.
仝鹏 《人民论坛》2014,(7):90-92
在分析洪涝灾害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优化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设计,对防灾减灾能力提出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充分发挥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监测与指导等功能,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新疆兵团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是兵团的一项长期任务。 对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的七个认识 一是搞好两个结合,即防灾减灾与抗灾救灾结合,保障生活与促进生产结合。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洪涝灾害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应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优化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设计,对防灾减灾能力提出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充分发挥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的监测与指导等功能,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理念、新技术递进涌现,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促进了生产生活便捷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国家防灾减灾创新发展的新动力。防灾减灾"+互联网"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互联网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传输最有效的技术手段,防灾减灾领域信息化建设发展首先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来,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少数族群传统知识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第二届和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制定的纲领和框架中,都对少数族群知识经验的利用进行了强调。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了长期生产生活积累下来的防灾减灾知识和经验,需要发挥少数民族居民主体性,对其进行系统发掘、整理、改进和传播,使其成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何文炯 《中国减灾》2012,(11):20-21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灾害管理的重点,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防灾减灾资源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灾害管理的效率。防灾减灾资源及其配置原则防灾减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必须与防灾减灾的绩效相联系,因而需要有正确的理念、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要保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把此项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4.
正防灾减灾教育馆是儿童接受灾害教育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将儿童减灾放在首位,使孩子们在新颖的设施和快乐的游戏中培养减灾意识,学习减灾技能。不仅如此,该馆还突破场地限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利用"减灾移动小课堂"将知识和技能带到更多儿童身边,打造"普洛特"项目品牌,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其中,编排由孩子们参演的防灾减灾舞台剧,以新颖有趣的方式让"萌娃"将减灾知识深植心中。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社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中西部,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多年来,幸福社区紧紧围绕"执政为民、为民解困"的宗旨,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各种防灾减灾活动,走出一条建设"幸福"社区的新路,让幸福社区的居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社区为让我们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发放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宣传画,既生动又简单,让咱们这些老人和家里的孩子们一看就懂,真的挺好!"幸福社区的居民张大妈,拿着一张印着防灾减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建立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和严格规范实施,有效防范和降低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本文以参与编制的《兰考县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为例,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入手,围绕城市防灾减灾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恢复重建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徐州市丰财街道下淀社区原本是一个环境杂乱、风险隐患多的涉农社区。为了给居民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居住环境,社区党委关注民生安全问题,不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普及,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进程中,社区积极动员居民参入其中,做到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绝不让灾害变成灾难,确保了社区居民生活的稳定,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减灾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防灾减灾领域一系列重要文件,逐步明确了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我国各地相关部门领导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本地防灾减灾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确保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取得了实效.8月19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召开的全国减灾宣传工作座谈会上,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甘肃等省(自治区)的代表就本地防灾减灾宣传经验以及我国首个"5·12"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做了发言.本刊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20.
王莹莹 《中国减灾》2011,(13):18-20
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熟悉防灾减灾知识,越来越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将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了发展规划当中。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全民防灾"不再是个梦想,它成为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一颗耀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