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邓小平对党建理论的贡献○张伟赵龙志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对执政党的建设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执政党的建设又面临新的挑战。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邓小平对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建设。他总结历史经验,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任务和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论、观点和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搞好新时期党的建设意义重大。  一、创造性地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科学命题  鉴于十年内乱给党留下的严重创伤,以及进入新的时期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还不完全适应,邓小平及时提出改善党的领导的要求。他说:“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呢?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是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邓小平对我党解放思想的理论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率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 ,重新恢复了我党“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揭示了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指出了解放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指明了解放思想的原则、条件和途径 ,为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刘重阳,张勇科学社会主义从创立迄今已经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等科学论断,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邓小平同志则...  相似文献   

5.
杨苏 《理论探讨》2007,3(1):9-12
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在15年前的“南方谈话”中,运用“优选法”确定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运用“排除法”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运用“比较法”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照法”强调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运用“警示法”把握初级阶段的政策导向,运用“激励法”抓住初级阶段的发展机遇,运用“辩证法”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运用“实证法”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运用“渐进法”完善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早已家喻户晓。相比之下 ,由于种种原因 ,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 ,人们知之甚少 ,其实 ,仔细研究邓小平的革命实践和《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以及《邓小平思想年谱》 ,再回顾和联系我国 2 0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 ,邓小平为启动和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一、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 ,邓小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 ,就已开始谈论和事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王宽让邓小平经济思想是产生在中国土壤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理论,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纠正了马恩当年因受历史条件限制而作出的不正确预见,提出和回答了马恩当年难以预见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贡献张浩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而是他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和思想基础。因此,...  相似文献   

9.
谢安国 《学理论》2011,(3):77-78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邓小平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丁伟民 《理论探索》2004,3(4):10-11
邓小平在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客观地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思想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创新。在改革这个直接动力的牵引下 ,整个社会的动力系统有效地运行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预定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重视和强调党的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的突出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杰出贡献。他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客观分析了重大历史事件中领袖个人作用与制度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突出了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以改革和健全制度推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孙西克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七个大字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激励和鞭策着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任何一个科学的、精辟的论断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历来重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理论 ,对于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做好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 ,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把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做保证 ,即由什么样的人来贯彻执行的问题。邓小平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尽…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永恒核心和灵魂,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目的。在决策实践中,陈云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决策价值进行了概括,使之具体化,以实现科学决策。对此,陈云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这个方面,陈云做出的理论贡献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决策的出发点;代表人民利益进行决策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为:要始终关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做到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必须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要把握人民利益原则的界限。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作过一些美好的描绘。如对所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已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① 。又如对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 ,指出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统一有计划按比例组织生产 ,他们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理论贡献,突出体现在: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本方向和原则;"南方谈话"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道路模式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要以社会环境作为依托,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人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幻想,只有认识本国所处的实际环境才能选择合适的现代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12)
在国际学术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被分为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三个基本方向。以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为代表的经济学方向,将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牟”,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及其指标“人文发展指数”为代表的社会学方向,则把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以布伦特兰夫人等的研究报告和演讲…  相似文献   

19.
一、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道路模式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实现人的现代化成为邓小平理论中的-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要以社会环境作为依托,离开了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人的现代化就成为一种幻想,只有认识本国所处的实际环境才能选择合适的现代化道路模式.邓小平认为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这一国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社会宏观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历史的和认识的原因,这一理论曾是唯物史观研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他根据国内外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恢复、突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在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相应地调整和制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宏观战略和决策。一精神生产即“关于意识的生产”(《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