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百年中国社会学的历史里,费孝通先生和吴文藻先生所创立的社会人类学派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建构了一种新颖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二是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目标;三是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研究地位。费孝通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应走一条以“草根工业”为特征的内发型发展之路。从费孝通和老一辈社会学者学术实践的历程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3个明显特征:实践性、本土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不仅是其一生学术研究的根基,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值得珍视的一笔文化遗产.疏理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挖掘其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当代意涵,不难发现,"差序格局"对转型期中国社会仍具有极大的解释力;"费氏本土方法论"堪称早期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与实践的典范;"工业下乡,,与"双轨政治"思想,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二、“推动参政议政工作,就是在参与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的创造过程。”——费孝通费老对参政党工作讲的最多的是参政议政,做的最多的也是参政议政。他对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定位,建言献策的基本定位,在九十年代后成为中心和重心。费老以社会实地调查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学研究成果,也就是他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1981年11月18日,71岁的人类学家费孝通因《江村经济》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1981年度赫胥黎奖章,成为第一位获得这项荣誉的中国学者。赫胥黎奖章是1900年为纪念《天演论》的作者、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而创设的,是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奖。  相似文献   

6.
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是和某个国家或地区、某个社会或自然领域实践的发展或需求相联系的。参政党建设问题,是近年来在国内政党制度研究领域中格外受到关注的课题。因为在这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断发展,理论上日渐系统,实践上日益丰富。在政党制度和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执政党建设理论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20日,第二届法律与社会高端论坛暨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上海召开。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郭星华教授、台湾大学林端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5名理事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华  相似文献   

8.
林闽钢 教授     
林闽钢,男,1967年出生,福建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并先后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社会学专业)、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学位,曾受United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资助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作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保障理论、制度与政策等,出版、主编学术著作近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9.
李哲夫 《台声》2001,(12):32-33
在我珍藏的相片中,有一张是1981年12月28日第一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也就是那一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正式成立。当时我正好在天津南开大学为重建中国社会学第一班专业的学生讲课,结束后回到北京。晚上,当时台联的几位领导和一些知名的老台胞一起来到北京饭店看我,并告诉我“全国台联”成立了,得知这一消息的我激动地欢呼起来。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全国台联在此背景下成立,具体展开工作,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台胞政策,在海内外包括台湾岛内扮演沟通的…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3,(10):2
<正>这种重构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两代甚至更多代的传承,才能使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道。但在城镇化的路上,家的性质正逐渐由纵到横,在纵横交错中纠结前行。当下热播的电视剧颇能说明这一问题,《辣妈正传》、《小爸爸》,看起来卖点是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不利于个体社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良性流动,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传承,西方自主招生模式也将遭遇国情困局.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11):69-69
奂平清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资本概念与理论的兴起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对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关系的盛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应该坚持反思性研究的立场,发扬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意识,探索中国传统社会资本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是社会学核心慨念,指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互相配合,形成联结,组成共同体,排除分离趋势的机制。任何社会,其各个子系统之间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整合。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整合的问题已经日益为人们关注。本文拟对社区对中国城市社会的整合作用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年9月"中国社会学学会女性/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正式成立,它标志这一学科走向了主流社会学界。30年的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好像走过一个世纪,因为它不仅承接了传统社会学的知识、经历了社会转型,还应对了整个社会科学界的理论挑战和全球化的政治影响。这一学科发展路径和研究内容十分繁杂,为更好的评述,本文做了个粗浅的限定:第一,因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文采用了最简单做法是:  相似文献   

15.
李敬 《中国残疾人》2016,(10):44-45
一、残障者曾被迫生活在“他处” 从残障社会模式观点出发:传统社会工业化转型过程制造出了滞留在社会经济生活边缘的残障“产业大军”.从社会学领域的结构-功能和符号互动学派出发:社会有意无意地对个别人群进行了“污名化”归类;后现代福柯派对长期医疗和住宿机构所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和专业霸权协助国家管控也多有讨论.从上述视角不难看出,对某些残障人群进行长期照顾,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理论脉络发生的场域,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和我们传统社会的发展脉络不同.  相似文献   

16.
民族研究者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本刊向来比较重视。《访谈》栏目旨在与学者直接对话,以向广大读者介绍各个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思想。这期邀请的学者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李伟华博士。李伟华是研究景颇族的青年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班。几年前,为完成博士论文,他学会了景颇语,并在中国的德宏和缅甸的克钦邦等景颇族聚居区做了将近一年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