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2.
最高赏赐     
吃完饭母亲到厨房收拾碗筷,过了好久也不出来,我进去一看,不禁惊呆了,只见母亲正拿着半个馒头蘸着蛋碗里的剩蛋一口一口地吃着。见我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倒了挺可惜的,索性吃了吧。”  相似文献   

3.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前,一位40多岁的母亲带着失明的女儿沿街乞讨。母亲教女儿用手指感触野花的嫩瓣,帮女儿把大自然的色彩系扎在胡琴的顶端,一路唱去,唱到了一个冬天里的春节。她们躲在一间废弃的草房中看别人过年。有善良的人送来饺子,但是不多。母亲端给女儿说:“妞儿,吃饺子吧!”“妈,您吃。”“妈妈这还有一大碗呢!”女儿看不见,但是女儿信任母亲,母亲从来没有骗过她。所以她吃得安心,吃得香甜。女儿没有听到母亲吃饺子的声音,就问了,母亲说:“我就吃。”然后细致地出声咀嚼着女儿剩下的一点饺子汤。多年以后,女儿被一位业余剧团发现,团长收留了她们…  相似文献   

5.
往事忽成行     
陈治勇 《新青年》2024,(2):50-51
<正>读着“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午下来”,儿时与母亲一起的往事又渐渐浮现。岁月如水,逝者如斯,我的故事里应该有母亲了。传说中,人称母亲为“豆腐姑娘”。母亲年轻时虽不曾留照,此雅号则令其形象分外明朗了。初中时读到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我总想起母亲这个雅号,且于脑海中勾勒一番。那时的母亲还很健硕。母亲说,我出生前,她还爬上松树砍松枝呢。松枝砍了无数条,山路走了十八弯,都不曾有半点肚疼,一回到家,肚子一痛,我就呱呱坠地了。  相似文献   

6.
1995年,26岁的我顺利考入了东北大学研究生班,成了当时全乡学历最高的第一人.一时间,在家乡也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就连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乡长大人也登门拜访送来慰问金,母亲在锅灶旁忙开了,父亲则笑逐颜开地招呼客人.按照家乡的习俗,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都赶来为我庆祝.那时,我真有一种野公鸡变成金凤凰的感觉,扬眉吐气气宇轩昂.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健康积极,能吃不够睡,还有热情,有追求,正向着人生更高的理想艰难奋进.退一步来说,虽然没有成就,却也没给母亲脸上抹黑.如果说母亲只希望我能拿60分的话,我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她的要求,我想母亲应该高兴满足了,可是母亲总是那么谦逊地一笑,然后给我提出另外一个60分要求.  相似文献   

8.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9.
刘会然 《新青年》2005,(10):10-11
倘若要我说出母亲的种种好处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的“痴”。“你母亲真的很痴。”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村上邻居们对母亲最多的一句评价。母亲真的很“痴”。尽管母亲是一位最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劳动妇女,她识字不多,许多大道理不懂,但在她认为“有理”的份上,母亲却坚持她的痴劲。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还在读小学5年级,我们村人掀起了一股去沿海打工赚钱的热潮。在那时,很多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也被这股热潮“卷”了进去。看到邻村的许多孩子每到过年都能赚回不少钞票,我们村里人也开始骚动起来了,特别是一些妇女。她们…  相似文献   

10.
樱桃红了     
立夏前夕,母亲来电话,家中的樱桃熟了,等着你回来吃,叫我无论如何回去一趟.母亲的话语轻轻地拨动了我思念的琴弦,一股暖流在我心头滋生,勾起了我对樱桃的记忆和对母亲无尽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饼干屋     
食品店里的饼干,种类虽多,都没一种是好吃的。每回吞咽着怪味饼干时,我会想起童年时妈妈做的香香脆脆的麦饼,妈妈叫它土饼干。 我那时随妈妈住在乡下,妈妈做的土饼干,就是我的最爱。有一次,爸爸从北京托人带回一盒马占山饼干。妈妈笑眯眯地打开来,小心翼翼地抽出两片,放在小木盒里供佛,供过佛才给我吃,保佑我健康聪明。一天只许吃两片,  相似文献   

12.
周莹 《新青年》2015,(2):32-33
1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时,我从夜班卧铺客车上走下来。一路风尘,一路疲劳地回到清风源镇的家。本想去街上的酒坊买点酒解馋。遗憾的是,柴叔已经不在街上卖酒了。他的酒坊彻底关门了。我出门旅行仅仅二十多天,柴叔就不见了。我奇怪地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欲言又止。面对母亲怪异的表情,我更加疑惑了:"难道柴叔死了?""那倒没有。"母亲平静的回答"难道柴叔病了?"我紧接着追问。"身体棒棒的,好着呢。"母亲慢悠悠地说。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14.
对白     
简宽 《新青年》2015,(4):33
一仿佛夏天又到了,空气里有湿热的味道,生活在季节里变化。她说,你其实当初再勇敢一点,只要一点点,一切都将改变。那些日子,其实能够每天坐在你身边,一起画画,说说心里话,已经很知足,你是所有人眼里的冷艳。我有那么冷吗,我放在你颜料箱子里的信笺,你看到了吗。有。为什么没回复。我……那一周里,每天清晨到了画室,就先检查我的颜料箱。因为那时的你,就像现在的我,太剧烈。感情是含蓄的东西,不可太用力。二幸福吗。有玫瑰茶的日子,自然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5.
勇敢的密码     
在我眼中,母亲不仅是我的保护神,也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三岁那年,我在院中玩耍时不慎掉到水井里.母亲箭一般冲到井边,听到我呛水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井水已经漫过母亲的脖颈,她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用力托起我……当闻声赶来的邻居将我们用绳子拉上来时,浑身湿透的母亲把瑟瑟发抖的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一边自责,一边惊慌地检查着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把酒问青天     
方文 《新青年》2002,(7):30
母亲电话里总是劝我少喝点酒,少抽点烟,少熬点夜。然而,在这些事上,恐怕我是真的要让她好长久地牵挂下去了。事实上,烟和熬夜于今日的我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离开了这些,或许我就根本感觉不到我的脉搏我的心跳了,我的思想总是在阗寂的夜里在袅袅的烟雾缭绕指间时才跳动得真实而灿烂呵:而酒,则更是将我的生活拔离平凡和单调.是我的疲惫和内脏短暂地倾空的调节剂,少了酒的日子会少了多少的乐趣,少了多少的激情呵。  相似文献   

17.
难忘锁嘉     
魏鹏 《新青年》2005,(4):34
听锁嘉说,她是学机电专业的。那时,她是中国矿大的学生。其实,我也只是那时才见过锁嘉一面,也许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乞讨吧,这一面就让我久久难忘。记得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在徐州新华书店买了几本鲁迅的小说和艾青的诗歌之后,再掏,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也掏不出一块钱了。那时,从徐州乘班车到睢宁的车票,只需两块钱,有了两块钱,我就可以乘车回家了,然而我到哪里去弄这两块钱呢?我背着一只草绿色的军用书包,包里除了几本书之外,没有一点吃的东西。肚子“叽哩咕噜”地叫个不停,饿得我连在街头徘徊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些我还能够忍受,因为…  相似文献   

18.
弟弟,不哭     
我上高三的那年,有一次学校一定要我们买一种高考复习资料,我只好回家问母亲要钱,恰巧碰到弟弟从工厂里回来.弟弟回来后笑嘻嘻地说:妈,我被工厂开除了.母亲以为自己听错了,被工厂开除了还没心没肺笑嘻嘻的?这是弟弟第二次被开除,他第一次被开除是在学校,那时弟弟上高一年级,因为在学校和几个地痞打架,被学校开除了.被学校开除后的弟弟成了父亲和母亲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用提前退休的代价,让弟弟顶他的班进了工厂.可进工厂上班不到一年,他就与车间主任又干上了,弟弟说那个车间主任又好色又坏,他看不惯.  相似文献   

19.
当年,在众多追求者中,我选择了他,他后来成了我的老公。好友提醒我,说他太穷,跟穷男孩谈恋爱,找不到浪漫的感觉。我却傻乎乎地答,只要天天能看见他,就是最大的浪漫。母亲也担心地说,他品行虽好,可你没过过穷日子,妈妈怕你吃不了那种苦。我却笑着对母亲说,只要能跟他在一起,再苦也是甜的。一年后,我们结婚了。在租来的单室套里,清贫而幸福地过着日  相似文献   

20.
等到明天吧     
索菲亚·罗兰在<心中的太阳>里扮演过一个有着5个孩子的母亲. 影片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故事,那时犹太人的日子不好过,母亲失去了职业,父亲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异地隐藏了犹太人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做邮差的工作,每月可给家里寄回一些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