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手段高科技性、犯罪行为诱因的多发性以及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在当下的法律框架内,完善少年网络犯罪专门司法的机关及人员建设,将一些少年网络犯罪行为的司法处理确立为司法判例,是防治少年网络犯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18日至10月128,以罗锋同志为团长的中国警察院校长研修团一行24人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5天的研修、考察。其间在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国际司法研究学院对美国司法制度、美国警察制度、美国警察教育培训和美国警察内部监督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修,并对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5所警察(司法)院校、培训中心和百个警察机构(舍指挥中心、监狱)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和业务交流,特别是对警察院校、培训中心的教学内容、设备、师资、经费等情况作了较全面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国警察院校长研修团赴美研修考察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是挽救并帮助失足未成年人的最好途径,它不仅可以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预防他们再次犯罪。但由于对非监禁刑价值认识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司法环境困扰和部门衔接不畅等原因,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还存在适用比例、适用刑种、适用区域、适用属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增加了社会风险;与平等适用法律原则相悖,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侵蚀了司法正义;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相悖,减损了刑罚功能。减少、纠正这些偏差,应树立少年司法理念、完善少年司法立法、建立部门衔接机制、探索多种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4.
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是少年司法的重要内容,对涉罪外来未成年人进行管护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公安机关可以在建立、健全侦查阶段程序分流机制、再犯罪风险评估机制、社会调查制度、多元化教育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警察职能,构建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的管护机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丁相顺 《人民论坛》2020,(14):108-112
犯罪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少年犯罪与失足问题也是各国需要积极应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将在梳理美国、德国以及日本少年司法制度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当代少年司法体系的类型和特点,并进而分析当代少年司法体系的动向与趋势。准确认识和把握各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将为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呈现上升的态势,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收容教养犯罪少年,对打击少年犯罪活动,教育改造犯罪少年,有效地遏制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以少年司法改革推进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矫正的起步是对现代司法程序改革、刑罚轻刑化、恢复性司法、社区矫正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战。中国的社区矫正要向前推进,应当以少年司法改革为先导。社区矫正的功能评估应以观护措施为主,以矫正措施为辅,对少年违法行为的处遇原则应依据少年犯罪的原因,而不是依据少年犯罪的危害结果,对少年犯罪人的司法保护的核心是要保障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连续性。社区矫正不仅要注意个别化处遏的体现,还要注意矫正范围和功能的泛化。  相似文献   

8.
韩国对犯罪少年的处置经历了旧少年令以惩罚和防卫为主的模式到现代少年法保护模式的转变。近年来,韩国少年法的修正以宪法上人的尊严为基础,以培育身心健全的青少年为最终目标,并受国际少年司法发展趋势之影响,吸收了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和做法,强调少年之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这是我国少年司法发展的重大突破.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案,反映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存在诸多缺漏,致使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成制度设立初衷,且与国际通行规则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未成年犯权利的保护,也无法助其消除因犯罪获致之社会不利评价.完善该制度,需拓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做有利于被告人的扩张解释,明确禁止披露未成年犯身份信息,完善封存、查阅与权利救济程序,并以建立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亲权为基础的美国少年司法制度注重对未成年犯个体情况的关注,通过对罪错少年的恢复和治疗而希冀帮助其回归社会。然而少年司法制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终究存在缝隙,美国少年司法中的未成年人移送制度则是沟通少年司法制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移送未成年人至成人刑事法庭审判意味着放弃对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这一程序被认为对保障社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美国少年司法刑事政策的转变,移送程序的适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域外司法机制的基本理念可以为我国制定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控制策略和相关司法制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少年犯罪刑事审判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做好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作者从掌握少年的犯罪心理,并对犯罪少年的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审判工作三个方面,站在司法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收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10日—11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暨中日“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大会就犯罪学与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司法制度、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城乡治安警务、罪犯矫正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建设、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打击跨国犯罪与和谐社会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现综述如下:一、大会主题研讨综述(一)构建和谐社会与恢复性司法日本国士馆理事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亚洲友好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13.
推进海峡两岸打击毒品犯罪司法协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海峡两岸打击毒品犯罪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但由于毒品问题的严峻性和海峡两岸尚未和平统一,以及法律制度、司法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海峡两岸在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方面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推进海峡两岸打击毒品犯罪,应当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进一步加大司法协助的力度,力争在情报交流、获取证据、联合办案以及立法修订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边吉  毛应勇 《公安学刊》2006,(6):I0002-I0003
11月18日,由本刊编辑部主办的“义乌公安经验”专家讨论会在义乌市天恒国际大酒店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博导毛寿龙,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皮艺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图书馆馆长、教  相似文献   

15.
段启俊  龚高华 《求索》2011,(2):165-167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了双重保护、慎捕慎诉、保护诉讼权利、分案起诉、迅速、简化原则。当前该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上存在诸多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预防、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未成年人服刑期间及服刑完毕后综合一体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儿童福利为视角的中国少年刑事司法改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熙辉 《人权》2009,(2):36-39
少年刑事司法是新型儿童观、刑罚观的反映。少年刑事司法改革根源于刑罚观的变革与儿童观的变革:当刑罚不再是单纯的报复,教育和个别化理念主导刑罚观念:当儿童被视为不同于成年人,应当受到不同于成年人的对待,新型儿童观正在不断形成和科学化。少年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是将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犯罪加以区分,形成适合少年生理心理过程的审理组织、审理方式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未成年人恶性犯罪事件频繁诉诸报端,有学者提出要将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引入我国的司法体制中,实际上,即使在恶意补足年龄制度的发起国,该制度也逐步走向消亡,或者和现有的少年司法体制格格不入。在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中,不仅犯罪年龄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而且犯罪率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这实际上是由于教育的缺失和家庭关怀的缺位造成的。以农村留守儿童为分析视角,可以发现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不仅不能解决现存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同时还造成城乡歧视以及破坏刑法的谦抑性,在未成年人犯罪率整体降低的大趋势下,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制度并无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18.
冯璩 《公安教育》2000,(5):34-35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大社会问题,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引起了联合国的极大重视,我国对此也特别关注。1955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联合国第七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正式通过《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即“北京规则”)。该规则从少年刑事司法的一般原则、搜查与公诉、审理与处分、设施外待遇、设施内待遇、研究、规划、政策与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①,确立了少年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基本框架。“北京规则”是为了在不同社会条件与法律制度的国家在保护少年和适应少年特征以及保障少年人…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少年犯罪团伙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团伙犯罪是从最初的越轨经违法、轻微犯罪到严重犯罪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本应起到控制作用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司法机构未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反使得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公共服务场所和犯罪团伙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不良影响 ,并使他们在犯罪时 ,在畏惧不报案的被害人及有关的理想犯罪情境的不断选择中 ,强化了自己的犯罪人格和犯罪倾向性 ,最终沦为少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20.
构建闽台共同打击犯罪警务合作机制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因两岸之间的法律制度差异较大,又缺乏常态化协调机制,在共同打击互涉犯罪的具体合作和制度建设中遇到不少难题,影响了司法成效。《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签订,为闽台警务合作带来新的契机。福建警方应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在该协议框架内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闽台警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区犯罪,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两岸交流秩序,为海西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