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法国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深受国内政治环境变动的影响 ,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对于我国借鉴国外学校德育的经验、做法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及其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此期间,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为:自我意识强,利他动机弱;竞争意识强,合作心理弱;叛逆心理强,情绪管理弱。这些心理特点导致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或缺失,道德素质低下,从而引发了很多的社会负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感恩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青少年感恩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把青少年感恩教育落到实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积极互动的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视野伸向广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的前沿.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觉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正视公民意识并把公民意识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庆辉 《学理论》2011,(26):33-34
近年来,在以广州为代表的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一批"80后"、"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公民发起的公民行动,这些行动涉及的主题涵盖了文化保育、公益环保、个人权利和公共事务等各个方面。这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觉醒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在肯定和支持城市青少年社会参与意识发展的同时,考虑到青少年自身的不足和局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做好引导工作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公民民主意识 的缺失是政治意识文明的一 大障碍。公民民主意识的缺失又与我国封建社会主导的、性善假设影响下的“君主”意识有着历史的渊源,“君主”意识在现代主要表现为“清官情结”、“无限政府心理”。这种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政治意识文明实际上己经成为现代政治文明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冯慧 《学理论》2014,(12):275-276
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公民,内容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行。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受到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价值观的紊乱,因此通过公民教育中的公民课程、公民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途径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增强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农民公民意识的碎片化及化解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萍 《理论导刊》2012,(11):74-77
当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不断觉醒。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公民意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和倾向,在权利意识增强的同时,义务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社会责任心和公德心不足。培育农民成熟的公民意识,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强化民主政治,扩大民主实践,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社会土壤;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8.
培育青少年的公共精神,既是培养合格公民、构建现代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当代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公共精神现状堪忧,基于这一现实,必须加强其公共精神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加强当代青少年公共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公共精神缺失现状,并就培育青少年公共精神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是一个国家得以凝聚、延续、稳定的根本。如何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实施公民教育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公民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及参与技能欠缺问题,制约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分析公民教育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公民教育领域的认识偏差及其纠正,展望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公共领域"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性存在。从社会政治功能来看,公共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培养了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共精神等公民意识。因此,培育和壮大公共领域是建设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编制青少年公民意识问卷并对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在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成初测问卷。700名高一学生接受测试。两个分问卷都包含两个因子:公民权利意识和公民义务意识。结果:青少年公民意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为理想。结论:该问卷的指标基本达到测量学要求,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考验信效度和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考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时代课题。公共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建,没有公民公共意识的现代生长,就难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响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强音,文章对公共意识在自然社会、政治社会、公民社会中的生态及其表征进行了审视,具体论证了我国公共意识生长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学理论》2013,(11):311-312
高职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独立的主体意识以及权力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普遍缺失,学校应积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做到以德育人、以法育人。将公民意识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6,(6):94-97
国民性作为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表现的是一种众数人格结构。它的形成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政治制度形态的制约,与社会文化体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国的政治文化水平。国民性是一个国家在自然风貌与人文气息形成过程中所透露的国民共有且独特、内在而深刻的精神风韵,集中体现国民的主体意识及民族素质。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打造了属于本国的民族性格。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刷与洗涤,多元文化的交融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念,这便为主流政治文化认同带来了挑战。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国民性的重塑也衍生出新的契机。从民族性格和文化认同角度,遵循公民文化教育理念,从打造一名独立、理性的政治人出发,展开对国民性重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包括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否定形式,是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强调客体否定意义的方面。社会自我意识达到自觉的状态方为社会的理想状态,也即意谓着社会自我批判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程序中听证制度的民主与法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法治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当代 ,立法固然重要 ,民主也让人向往 ,而根本的是使每一项制度成为国家、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形成内在信念的必然前提。听证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它是对人民主权的尊重 ,是民主的现实化进程 ,是法治在行政行为中的具体化 ,它有利于法信仰的形成、有益于公民意识的增进、有助于控权的实现 ,因而有着普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政党的群众基础随之变化,由此带来政党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新变化。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影响党群关系的最重要社会因素。由此,党群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利益的分化是公民社会产生的前提,由此决定党群关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必须突出利益代表性;二是,民间组织的大量生发和分化是公民社会生成的标志,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处理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三是,公民意识的形成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保证,建设科学民主的公民文化成为处理党群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青年农民工由于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缺乏及权益屡遭侵害而得不到有效维护等,使得其遭遇公民意识的诘难,即存在着与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要求不尽一致的诸多公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主体意识不足,权益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高。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形成,就难有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实现。为此,探讨影响青年农民工公民意识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培养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民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主体,公民意识是公民个体成为现代社会主体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还比较淡薄,亟需改善.立足我国社会实际,应当注重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完善政治体制、构建文化体系、贯彻依法治国、确认公民身份和营造国家公民意识氛围等途径增强农民的人格力量,培养其公民意识,使农民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促进乡村社会民主治理.  相似文献   

20.
4月22日,专程来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比较研究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先生,在山城重庆进行调查访问时,与重庆青年研究学会部分会员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就有关青年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交谈中,千石保先生从家庭、企业、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当代日本青年在成才观念,群体意识,劳动意识,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对怎样调动青年工人劳动积极性发表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