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桂清 《学理论》2013,(8):293-294
为了探讨心理压力对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随机选取南京和芜湖市4所不同类别高校共计400名青年女教师作为被试,运用《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调查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他们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稍有偏高,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作与家庭的不协调;高校教师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自身的心理压力问题;积极的应对方式与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时玲  汪爱萍 《学理论》2012,(33):62-63
后危机时代企业领导者普遍感受心理压力,其心理压力源来自于社会环境、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工作职务及个人自身。心理压力对领导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为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企业领导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刘平 《学理论》2012,(14):67-68
应对方式(Copingstyle)是指个体应对挫折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因素有性别、年级、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近千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和动机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下岗职工再就业应对方式以积极的问题解决和求助为主 ,一般自我效能感强于再就业效能感 ,就业动机主要来源于家庭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孙群博  黄婧宜 《学理论》2013,(14):82-83
通过采用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代学生的焦虑状况和应对方式,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和合理化这四个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解决问题、求助和自责这三个因子对焦虑具有较高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全国 1 7所高校普通专业和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结论与对策 ,以促进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现代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86名非贫困大学生和5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第一,贫困生人格特征中的P(讲求实际、倔强)、N(内外向)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中,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而在自责和退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第二,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求助与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的负相关;合理化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正相关。第三,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关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模型的方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师范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会造成巨大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周口师范学院168位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主要从性别、年级、学科性质等三个维度对师范生心理压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心理压力状况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4)
当前,西部地区女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为此,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思考对策:辅导员给予关爱;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校给予关心;形成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一新生的知觉心理压力状况,为大学新生适应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通过上机测试,对某大学3 913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大一新生总体知觉压力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性别新生在紧张感维度、失控感维度和知觉压力总分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知觉到更多的紧张感和失控感;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的新生在知觉压力总分和失控感维度上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学新生感知到较少的压力;性别、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大学生知觉压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涛 《学理论》2014,(3):87-8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比例不断增高,他们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巧莲  陈婷婷 《学理论》2012,(29):89-90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随机抽取1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结果发现:一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但一般效能感没有;一般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在年级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对解决问题和自责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14.
姚犁 《学理论》2014,(11):223-225
这项调查研究意在了解学校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这个大环境下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他们更加偏向于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探讨他们的这种应对方式的选择和社会支持情况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增强适应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提出宝贵意见。采用国内学者肖计划编制应付方式问卷和肖水源(1987)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得出结论一是社会支持在专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二是应对方式在性别和专业维度上均有差异;三是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享乐主义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很大危害。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享乐主义在高校校园里滋生蔓延,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要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以抵制享乐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33名90后在校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程度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各种应激状况,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婷  谢晓丽 《学理论》2009,(29):115-1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参加社会实践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6)
幼儿教师因为其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造成了她们在工作中势必承受较大的职业压力。综合以往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水平,幼儿教师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幼儿及家长、幼儿园工作负荷、经济待遇等方面。大部分幼儿教师均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压力,如主动的理性思考、向他人寻求支持、理性情绪调适与宣泄。近年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还存在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研究领域的延展性不够、建议对策的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乔博 《学理论》2013,(8):203-204
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都会伴随着危机,危机的积极解决就会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年阶段成长的危机主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这一危机的化解,有利于增强自我力量,而且对人生下一阶段危机的解决提供正面能量,进而实现更高的蜕变。所以作为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帮助学生化解危机,形成健全人格。辅导员在危机教育中所应采取的措施有: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融入环境;加强目标教育;加强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大学生人群相关的话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其中大学生恋爱问题研究已成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重点研究项目.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爱情观?其情感表现方式有哪些?哪些情感表达方式是正确的?产生此类情感表达方式的成因是什么?针对大学生恋爱所产生的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等等,笔者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