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 1 2 68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以及 3 0 8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 ,了解当前儿童早期社会化的现状 ,并从儿童养育模式乃至具体的儿童养育方式来说明 ,国民性作为文化遗产所呈现出来的遗传性 ,并不是基于言传或观念的灌输 ,而是在养育过程中 ,通过养育方式所包含的生活习惯渗透到思维习惯、行为习惯之中 ,生活价值观则是这一过程的伴随物。渗透在儿童养育方式中的国民性不仅具有强有力的文化遗传基因 ,而且具有不易变更的惯性和固着性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社会性别意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对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过程,对各种性别角色、性别期待、性别评价和性别特征的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儿童阶段是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会对个体成年后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对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倡导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实现实质意义上性别平等意义重大。从社会性别评价、期待,社会性别角色分工领域对黑龙江省儿童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全面梳理,全面介绍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将利用传播学理论和儿童媒介接触的数据分析对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相互影响进行讨论。数据分析资料来自三个抽样样本:①1992年全国城市儿童样本(10—16岁,N=3336)。②1996年中国少年报小学生读者样本(7—13岁,N=2200)。③1996年中国少年报中学生读者样本(12—16岁,N=1200)。  相似文献   

4.
翟继辉 《学理论》2010,(22):77-7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们生活、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使他们的正常社会化受到阻碍。运用社会化相关理论,利用对黑龙江东宁县300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从社会化的主体——外出的父母、家中的监护人、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来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性别角色,作为社会的构成,指的是通过社会化过程得到的与生物性别相关的一套社会规范的期望和行为。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生物属性方面,更主要表现在性别角色方面,不承认男女生物属性差异对性别角色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但生物属性差异本身并不是限制个人性别角色发挥的充分原因,因为生物学的解释和下述事实相矛盾:从一个社会到另一个社会,女性和男性的行  相似文献   

6.
一文化中的青少年在当今人类所遇到的诸多社会文化问题中,有些问题因特别具有挑战性而引人注目。以下讨论的是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几个问题。一、文化断裂在某些社会中,尤其是在不发达社会中,正如在现代社会里的某些次文化中一样,儿童与青少年所要完成的任务为他们长大以后的作用准备了具体条件。在较复杂的文化中,各个年龄阶段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连续的,就是说,对早期作用和后期作用的期待是矛盾的。例如,儿童或少年“在适应社会生活以后,变得服从,性别角色不明显,没有责任感,而长大以后,又希望他们与此相反。为了实现这种急剧的转折,就必须使青年人高度社会化”。再举一个例子,尽管我们的城市工业社会有复杂的职业网络,但  相似文献   

7.
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对湖北省五市镇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郝玉章,风笑天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显然是最重要的,对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家庭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但人的社会化过程是连续的,儿童就是带着在家庭中...  相似文献   

8.
谭才幸 《学理论》2012,(2):39-40
为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压力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一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来源、家庭管教类型等人口学变量在压力应对方式和性别角色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性别角色类型中的双性化、男性化与压力应对方式中的成熟型及混合型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不成熟型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女性化与成熟型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具有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更倾向于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是男性化、女性化、未分性化。  相似文献   

9.
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智育社会化与生活社会化方面,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身心健康、知识面广度方面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留守优于流动儿童,总体社会化结果上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这意味着农民工子女选择流动更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许小燕  孙奔  杨柳 《学理论》2014,(1):98-99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日趋壮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原因,并加强和完善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乡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别出发 ,对城乡儿童社会化的内容、目标、影响因素、特点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 ,认为转型期我国城乡儿童社会化的现状存在较大差别 ,应改善城乡儿童社会化的条件 ,提高正常社会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电视和儿童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家、教育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我国儿童的生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电视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我们在浙江省做了一项探索性研究,以描述和解释电视和儿童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学理论》2013,(17):62-6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总结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7年湖北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探讨了人口流迁背景下流动女青年婚前怀孕现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借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提出婚姻匹配和个体社会化两个社会机制来解释影响流动女青年婚前怀孕行为的可能因素。通过logit嵌套模型分析发现:婚姻的教育匹配和年龄匹配均能显著预测婚前怀孕发生比,表明流动女青年的性行为决策受到婚姻市场中教育分层以及性别角色文化的制约;同时,教育和婚前流动两种社会化途径也对婚前怀孕产生了明显影响,但婚前流动给低教育女性带来的影响更大,对高教育女性的影响则相对有限;利用集束系数比较婚姻匹配和社会化潜变量的效应规模后,发现个体社会化经历能够更大程度地影响婚前怀孕行为。  相似文献   

15.
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女大学生是女性中的知识群体,她们对未来社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从社会性别角度关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分析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社会文化、生活背景在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起的作用,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是一个涉及全方位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的社会化"提出了新要求,处于中国教育薄弱环节的农村教育在适应性发展过程中面临早期社会化的困境。以转型期对人的社会化的要求为切入点,分析农村教育早期社会化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犯罪,历来是一件令社会及广大公众感到痛惜的事情,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无论源于何种原因的犯罪,都与未成年其自身所经历的早期社会化过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未成年的早期社会化是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延伸和发展的,这一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在家庭中开始并完成的,父母承担了未成年社会化的重要职责,父母是未成年社会化的施教者、引导者和模仿者。关乎未成年早期社会化重任的家庭教育,在未成年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未成年社会化链条上极其关键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环节的任何缺失和错位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
封建社会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中的男性和女性承担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析社会变迁与性别角色变化之间的关系,试图在其中寻找规律,以预期性别角色变化的趋势。性别角色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旭 《学理论》2015,(2):52-53
同伴交往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或者"非典型的"同伴交往经验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同伴排斥作为影响同伴交往和造成儿童不爱社交的一种因素,其研究的意义关乎着儿童社会化健康发展。对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同伴排斥现象的理论以及实证研究进行了整合与梳理,以对同伴排斥的研究进展有所了解,为解决儿童不爱社交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被国家广泛关注。从国家出台的一些法律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学校不仅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儿童,而且也应采取相应的融合教育措施。选择一名自闭症儿童作为个案,对其融合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