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在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肃建设生态文明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省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事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全省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厚的理论渊源,其内涵极为丰富,对于我国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以鲜活的、富有时代性的理论创新,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生态文明指标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阐述生态文明指标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国家生态文明指标所应具备的特征作出了分析,并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说明了生态文明指标建设的原则。这对于在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下,促进国家及地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兰大贤 《重庆行政》2013,14(4):72-75
地处鄂渝湘黔边缘地区的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虽然武陵山区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但因地缘关系紧密、自然条件相同、生态环境相似、人文习俗相近、发展水平相当,其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较强同一性的特征。在现实中,已被学术界、政界和商界认同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自然地理范围和一定的行政区域范围。目前,武陵山片区经济协作机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4,(Z1):56-59
围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精神,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办法,也指出了当下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值得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福建实际,持续发力,综合运用立法、重大事项决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职权,打好"组合拳",不断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人大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与民生福祉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生态与民生之间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关系,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需求、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众生态权益、民众伦理幸福等方面。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生态问题严峻,体现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差异性;现实生活中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人们的生态幸福感受和幸福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化解生态矛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和发展理念、形成适度的绿色消费模式、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推进生态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协同治理与综合创新,并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正马克思认为人同其他动物一样,首先是自然存在物,其生存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而这种自然环境在被打上人类烙印之后,又发生了诸多或好或坏的变化,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影响。习近平从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发,提出"环境就是民生"1的基本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生态问题与民生问题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武陵山作为全国区域版图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实施片区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突破区域分割、基础薄弱、思想陈旧三大障碍,采取打破行政壁垒的区域管理政策,制定武陵山片区的特殊扶贫政策,制定适合自身的特色产业政策,制定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政策,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这一方资源丰饶之地一定能早日腾飞。  相似文献   

12.
卢平 《今日中国论坛》2012,(12):105+107
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决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看,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予以完善。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从战略视角进行统筹考虑,根据"重点突破、全盘推进"的思路,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态文明的深刻意蕴突出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个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发展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从多重发展维度的视角梳理和审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与实践过程,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型,能够基本反映出当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实践和宏观战略,从而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有益参考。为此,应当立足于多重发展逻辑的分析,依据区域性发展、阶段性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三重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来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提出进一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和举措,以稳步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的正确看法和经验,包含水利建设、工业布局、植树造林、勤俭节约、资源利用、控制人口等方面,它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实事求是地总结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健 《重庆行政》2015,(5):109-111
置身重庆市渝北区,抬头是蓝天白云,远眺是青山苍翠,环顾是鸟语花香,俯首是地绿水清.在这里,从城区到乡村,从街头到巷尾,从公园到广场,从小区到院坝,从河流到湖泊,处处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一幅"天蓝地净、山清水秀、绿色低碳、人文宜居"的生态文明画卷就这样徐徐展开,见证着当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的研究是有重大价值的。 一、生态文明的界说 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  相似文献   

20.
8月中旬,由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2010年湖北环保世纪行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8个年头,这对于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保的舆论监督,促进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这一活动与人大的环境保护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拓宽了人大监督方式,增强了监督实效,因而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