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但当前,一些高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且依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因此,高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养成教育中,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共同搭建养成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何莲 《人民论坛》2012,(36):52-53
高校承担着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理顺"三进"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9)
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必须将政治理论课内容、大学生思想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既要防止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张皮"现象,又不能把政治理论课变成国学课。  相似文献   

7.
邹益胜  孙忠良 《传承》2013,(9):32-34
湘西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湘西人民努力拼搏、不断奋斗的精神文化象征。弘扬湘西红色文化,将高校教育与红色精神的传承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强源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高校要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大学生也要强化自我教育,提升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正>公安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公安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党和人民历来对警察的思想品格、职业操守寄予深切期望。在人民警察的价值体系中,"忠诚"被当作首要的政治品格和至高的道德准则,培养具有忠诚品格的人民警察是公安高校的职责担当。当前我国上下正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阐发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对培养公安大学生的忠诚品  相似文献   

10.
邹益胜  孙忠良 《传承》2013,(7):32-34
湘西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湘西人民努力拼搏、不断奋斗的精神文化象征。弘扬湘西红色文化,将高校教育与红色精神的传承相互融合,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提高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主体研究,当代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层面存在"浅""乱""偏""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耦合,彰显网络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扩大大学生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素养、塑造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有效融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载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3.
蔡红梅 《传承》2012,(2):80-81,85
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深厚根基。其对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多方面的启示。然而我们在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理论的灌输,却很少考虑到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接受理论的视角下,科学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现实境遇,分析接受系统各个要素的功能和连接,优化教育的效果,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9)
儒家立志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最终沉淀凝练为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的立志思想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今的教育越来越需要挖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立志思想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砺坚强的意志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齐子玉  周颖 《人民论坛》2011,(7):192-193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与养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全面与自由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有利于推进高校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彰显教师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来培养与养成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推进大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5,(5)
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大学课程教学,这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责任。全员参与是实现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军事教育的前提,做好工作计划并按部实施是其落实的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具体做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莫文斌 《求索》2008,(5):158-15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不断发生,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应该构建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为理念指导的高校生命教育系统工程,这样能帮助大学生群体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追求自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仁"的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思想支撑;"道法自然"思想为教师和学生抚平焦虑的情绪;"心学"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深厚道德思想和哲学意蕴,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  相似文献   

19.
张俊峰 《传承》2014,(4):138-13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操。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方式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随着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加快,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在完善内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强壮文化筋骨,才能真正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的重要使命。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