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最帅校长"周文斌和"明星书记"王国炎腐败案表明,体制机制的缺陷和腐败亚文化的影响是造成高校贪官两面人生的主要原因;"阶段性两面"和"阴阳性两面"是高校贪官两面人生的两大基本形态;"主体高智性"、更高的"两面隐蔽性"和危害更大杀伤力更强是目前高校贪官两面人生的主要特点。抓早、抓小,避免"好同志变阶下囚"的阶段性两面变化;扎紧制度笼子,防止"阳为道学,阴为富贵"的阴阳性两面发生;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探索既符合反腐一般规律,又具有行业自身特点的反腐道路,是高校贪官两面人生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警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向纵深推进,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巩固已有成果,推进腐败治理从"不敢""不能"向"不想"的深度跃迁,还要回归文化本源探寻治理路径。随着正风反腐力度的持续加大,作为与廉政文化相对的"腐败亚文化"在新时期新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集中体现为人情文化的泛化和庸俗化、变相逢迎手段的隐匿化和科技化、不作为的"软腐败"现象凸显、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顽疾难除等等。究其成因,主要包括认知偏差、心理诱因、价值"越轨"、制度"笼子"不严密等内外部致变因素。针对这些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我们应该从健全官员人格和心理素质、强化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等路径去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桑运川  雷玲 《学理论》2012,(32):232-234
学生干部是高校优秀且数量庞大的队伍。但受腐败亚文化影响,在部分学生干部中存在某些拟官场化的风气和微官场化的状态,学生干部官僚习气严重,等级观念鲜明。消除腐败亚文化影响,廉洁文化进校园,深化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培养精英人才的要求。今天的学生干部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开展学生干部廉洁修养,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腐败亚文化已经深刻影响着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代际传递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腐败亚文化代际传递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外在推动力和内在驱动力,通过垂直传递和倾斜传递的途径滋生蔓延。要彻底铲除腐败亚文化,必须提高对文化反腐败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制度反腐的刚性,扫清腐败亚文化代际传递的源头;改变代际传递的文化内涵,构建代际文化反腐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廉政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亚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是当前亚文化集结聚合的三个主要领域。在廉政建设中,它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个体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对廉政文化或者起着某种补充、强化作用,或者起着干扰甚至消解作用。调和亚文化与廉政文化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路径,但“和而不同”是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反腐败斗争的第一道防线,廉政文化建设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三不腐"机制中"不想腐"的重要内容,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极为独特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客观与主观上的制约因素,如开展时间短、支撑力度有限,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对头,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等。破解上述制约因素应在消除贪腐文化影响、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特性、做好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与结合、学习借鉴境外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等方面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7.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腐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反腐败研究的重要渠道。腐败心理的演变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主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主要和主体自身信仰的异化、公权力的自蚀性相关,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制度缺失和监督缺位的原因。应根据腐败心理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即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执政道德建设,实现"四种形态"常态化;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报复性腐败"是指某些政府公务人员认为自己长期勤恳清廉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升迁或重用,为报复单位和领导而大肆贪腐的现象。"报复性腐败"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部分官员的做官目的偏狭,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乃至极度扭曲。二是官员基本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导致极端的贪婪腐败。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内部的民主行政不够健全,普通官员维权通道不畅通。因此,必须加强"报复性腐败"的防范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政文化氛围;要建立公正公开的人事提拔任用机制,超越"天花板"逻辑,设置多维的正激励路径;要建立官员的精神干预和心理疏导机制、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官员的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9.
程春旺 《学理论》2010,(22):156-157
人文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其分支学科中,文化地理学并未得到很好发展,尤其是对于亚文化的研究,目前是非常缺乏的。亚文化研究有助于认识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介绍亚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亚文化的类型、分析并提出了亚文化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也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当前与腐败现象伴生的腐败文化在很多领域有滋生蔓延之势,其所具有的"扩散蔓延效应"、"群体压力效应"、"癌变效应"对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恶劣影响。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社会文化、职业文化、社会舆论四个层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遏制腐败,铲除腐败文化产生的社会土壤,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政治生态的优化,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行政潜文化是行政腐败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表现。行政潜文化具有谋利性、隐蔽性和制约性的特征;在行政过程中表现为行政组织氛围的小集团倾向、行政人价值取向的庸俗化趋向和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趋向;究其形成原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资源的有限性及监督制约和惩罚机制不到位造成的;为规避其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民主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崇尚制度文化,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资源的可租瓶颈;提升主体文化,缩小寻租群体。  相似文献   

12.
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商业逻辑的关系长久以来困扰着研究者们,大多数学者认为,亚文化只有远离商业逻辑和商品消费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反叛性。随着新媒体、消费社会和全球化语境的来临,商业逻辑不再局限于借用、占有、嵌入亚文化的被动状态,商业可以主动激发、形塑青年亚文化,商业利益与文化认同并不完全是对立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协助腐败、容允腐败、羡慕腐败是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民主化程度不高、法制不健全所导致的政治冷漠是"协腐、容腐、羡腐"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理"协腐、容腐、羡腐"行为,要着力培养全社会的共同政治理想,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廉政文化与腐败文化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中国的腐败文化,是多因一果.建设廉政文化,要按其路径指引,从加大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提高改革的协同性,推进政治改革,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强化实践的监督与惩处力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