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构建萌芽于"天下观",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催化下不断成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流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即强化现代民族认同的共同体国家。民族国家观念是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天下观念则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思想。从民族国家构建角度解析"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阐述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认同与其影响,旨在厘清"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为当今"中国"概念的全新发展提供历史支撑,为民族认同的强化提供历史依据。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对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政治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现代化历程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的觉醒也就是近现代民族意识的形成 ,它是一个民族从自在走向自为的关键 ,是在一定的经济和历史条件下 ,与国家体制的现代化、近现代国民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历史进程。其核心内容为对建立主权独立完整和主权在民的近现代国家 (单一民族国家或多民族国家 )这一历史使命的认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具有大众性和实践性两个特征。 2 0 0 0多年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一族际共同体 ,然而在“天下国家”专制君主体制下 ,中华民族只能以自在的方式存在。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摧毁了中国的“天下国家”体系和观念 ,同时中国各族在团结御侮、救国救民的斗争中加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2 0世纪初 ,中华民族开始其觉醒的历史进程 ,经历了三个阶段 ,至19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最终完成了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民族共同体来看待的关键,是证明组成它的56个民族具有一体性(即内在统一性),并澄清其一体性的核心义涵、形成的历史纽带和维系的根本观念。因此,中华民族一体性的核心义涵是国家政治认同;中华民族一体性形成的重要纽带,应该是在民族与民族、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起中介、缓冲作用的"混血"民族及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一体性的长久维系,在深层次上须有国家统一稳定观念、民族平等团结观念、思想多元通和观念和文化多源共建观念。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建设,即中国的国族建设,是由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而引出的一个重大命题.肇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画上了句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实质上是一套保障民族认同于国家的制度安排.民族国家构建了国族,国族又承载着民族国家的制度结构.而国族是政治构建的产物.反观中国的国族建设,“应有”与“现有”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建设.这是一项筑牢国家政治安全根基的基础性工程.推进中华民族建设,需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更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国族建设之路.其中,还必须处理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族体单元也不断发生"民族化"的转变。两个层面的"民族"建构,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双重属性。晚清时期,中华民族概念被正式提出,同时各历史文化群体也始渐由"族类"向"民族"升格;民国初年,"五族共和"在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同时,也承认了五大族体的民族地位;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族一元化和多元化的双向建构模式得到同步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固化的各个民族实体,开始对中华民族自身的实体性产生解构效应。因此调整实体性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应成为中华民族建设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世纪初,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使中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将西方语境中的民族国家话语纳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得中国传统的民族认同符号开始由"天下共同体"转向"国家共同体".围绕着如何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现了"排满"和"合满"为认同符号的两种不同的民族国家建构主张,并引发了改良派和革命派激烈的论战,最终导致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产生并不断加剧.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到五族共和国家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以中华民族为建构民族国家新的认同符号,标志着民族国家认同在近代中国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政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和边疆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并不时对国家发展形成困扰。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就是由众多民族群体建立和组成的,并因此而形成和存在复杂的族际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在此背景下,国内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由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而被普遍采用的概念,与国家不可分割并具有丰富的国家内涵。中国长期处于王朝国家时代,既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形成可直接用民族概念来指称的社会政治群体。民族概念由国外引入中国后,尤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等概念形成后,对中国既存的族类群体和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的民族构建过程。这样的民族构建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华民族的构建,一是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构建。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先后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族际关系,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政治造成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这两类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必要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政治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本刊联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定义,诸家解释不一。作者认为,中华民族是近现 代开始形成的一个带有总括性的民族和国家相统一的意识或概念。本文正是从讨论“中华民族”概 念的内涵入手,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民族实体已经形成,而作为一个自觉民族实体正处在 形成发展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还有赖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者通过讨论,强 调了国家主导意识在促进“中华民族”认同方面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政治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本刊联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省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共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回顾和深入分析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生动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政治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本刊联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省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实体,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证。长久以来,聚居于贵州省的各民族共同开发着共有的家园,书写着多彩贵州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赓续着热爱祖国的红色血脉,对维护祖国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历史维度梳理和分析贵州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西南边疆(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在抗日战争中地位的日渐凸显,巩固西南边疆,团结西南各民族共同抗战,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此项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西南边疆各个民族对国家向心力的形成与强化,也就是其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国族观念的强化。为此,在蒋介石中华民族"宗族论",以及知识界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同源论"等思想和言论的影响下,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西南边疆采取了诸多措施来强化边疆各民族的国家意识,进而建构和强化同源同种的统一国族意识。这些国族建构活动,就国内而言,是民族与国家整合的一种尝试;就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在其影响下形成的大泰族主义等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思想和言论的回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化国家建构和制定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结构与特质、精神与文化、历史与未来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真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激发起对民族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忧虑,一部分知识精英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自此以后,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中国人的"民族"观念有了巨大飞跃,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的思维模式中逐渐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甲午战争成为促成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1,(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民族分裂危机促使知识分子的"国家领土主权意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得到空前觉醒。他们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口号,并从理论上对此加以详细论证,形成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大中华民族观。  相似文献   

20.
黄相怀 《群众》2024,(2):43-44
<正>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从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的战略考量看,本法的通过意义重大,这是关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件大事,也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一件大事。值得关注的是本法提出了这样的表述“: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