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2.
胡晓地  池蕾 《求知》2020,(5):57-5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论语》中孔子有关"六艺"的论述,意图"寓治于教、以教促治",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本土文化资源。据现有史料记载,"六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孔子看来,"六艺"是君子养成所不可缺少的六种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为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今年以来,太原铁路分局纪委在全分局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廉政承诺、廉政谈话、廉政宣誓为主要内容的“三廉”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效果,有力促进了全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廉政生态圈由廉政精神、廉政制度、廉政物质、廉政行为共同构成,能对权力异化、腐败行为形成有效威慑力。廉政生态圈对于廉政建设有特殊意义,能在突破廉政运行滞碍、弥合廉政要素张力、克服廉政建设续航不足、消除廉政主体弱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廉政生态圈建设将会成为廉政建设新的增长点。现实中,我国的廉政生态圈建设面临着非廉政"成分"侵蚀、腐败行径新变化、社会廉政氛围不浓、廉政生态圈要素联动不够等方面挑战,需要通过精神倡廉、制度保廉、行为固廉、物质促廉的实践路径,来强化廉政生态圈的辐射力、保障力、约束力、导向力,最终促成其健康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5.
吕明烜 《学理论》2012,(13):68-70
"天道"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对于"天道"有着精深的认识,《论语》中"天道"与"命"有着密切的联系,《论语》中的"天道"通过"命"的方式呈现在人世,而使人能够通过命反观"天道",适应于"天道","天道"和人世通过"命"形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以往人们对其解读和研究多数是从政治、道德和教育等角度展开。其实,《论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元素。本文从自然主义的科技观、"志于道"的求是精神、"博学务本"的科研方法和"以德摄知"的知识观等几个方面切入问题,综合分析认为,《论语》乃是反映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科技文化发展的代表性著作,其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琳  刘友田 《学理论》2010,(20):199-201
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所创立的许多宝贵教育原则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教育乃至现代教育都有深远影响。通过《论语》这条线索研究介绍孔子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及主要内容,对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研究》2021,(6):48-56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人民日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宣传反腐倡廉的主力军。通过对1978—2020年间《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进行统计与分析,梳理《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演变逻辑,能够准确把握政治传播视域下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恢复廉政建设、坚持反腐斗争、廉政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人民日报》在反腐倡廉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工作效能,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宣传,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发挥政治传播功能,加强自下而上反腐倡廉报道;有效整合政治资源,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设廉政,已经提出多时,有关的思想教育也搞了不少,然而至今收效不大。原因何在?我以为,是严刑峻法没有认真实施。当然,对各级公务员来说,廉与贪是个职业道德问题,但又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因为道德败坏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去谴责,通过思想教育来改变,而建设廉政必须从铲除贪官污吏这样一个基本环节做起。没有这一点,思想教育也会失去令人信服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存在对廉政的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成为国家战略、中央掀起反腐风暴之后,这种争议尤其激烈和显化。在这种形势之下,清醒地把握"廉"之意蕴及作用,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指出"廉"是为官之本;其次,对"廉"进行学理性规束,将"廉"的基本特质与核心意蕴概括为高洁、俭约、明察、公正、勤能;最后,阐发了"廉"对中国社会的战略意义,它有助于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助于塑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3.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厉行廉洁政治"写进具有宪法性质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从制度设计上保障教育倡廉、立法保廉、监督护廉、惩戒促廉、激励奖廉、俸以养廉,为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廉政生态圈由廉政精神、廉政制度、廉政物质、廉政行为共同构成,能对权力异化、腐败行为形成有效威慑力。廉政生态圈对于廉政建设有特殊意义,能在突破廉政运行滞碍、弥合廉政要素张力、克服廉政建设续航不足、消除廉政主体弱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廉政生态圈建设将会成为廉政建设新的增长点。现实中,我国的廉政生态圈建设面临着非廉政“成分”侵蚀、腐败行径新变化、社会廉政氛围不浓、廉政生态圈要素联动不够等方面挑战,需要通过精神倡廉、制度保廉、行为固廉、物质促廉的实践路径,来强化廉政生态圈的辐射力、保障力、约束力、导向力,最终促成其健康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5.
国学赏析     
, 《侨园》2013,(8):48-48
<正>【原文】有子日:"礼(1)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选自】《论语·学而》【注释】(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  相似文献   

16.
<正>泸州市纳溪区地处长江上游,系护国战争转折之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深水实践,自2011年起,纳溪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20多万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以经典诵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廉洁""为民"风将经典诵读纳入机关党建工作,以"廉洁、为民"为主题,以《大学》《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为必修内容,通过读、研、听、写、讲、  相似文献   

17.
为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廉政教育,南通市纪委、南通大学、南通电视台和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从2009年起联合举办“江海廉政大讲坛”,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南通讲座。现征得主讲人同意,本刊从2010年第1期起分期刊登纪连海《刘墉父子廉政解读》、孟宪实《贞观之治的廉政启示》、蒙曼《开元盛世与廉政之道》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羞耻心     
正"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释义】在个人行为上有做人的标准,知道礼义廉耻,能出使四方,不辜负君主的任命,这个人可以称之为"士"了。【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子路》共30章,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有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等方面的言论。本句出自《论语·子路》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王彦飞 《学理论》2008,(10):71-73
《论语》一书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教师的品德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作了深入的探讨,这对我们现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公民整体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均有诸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吴涛 《学理论》2011,(9):82-83
《白虎通义》的教育观在东汉前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白虎通义》教育观建立在其人性论之上,认为教育可以"冶性""变情"。而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其内容为"明三纲""正六纪"。它还十分重视学校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尊师重道。《白虎通义》的教育思想也对东汉中后期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