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法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法治素养教育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的法治机制直接影响着网民的思想政治意识及行为规范,用法治的理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特性的客观诉求。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以法治理念搭建网络学习环境,线上线下合作发力形成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具有共享的法治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可以解构为知识要素、技能要素、模式要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价值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并将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提前到思想与思维的内在层面。法治思维以其自身理性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观、学习观、发展观,培养大学生务实自律与创新品质;法治思维之真——规范人的精神世界;法治思维之善——倡导人的精神世界;法治思维之美——升华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国家主导意识的宣讲者和传播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现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着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创新意识与实践素质等多种挑战,可通过加大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的自我提升、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等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当前,在打造平安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迎来了一些机遇和便利,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皖宁 《前沿》2013,(18):57-58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幸福理论外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高校在现实中幸福因子缺失造成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片面与异化的倾向。通过阐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高校三方面得出建构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郭少华  张梅龙 《传承》2013,(7):52-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实体性与寓他性之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创新实体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创新寓他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郭少华  张梅龙 《传承》2013,(9):52-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实体性与寓他性之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创新实体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要创新寓他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与警察专业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抛开警察职业的特点而单纯地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文章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与警察专业结合的必要性与具体方式入手,探讨增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
法治建廉的基础在于法治思维的养成,在于如何用法治思维冲破传统的思想误区。探讨高校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与廉洁政治阻碍因素,要明确法治思维是廉洁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依法治校是廉洁政治建设的关键,法治监督是廉洁政治建设的保障,立体文化为廉洁政治建设提供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教师结合该专业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挖掘出在专业课中的德育内涵。公安院校应通过建立专业课教师育人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国民族类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制约我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生现象、宗教信仰文化的冲击、教育方法单一落后等。目前,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的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加强民族认同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我国民族类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制约我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生现象"、宗教信仰文化的冲击、教育方法单一落后等。目前,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的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与加强民族认同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恶性伤害事件一再地拷问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个体内在"德性"的塑造,却忽视了"德性人"在现代社会中应首先作为社会人而存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此背景下的"社会人"也是"法治人"。因此,兼顾制度教化与德性培养,塑造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和"道德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在强调制度教化的前提下凸显制度的道德属性,并且积极推进德性培养的制度化,是今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战略眼光,主动担当作为,切实统筹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打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营造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沟通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3日上午,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姜明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为题,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400余名师生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党政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专业课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等聆听了此次思政课。在授课中,姜明首先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特别是“德法兼修”理念的凸显,对该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我国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根基的“德主刑辅”思想,对我们重新思考厘定“德”“法”的作用、把握处理好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具有启示意义。基于“德主刑辅”思想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需要我们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申“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道德领导力,充分发挥教师主体的价值引导作用;注重寻求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内容的关联点,促进二者的相辅相成;强化情感教育的渗透,发挥情感教育感化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文章从教师存在的认识误区入手,分析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学政治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中学政治教师必须形成关心世界、关注社会、关爱学生的习惯。而中学政治教师关注的问题,不仅反映了思想品德或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焦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为充分反映中学政治教师的关注焦点,切实推进中学政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联合推出《中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深入推进依法治校理念的强化使得高校辅导员与法治的关联性更强。在这一背景下,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必备要素。高校辅导员法治思维的养成模式是确立法治信仰,学习和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辅导员法治方式的实践路径是既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也要规范自身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