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传承》2016,(1)
目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有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领导工作不到位、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话语是非此起彼伏以及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之间缺乏协调。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加强高校意识形态网络建设,才能真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15,(3):26-31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月1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公布出台。《意见》强调,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篇"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在网络传播中被简略为"四个决不",其中"决不让西方价值观教材进课堂"被诸多网络媒体引为标题,广泛传播,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袁贵仁的讲话原意并非如此,他的讲话是遭到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故意曲解和攻击。为此,本刊特辟专稿,摘编了《意见》要点、袁贵仁讲话原文以及部分官员、专家学者观点,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0,(13)
正高校在精神文化领域汇集了众多知识分子,担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双重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元价值思潮的冲击,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可谓事关宏旨、任务艰巨。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关键处"和"要害处"下功夫,科学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不断实现质效提升。找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关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5)
高校是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是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前沿阵地,当前高校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教师红色素质;加强机制建设,发挥保障作用;开辟特色传播栏目,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5.
网络意识形态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和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由于受网络传播的负面特质、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青少年认知特点等影响,青少年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出现了极大分化。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凯尔曼的态度转变三阶段说、海德的平衡理论,为青少年的态度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缩小原先的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的距离、积极参加活动、团体规范制约、加强思想宣传,都是实现青少年态度转变的有效措施。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加强主阵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创新网络施教方式方法,是青少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新时代,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国铁企业历来深受社会公众和广大网民关注,且拥有200多万人的职工队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任务。一、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1.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政党、国家、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  相似文献   

7.
正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等重要文件。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政课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和战场,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意识形态交流交锋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改革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强力保障。进入新时代,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围堵、社会思潮多元化冲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侵扰,高校意识形态遭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应从"明确定位、阵地建设、理论武装"三个维度发力,寻求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大众化是一个科学命题。网络对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拓宽了"中国梦"宣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中国梦"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上不良信息等也趁机侵入,给"中国梦"的宣传带来挑战。为此,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加强网站等平台建设、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梦"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张文栋 《前进》2013,(12):42-4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思想性和针对性。高校系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课堂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高校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三大重要群体。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我们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意义非凡。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元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固灵魂精神之本,增强道德情操和修养;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掌握话语权、传播正能量;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共同构筑现代大学文化;增强责任和使命,成为教育人、培养人、引领人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3.
黄静婧 《传承》2014,(6):116-117
当前,高校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着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主流意识形态漂浮化、精神生活空虚化等困境,针对引发困境的原因,高校应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文化,批判摒弃异质文化和辩证"扬弃"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鲜明样态,是推动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存在版块内容流于形式、应用选择形式偏颇、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保障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填补红色文化全媒体适用载体技术短板、考量不同层次用户群体需求,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红色文化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刘忠厚 《湖湘论坛》2008,(6):115-117
信息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信息殖民主义、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因素的威胁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和控制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应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重点,高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前沿阵地,守土有责,更应是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不断深入,面对新形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工作重点与探索方向,也有了新的变化。新形势下,高校应继续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加强高校的领导组织与队伍建设,构建大宣传格局。  相似文献   

18.
肖红 《长江论坛》2016,(1):20-23
网络媒体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也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媒体传播视域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应基于需求满足理论和"把关人"理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开辟主流意识传播新途径,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机制,建立民间舆论引导机制,强化网络传播监管力度,促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三重维度探析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有效途径,强化党政协同,建立领导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人才体系;抓好阵地建设,构建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6)
网络舆情视域下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高校网络舆情政治敏感性较强、表达相对理性、辐射面广、覆盖面广的特点及其影响,创新话语体系,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断凸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做好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不断创新教育话语体系,筑牢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