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高景柱 《理论导刊》2014,(3):47-49,56
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始终存在着"市民"和"公民"二重身份的紧张.卢梭第一个对这一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新共和主义政治理论,围绕人的"公民性"与"市民性"即布尔乔亚的二元对立而展开.卢梭认为市民的财富世界与公民的美德世界的对立使得现代性与道德之间出现一种排斥,他进而得出结论,近代以来公民已经消失.人处于异化状态.他希望通过小共同体美德政治模式使人参与到公共领域中来,从而克服布尔乔亚,唤醒公民性,扬弃人的异化.卢梭的现代性批判对我们具有启发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民身份表示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国家与个人通过交互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根植于其中的政治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西方公民身份理论经过四次转变,形成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两大传统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公民身份理论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政治实践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实现公民身份理论的本土化转换。本文在梳理中国公民身份形成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公民身份本土化的原则和路径选择。其中,尊重文化传统、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立足中国现实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原则,而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模式"、公民抗争的"自下而上模式"和公民社会带动的"中间协调两边模式"则是公民身份理论本土化的三条适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治话语的变迁透视着政治文明的转型。中国传统政治中只有"臣民"、"子民"的概念。"公民"概念的引进是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开端,而伴随着中国政治的每一次转型,更准确地说是基于每一次政治转型的需要,"公民"概念都被其它貌似相关而实有极大不同的概念所覆盖或取代。作为对生活在特定政治共同体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一般性称谓,"公民"概念的中国境遇集中体现了政治场域中个体社会成员的地位与境遇。整个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个体社会成员都存在身份的焦虑,对政治人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本土主义身份政治到意识形态身份政治再到法治下的权利身份政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多民族国家维护和追求统一常常通过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来实现;而多民族国家要在这种统一中维持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则需要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认真对待.如果说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在概念上的分离是认识民族认同独特性的必要,那么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在事实上的同一为加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何种角度考察,公民首先表现为一种资格,权利与义务的内在规定是其本质的要义所在,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外化为公民身份.当代中国农民的公民身份在新中国成立后表现出单向度的特点,税费改革后这个特点发生了逆转,但也使农民的公民身份陷入了困惑.当前,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融入许多新的时代因素,新农险以其"法理性契约关系"的模式给重塑农民的公民身份以启迪,让我们反思过去,审视当下,积极创造条件以塑造新时代理性的农民公民.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8,(12)
正澳大利亚联邦移民和公民事务部长科尔曼近日对澳大利亚公民申请者提出警告,将收紧澳大利亚公民身份批准标准,只有符合安全和品行要求的人才能获得澳大利亚公民身份。科尔曼表示,澳大利亚公民身份的批准数量正在不断下降,因为移民部将确保只批准合法的申请。他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澳大利亚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它应该授予那些支持澳大利亚价值观、尊重澳大利亚法律,希望通过融入并更好地为澳大利亚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同  相似文献   

8.
官员的心理抵触是当前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第一道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官员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原因,治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心理障碍应"对症下药":加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舆论宣传,使官员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相关法律,使官员对其树立正确的态度;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配套制度和技术,减少官员对其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的公共利益,认为民族或国家都是社群的一个类型。国家可以通过诉求民族理想来强化公民身份,让公民相信他们构成一个共同的民族,属于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公民彼此认同,愿意为同胞们做出一定的牺牲,也愿意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与政策。社群主义的相关理论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男性进入女性职业,会遭遇性别身份和职业身份的冲突,形成身份认同困境。本文运用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护理学院男生(男护生)的身份认同困境及其身份管理的策略,分析身份认同的社会框架,并以此观照非传统职业中的男性身份认同与现有性别秩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性别身份和职业身份的冲突,男护生不能获得对护士身份的认同,只能在现实的压力下,通过大学生的身份缓冲两种身份之间的冲突,获得暂时的平衡。同时运用"创造相同"和"维护差异"策略来管理自身承担的多重身份。社会性别秩序是男护生身份认同主要参照的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1.
杨扬 《学理论》2010,(15):80-83
公民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南方雪灾、"5·12"地震灾害等公共危机事件促使我国公民意识崛起,但在事件过后,人们在常态的社会生活中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公民意识值得探讨。城市社区是政府基层组织单位,具有与辖区公民"面对面"的互动优势,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社区既面对政府,又面对辖区公民,与公民的日常生活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社区是培养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是建立公民社会的基础:通过改善社区治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引入公众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大力开展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等)可以有效强化公民身份的认同感,促使公民意识的产生和持久作用。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10,(37)
<正> 深圳再次走到了中国建立公民社会和责任政府的前列 2009年,李光明终于获得了他朝思暮想的"合法"身份——他所在的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拿到了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颁发的登记证书。  相似文献   

13.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的公共利益,认为民族或国家都是社群的一个类型.国家可以通过诉求民族理想来强化公民身份,让公民相信他们构成一个共同的民族,属于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公民彼此认同,愿意为同胞们做出一定的牺牲,也愿意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与政策.社群主义的相关理论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政府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准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政府官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搞了几十年何以成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政府官员本质身份的定位不准确所致.政府官员同其他千千万万不同职业和自然人一样,也属于追逐自身利益的经济人的范畴,只有把握这一基准点,才能在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公务员的检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拥有三种法律身份,即普通公民法律身份、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因此就有三种检举权的可能.一名公务员作为公务员法律身份、公务人法律身份,他不享有检举权,而作为公民法律身份则享有此权利,且这一权利受到三重法律身份义务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身份认同是个体在情境中形成的身份认定与情感归属。相比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校企联合模式具有情境二重性(即学校和企业情境),且该情境下的学生身份认同缺乏关注。基于对南京市育人中专营销类专业一个班级的调查发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通过各种策略打造了"狭义职业人/S企业人"合一的结构性身份,其中学校以"三教育"方式训导,企业以"范畴化"过程渗透。但校企实践从知识对接、企业劳作和他者比较三方面解构,职校生对被赋予的结构性身份形成困惑和异议,完成学生心态转变的他们结合家庭和个性背景,主动寻求多样化的认同取向。由此,职校生身份认同是个体与结构互动的产物,呈现"既在结构之内,又在结构之外"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10,(12)
<正> 法律不能苛求公民对政府及官员的批评百分之百准确,否则只会从根本上将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取消 3月9日,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通告,称经复核,撤销对陈永刚的拘留决定,并责令郧西县警方向陈赔礼道歉、国家赔偿,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此前,陈永刚因持续在论坛发帖,质疑当地政府与"奸商"勾结、斥巨资搞形象工程,并向中纪委举报,被郧西县警方跨地拘捕,以"侮辱诽谤他人"的罪名,对其作出行政拘留8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俞可平 《民主》2007,(1):11-11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其权力要受到公民的制约,他不能为所欲为,还要与老百姓平起平坐、讨价还价。单这两点,很多人就不会喜欢。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民主决不…  相似文献   

19.
俞可平 《团结》2007,(2):24-24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其权力要受到公民的制约,他不能为所欲为.还要与老百姓平起平坐、讨价还价。单这两点,很多人就不会喜欢。因此,民主政治不会自发运转,它需要人民自己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官员去推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E厅官员的结构性访谈,发现官员有着较高的腐败容忍度。经验资料表明,职业激励和制度环境与官员的腐败容忍度密切相关。其中,职业激励是官员较高腐败容忍度的主观诱因,而制度环境则构成了官员较高腐败容忍度的外部压力。职业激励与制度环境共同强化了官员的腐败容忍度,加剧了官员的腐败行为。这一研究发现为防治官员腐败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不仅要从正式结构的层面做好官员的职业激励制度安排,更要从制度环境层面净化组织生态,强化对官员腐败的零容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