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孝萍 《友声》2012,(1):28-28
<正>2011年适逢"乒乓外交"40周年。40年前,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通过"小球推动大球",撼动了整个世界,为新中国外交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当我们谈到"乒乓外交",首  相似文献   

2.
"乒乓外交"不仅推动了冷战时期中美关系逐步发生转化,而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巩固国家安全、走向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乒乓外交"是以人民之间友好交往带动国家之间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外交"的理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外交"理念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可以为在多领域交往中展示中国的发展和变化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美"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破冰。"小球"之所以推动"大球",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关,其背后更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领导人的运筹帷幄及卓越的外交智慧。"乒乓外交"深刻说明,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可促国之信。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两国人民福祉出发,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坚持有效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新回到可预期、建设性的轨道,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现代化既是"政治"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的政治,既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政治现代化的个性,而"政治"现代化与"现代化"政治、政治现代化共性与政治现代化个性的有机统一则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它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模式"作为"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模式相比,有其自身的典型特点。同时,"中国模式"的成功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成败,还是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文沛 《理论月刊》2012,(5):174-176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不断缺失和边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尴尬境遇表明,农民主体地位亟待重新回归,在制度上实现农民的组织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牺牲"农民的道路,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本质上体现着一种的现代化文明形态,它指引着中国人在实现富国强民目标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对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重新的审视。本文认为,中国因其特殊国情,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并且必须结合新的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魏纪中的确忙得"不可开交"。他的日程——不,他的时程里,安排得非常紧凑。经过多方的努力,在他那"接踵而至"的行程夹缝里,我们"加塞儿"对这位新中国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见证人进行了专访。面对记者,已过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的魏纪中侃侃而谈。"乒乓外交"、"女排五连冠"、"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席位的恢复"、"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对本刊做了首次披露。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而言,2021年是具有突出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后,我们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并开启了"十四五"的新征程,向着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继续迈进. 回望筚路蓝缕,憧憬大海星辰.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的外交工作也正在掀开新的篇章.回望整整半个世纪前,新中国打破西方国家长期的封锁,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掀起了又一轮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建交潮;"乒乓外交"转动了世界格局,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推动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圜.如今,在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历史节点,中国外交正努力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很长时间以来,现代化几乎跟美国化成为同义词。在中国大踏步地开始现代化进程之时,美国化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到中国社会。有传媒提出"脱美国化"的概念,开始引起中国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凡  罗屿 《小康》2012,(12):36-43
正"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邓小平在1984年完成了他对小康社会的新定义。历经30多年实践,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路线图逐渐成形  相似文献   

12.
关涌 《友声》2009,(1):30-31
<正>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由中日友协、中国乒协、日本爱知县日中友协和中国驻名古屋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乒乓外交中日友好图片展"于2008年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应中日友协邀请,日本爱知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艰辛探索的中国发展道路历史。在探索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范式,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从而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了现实根基。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探索,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认同,增强了我们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时代延伸。历史和实践表明,现代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每一步飞跃都强化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不断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向更深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4.
刘庚寅 《友声》2005,(1):41-42
20 0 4年是陈毅同志开展“围棋外交” 45周年 ,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年。1 971年 4月 ,中国首次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华 ,从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周恩来语 )。“乒乓外交”取得了“小球推动地球”的戏剧性效果 ,加快了实现中美高层接触的进程。从此 ,“乒乓外交”名闻遐迩。但是更早的“围棋外交”却较少为人所知。1 959年是新中国成立 1 0周年 ,很多外国元首和贵宾应邀来华。以日本自由民主党顾问松村谦三为首的自民党众议员代表团也于当年 1 0月来访。松村访华不是偶然的 ,1 958年 5月 ,两名日本右翼暴徒在长琦撕毁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变化对全国现代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命运如何,决定了整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前途。所以研究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的职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应再错过历史的机遇吾淳中国曾一再中断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历来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定于1840年。按照这种见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并且具有突发性质。事实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于16世纪的明朝中期。其具体表现在经济生活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曲新英 《理论月刊》2003,(3):128-128,14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一切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身份转化的自主性及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一个加速度的发展进程,现代化的层次越来越深、速度越来越快,社会活力越来越足,发展动力越来越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对西式现代化的突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邱实  赵晖 《人民论坛》2015,(5):11-15
政商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可越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和官员与商人等几方面的关系。探讨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与"商"的宏观与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探讨,寻求一个政商关系最清廉、最有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绕开的重要议题之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究竟有没有融合的可能?因此,在跳出原有的研究学科范围、更新将民间信仰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的理念之后,应注重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重组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而探讨民间信仰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挖掘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在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等则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