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代广西》2007,(13):22-23
在广西,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我区各市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2.
吕屏 《桂海论丛》2007,23(5):83-85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近年来,广西靖西县旧州镇依托传统的壮族绣球工艺,积极发展绣球产业.文章试图从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本之关联,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转换及运作的意义,从而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中,刑法是必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刑法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但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刑法中关于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罪名及构成要件,二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此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流变,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4.
吴凡文  王千石 《前沿》2015,(2):77-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附则部分的规定,肯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确认了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价值诉求、权利属性、权利主体及客体等方面与传统的知识产权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逾越其中的天然障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知识产权的保护必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1,(13):57-57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区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7.
陕西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红艳 《前沿》2011,(2):160-162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陕西自古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积极的探索,其涉及范围几乎囊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方面,在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官方与文人学者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从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应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学科专业特色、教学与科研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学、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双创教育等领域。针对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还存在不落地、不生根、不发芽等方面的问题,高校需要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逻辑机理,系统化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体系,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传统传承方式向现代传承方式的转型,从而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最大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9.
1月19日至2月12日,广西先后派出广西文化代表团、广西青少年艺术团、广西柳州艺术团、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共4个“欢乐春节”活动代表团150余人,分别在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演出交流,共举行了44场演出。活动内容有广西民族歌舞、器乐、杂技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族民俗风情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农民画展、风味小吃品尝等。  相似文献   

10.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刘敬华  王建民 《前沿》2012,(12):137-138
河北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2006、2008、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河北省入选这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75项。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历史和现状,以磁州窑为例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设性探索,以此来推动河北省在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公布,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性,也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春天的到来。但是,根据国际上已有的经验与我国目前所出现的一些状况,我们认为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来自三个方面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邓立铳 《传承》2014,(1):119-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以广西灵山县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困境进行剖析,探究思考通过把握好六个角色(即"指导员""宣传员""财务员""技术员""统计员"和"研究员")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郝晓静 《求索》2013,(8):232-234
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本文通过对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越南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价值与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借鉴其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及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花 《前沿》2014,(15):229-2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殊存在的文化形态,使它的保留与传承比其他艺术文化形态更艰难,高校作为艺术文化的直接传播与承载的群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与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民族大学热贡唐卡专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传承的典型途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柳雯 《人民论坛》2012,(20):179-181
有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基础,彼此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赋予有形文化遗产以灵魂,有形文化遗产则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可依托的载体和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近日获得通过,并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在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存、传承、传播以及管理与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条例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本级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郝建平 《前沿》2009,(12):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尽快出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村,保护力度还不够。通过对仙桃市剅河镇的调查,发现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保护意识薄弱,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了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实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