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重庆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抢救和保护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4〕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小组评审和审议,同意将《望娘滩传说》等1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以公布。附件: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68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通: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长黄奇帆2013年1月5日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据《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推荐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专家评审工作。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第五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第六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成员不少于8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专业领域的专家不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保护好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丰富多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支持天池坝民族村寨扩建工程?近日,重庆市武隆县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代表们进村入户,走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坪山歌代表性传承人、白鹤村75岁的黄华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坪木器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坪村83岁的王国仁,以及《后坪神韵》作者余国钦,听取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还实地考察了天池坝民族村寨扩建工程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5.
渝府发[2011]2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05]223号)精神,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局际联席会议审核,市政府同意将《吴癞子的传说》等1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予公布。附件: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文件渝府发[2016]24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钟云舫民间故事"等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7.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殊的智力成果的保护,如果直接适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会受到诸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相反,民族地区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文章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梳理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国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在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农村,保护力度还不够。通过对仙桃市剅河镇的调查,发现荆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保护意识薄弱,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传承人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了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实施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炜  唐景薇 《前沿》2010,(15):142-149
文章概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并在分析三江地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详尽论述了旅游开发在当地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期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丽洁 《求索》2010,(4):113-115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遇到很多新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不再是静态的抢救与整理,湘西地区的个案说明了以旅游为媒介,在尊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民族成员意愿的原则下,文化重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之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已形成其特点,如单行立法、境外组织与个人的调查许可制、对民族边远及贫困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制度、保护规划及特定地区的专项保护规划制度等.但在较为仓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部法律,还存在着诸如多系原则性规定、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已经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认定制度也有一些设计性的欠缺.  相似文献   

12.
肖海 《求索》2008,(2):53-55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探索之中。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地理标志保护是最佳选择。地理标志除具有一般商标的区别来源、保证品质、保护商誉、不要求新颖性和创造性、保护期可以无限期等的适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点外,地理标志的地域性、群体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同,地理标志保护具有的优点正好可以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有商标保护模式和专门法保护模式,只要利用现行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其保护范围扩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就可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的申请人应为挂靠政府部门的协会或其它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不得影响在先权利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应允许非商业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川南渝西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和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支持川剧、蜀锦、羌绣、夏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研究建设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近年来,川南渝西地区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促进了川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有效支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川南渝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主要成就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4.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相似文献   

15.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蒙景村 《人民论坛》2012,(11):116-117
水书习俗、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是水族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该文在分析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传承机制,为水族地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宋效奇 《前进》2013,(10):49-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展示的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想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迫切。在对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严重,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秉持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继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居民集聚的中心城镇地区,"活态"博物馆建设对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的现状、"活态"博物馆建设的意义与路径,以及文化传承的长效机制角度出发,研究"活态"博物馆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