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隐喻作为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中,若能利用隐喻来讲解词汇,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
钟韫霞 《世纪桥》2009,(17):128-129
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语言技能的训练、重复和模仿,对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却少有关注。现代隐喻研究更多地从语言认知、文化和思维的角度研究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式,从而为通过隐喻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钟韫霞 《世纪桥》2009,(18):128-129
培养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倾向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语言技能的训练、重复和模仿,对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却少有关注。现代隐喻研究更多地从语言认知、文化和思维的角度研究隐喻概念和隐喻表达式,从而为通过隐喻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语言现象,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隐喻语言也广泛见于新闻标题中。本文试图以新闻标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少玲 《学习月刊》2011,(18):26-27
从古至今,西方学者们从亚里士多德、昆提良、理查兹、布莱克到莱可夫和约翰逊等一直着力于研究隐喻,他们为隐喻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介绍了西方传统隐喻观和现代认知隐喻观的主要理论及其特点,阐述了各种不同隐喻理论对于隐喻研究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塞尔论隐喻     
在隐喻研究领域,先后有比照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影响巨大。塞尔在批评比照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所谓隐喻联想理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其更大的言语行为理论的一部分。与竞争理论相比,塞尔的隐喻联想理论能够更好地处理隐喻的易变性,并更为详细地向我们展示隐喻如何起作用,它对于我们了解和把握隐喻的定义、隐喻的机制和隐喻的认知性状等基本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岳红  向晓红 《世纪桥》2007,(8):113-1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隐喻理论可分为实体隐喻、容器隐喻和空间隐等多种。  相似文献   

8.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的概念已经超越修辞的框架而作为一种话语现象和认知工具被广泛研究;对翻译,也应从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视角来考察。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观点来探讨隐喻翻译的方法、手段与原则,研究在翻译隐喻中译者如何与原文以及现实世界等各方面的多重互动,怎样运用联想的手段和机制以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和谐、与原作者所描述的现实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车继雁 《世纪桥》2010,(9):154-15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以历时和共时视角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一种新理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本文以一般意义上的隐喻为研究对象,把模因论引入隐喻研究,以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隐喻,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概念隐喻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实际上把资本主义看做一个好战而有法术的病人。这个隐喻反映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残酷性、资本主义的能耐和资本主义的病态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隐喻和认识为其后继者提供了基本的认识框架。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隐喻和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被取代的不可避免性及其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常宴会 《探索》2023,(4):177-188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中存在多种隐喻,包括战争隐喻、建筑隐喻、生命隐喻和容器隐喻等类型。战争隐喻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斗争性,旨在争夺话语权;建筑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特征,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体系化;生命隐喻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突出培养接班人的工作目标;容器隐喻侧重意识形态工作借助的传播媒介,要求意识形态工作依循传播媒介的特性来提升工作效果。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兼具认知和修辞功能。从认知方面来看,战争隐喻在所有隐喻中居于主导地位,反映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它要求意识形态话语坚持守正基础上的创新。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变化,意识形态话语中的隐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应调整。从修辞方面来看,适度运用隐喻符合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在实际运用时,要特别重视受众的感受。认知与修辞维度的统一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先进性,又要不断实现话语创新,增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哲学范式中西不同,差异主要体现为核心范畴不同的隐喻倾向性和启发性。隐喻的"道"大体可以象征中国哲学范式,隐喻的"相"大体可以象征西方哲学范式。"道"隐喻强调整体性的行动,"相"隐喻强调超越性的观审。道的哲学启发实践的高明和境界,但无意于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相的哲学追求真理和真实的世界,但不容易诉诸于实践。范式不可通约,新哲学的可能性在于同时扬弃各已成为传统的中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4.
郭梅 《学习月刊》2014,(16):95-96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以英语为背景来分析和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应用英语处理、操作进出口贸易与商务业务的技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英语语言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商务知识,包括国际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要有教会学生将英语应用到商务、外贸等工作环境的实践能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十分必须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吴湘婷 《世纪桥》2010,(9):147-147,151
本文以交际能力、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沟通等方面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目的在于发现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阐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认知工具。每个隐喻背后都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如果不能清楚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就会造成文化冲突。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隐喻中的相似之处,中西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中西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汉语两种语言结构,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其喻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隐喻作对比分析,从而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建国以来65篇元旦社论文本为素材,采用语言学的隐喻分析框架,通过分析隐喻中源域与标域间的映射关系,构筑以A喻B的联系空间,厘清隐喻使用者的话语标靶,从而窥见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迁轨迹,对党史党建研究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巧妙地运用隐喻,形象地说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从合力构成要素、作用过程及作用结果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进行多维视角审视。  相似文献   

19.
戴丹 《学习月刊》2009,(22):114-1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便出现了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本文在重点分析商务英语听说教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如何成功在课堂中引入情景交际法,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实战性.从而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并能较快地适应真实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20.
崔林  宫金玲 《世纪桥》2012,(17):103-105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人们对事物的定义和概念化基于不同的感知模式、情感体验模式及其所处的文化模式。人体是语言和文化中形象化语言表达的主要来源,这尤其体现在以隐喻和转喻为理据的表达中。考察英语中包含"眼"和"耳"的习语的认知机制和概念模式,既有助于揭示其使用理据及意义建构,又可以洞察人们是如何参照视觉和听觉来理解抽象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