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救父葬母。10岁女孩金金的不寻常心愿,让公众首次把目光投向这个不寻常的群体——罪犯的家属。 大墙内的人开始改造生活的时候,他们的妻子,丈夫、儿女、父母……经历过、正在经历、将要经历什么?是邻居的白眼?是生活的窘迫?是无所依靠的孤独?  相似文献   

2.
“一钱斩吏”之断想马良德宋代,崇阳县张县令发现库吏偷了一枚小钱,遂杖之。谁知这吏不识时务,竟在衙上质问知县:“我不过拿了一枚钱,犯不上这般打我,难道你能杀了我不成?”张知县闻之勃然大怒,遂拔剑刺之,那吏当真被张县令杀了。这是宋人罗大经编写的《鹤林玉露...  相似文献   

3.
折杖法是宋代笞、杖、徒、渡四刑执行制度的一般规定,颁行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宋徽宗时期颁行的“大观更定笞法”和“政和递减法”是否是“建隆折杖法”的修正法,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辨析,肯定了“大观更定笞法”、“政和递减法’’是“建隆折杖法”的修正法。  相似文献   

4.
领袖也幽默     
陈明贵 《政府法制》2013,(21):20-20
我们中国不乏幽默的领袖,邓小平就是一位冷幽默高手。1982年,他第一次访美,美国国务卿说:“中美建交,美国有很多人不支持、不理解,持反对态度,请问阁下,在中国内部有没有反对中美建交的?”邓小平随口回答:“有,台湾省就反对。”  相似文献   

5.
杨忠明 《检察风云》2013,(21):92-95
苏东坡《定风波》词云:“竹杖芒靯轻胜马”,意喻手杖作为老人行动护身之具,且自刻别有新意的“杖铭”错以自警:“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贵。”  相似文献   

6.
成韵 《检察风云》2012,(2):76-77
最近一段时期,媒体上热传“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迷惑。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之道。那么作为家长,如何从源头上认识家庭教育牵涉的众多元素,以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便是《检察风云》2012年“家有儿女”系列文章想告诉读者的。  相似文献   

7.
“老年卡”是政府发放的,是老年人得以免费享受社会公益服务的权利凭证,具有国家福利性质。那么,老年人持“老年卡”在免费享受社会公益服务时,是否属于消费者?发生了意外人身伤害事故,能否获得赔偿?本文讲述的是一起老年人持“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意外受伤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8.
还应深入进行普法教育熊英前段时间,笔者随同某“社会心理素质”调查组来到某公司向300名职工发卷问答,回收率为77.3%。第一个问题是:“你亲眼看见犯罪分子盗窃了一个不相识家庭的大量财物,当法院要求你出庭作证时,你持何态度?”选择答案中持“愿意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9.
莫特  繁星 《法庭内外》2008,(12):43-45
漂泊流浪近10年的唐会忠突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他不奢望被胞兄夺走的妻子能够回心转意,只渴盼着儿女能够欢迎他。然而,这个家仍然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儿女也敌视他的到来。他当何去何从?是重新踏上漂泊的行程,还是断然反击,夺回远去的父子、父女亲情。  相似文献   

10.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八十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日,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相似文献   

11.
“AA制”的婚姻有爱情吗? 这是我编辑本期家事奇事《老张的“AA制”婚姻》时产生的疑问。也许老张的初衷是好的,也许他是真的想避免日后夫妻、儿女间的财产纠纷,可是他那界限分明的一纸协议,在我看来,绝对得近乎绝情。  相似文献   

12.
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人文主义批判之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宋代士大夫司法活动中的人文主义批判之精神陈景良“士志于道”本是儒学的一个悠久传统。孔子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①宋之士大夫生活于忧患之际,奋起于汉唐之后,绍先圣之道统,承陈、范之素志。②“言...  相似文献   

13.
龚敏迪 《政府法制》2012,(12):45-45
对于妓乐助兴,也有限制:除“州郡遇使命经过应官侍者”外,各州县官“非遇圣节及赴本州岛公筵若假日,而用妓乐宴会者,杖八十”;《职制敕》规定各官“预妓乐宴会者各徒二年,不应赴酒食而辄赴各杖一百”。  相似文献   

14.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法治》2014,(10):14-15
“你问我做公益的初衷?其实当时我刚做了父亲,出于为人父的本能和敏感吧,希望自己这么做能够唤醒国民的担当意识,帮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吃上营养的午餐。”2013年度慈善人物、“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说道。“免费午餐”是我国民间公益组织中发展比较好的,更多的民间公益组织则面临活动不规范、发展后继乏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盛情”是否难却?这要看是真情.还是假情?“盛情难却”,是以“情”为基础的.比如血缘之亲、同窗之谊、战友之情等,都能产生“盛情”,这种“盛情”是真挚的,“却”之较难、“却”之不妥。对于那些“金钱朋友”,一旦瞄准了你手中的权力,为了得到他所求的目的.也能产生“盛情”,然而,这种“盛情”是虚伪的,是假情,要真“却”,若当“却”不“却”,则会上大当,到时晚矣!  相似文献   

17.
关于河北省宁晋县17名干部,7名个体户“结义”的事件,许多新闻媒体做了报道。但笔者认为仍有议论之必要。笔者认为,该“事件”涉案人员置党纪、政纪于不顾,受到处分确属咎由自取。问题在于:要是他们不“结义”呢?──即没成立“友协”,不打印“结义”书,不以兄弟而以官职相称。不搞“紧密型”而搞“松散型”,有“事”相“帮”没事少套“近乎”,那不是啥事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么?一切都是“刀过水无痕”,党纪、政纪不就奈何他们不得么?事实上,在我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方面以后,确有一些党政干部,不搞五湖四海而…  相似文献   

18.
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的东大门,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新疆门户”。之称,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等36个民族44万各族儿女。  相似文献   

19.
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检察院更是困中之困.元自己的办公用房,基础条件差,装备落后。但林西县检察院在争创“五好”“两满意”检察院中不怨天尤人,不悲观等待,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了一条在特困条件下创出“五好”的辉煌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武春 《江淮法治》2010,(5):52-53
有人认为人大常委会和本级“一府两院”是上下级关系,有人认为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人持否定态度,法律是怎样规定人大常委会和本级“一府两院”关系的?有人认为上下级人大常委会是领导被领导关系,有人认为不是,法律又是怎样规定上下级人大常委会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