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关于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结淼 《现代法学》2008,30(3):92-99
在确定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时,适用传统的刑事管辖权理论面临诸多困境。许多国家的立法以及《网络犯罪公约》都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而我国关于网络犯罪管辖权的立法明显滞后。为了惩治和打击网络犯罪,我国应根据可能、公正、方便及国际协调原则,分别确立网络犯罪的国内管辖权和国际管辖权。对网络犯罪的国内管辖,可适用刑法中的地域管辖理论,借鉴民事网络案件的管辖权规则,以网络犯罪的IP地址作为确定管辖权的依据。在网络犯罪的国际管辖权方面,建议确立以属地管辖为基础、以法益受到损害的关联性为补充的有限扩张原则;同时,应通过参加或缔结网络犯罪刑事管辖的多边或双边国际条约来解决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
邹立刚 《法治研究》2011,(11):75-82
海上犯罪对海上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船旗国刑事管辖权是国家针对海上犯罪的主要刑事管辖权,在领水、国家管辖海域、公海广泛适用。国际条约对几种典型的海上犯罪确立了国家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具体规则。我国海上刑事管辖权制度尚需从刑法和海洋基本法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普遍管辖原则是随着跨国犯罪的日益猖獗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指只要有犯罪的发生,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对该犯罪进行刑事管辖。它突破了传统刑事管辖造成的刑事管辖权冲突。但是它并没有否定国家主权,也不是对传统刑事管辖原则的代替,而是与其它原则一起构成了一国刑事管辖体系。当然,普遍管辖原则也有自己的不足。一、普遍管辖原则的含义与特点普遍管辖原则是指世界上每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对国际犯罪实行刑事管辖,而无论这种犯罪是否在本国领土内发生,无论犯罪人是否是本国公民,也不论犯罪是否侵害了本国的利益,只要罪犯在本国内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刑事管辖权制度是依据传统管辖权理论构建的,但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等特点造成了这一制度在处理网络犯罪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色情犯罪管辖的现状,并对新网络色情犯罪管辖权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民事管辖权的立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民事管辖权是各国对涉外民商事争议行使管辖的依据 ,也是解决涉外民商事争议的基础和开端。随着各国对国际民商事交往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 ,各国一方面极力扩张自己的管辖权 ,另一方面又对本国行使国际民事管辖权加以自我限制。 2 0世纪末期以来 ,各国立法出现了减弱国籍管辖、丰富属地管辖依据、适当自我限制、扩大协议管辖范围、注重保护弱者等趋势 ,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勇  李嘉 《犯罪研究》2003,(5):43-46
国际刑事管辖权是国家之间确立的对国际犯罪进行缉捕、起诉、审判和惩处的重要管辖体系。本文首先论述了传统的四种国际刑事管辖权,即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接着本文阐述了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迭国际刑事法庭对国际刑事管辖权的发展,然后,本文分析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对国际刑事管辖权的挑战。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从中引发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互涉犯罪管辖冲突的根源在于两岸刑事管辖权立法机理的共同性。协调海峡两岸互涉犯罪管辖权冲突问题应当在坚持“一个中国”、尊重“两个法域”、避免内耗以构建合力、保障人权和便利诉讼的价值原则指引下,以犯罪行为地管辖为原则,以最初受理和优先控制管辖为补充,辅之以协商管辖的机动。  相似文献   

8.
普林斯顿普遍管辖原则及其评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普林斯顿普遍管辖原则原则一 普遍管辖权的基础1 关于这些原则的目的 ,普遍管辖权是仅根据犯罪性质适用的刑事管辖权、而无需要考虑犯罪的实施地、被指控人或罪犯的国籍、被害人的国籍 ,或者与国家行使这种管辖权有其他任何联系的因素。2 凡实施该原则 2 (1 )中所列的国际法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人出现在任何国家 ,该国有资格的普通的司法机构都可以行使普遍管辖权及时予以审判。3 只要某人具备有罪的基本事实 ,以及该被引渡之人会受到与刑事审判中保护人权的国际准则或标准一致的审判或处罚 ,一国应以普遍管辖权作为基础 ,寻求对被指…  相似文献   

9.
空中劫持罪在国际刑法上又可称为“劫持航空器罪”或者“劫持飞机罪”,是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的恐怖犯罪。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敏感性、法律性。为此,国际社会在上个世纪连续缔结了三个国际公约,确立了航空劫持管辖体制。对惩治和防范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这一体制未能有效地解决航空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往往使空中劫持罪难以得到准确定性和及时审判。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刑法》第九条规定了刑事普遍管辖原则,在维护我国主权和承担国际责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际犯罪的日益猖獗、各国利益的不断强化,该原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重重阻碍,基于此文章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和刑事司法实践浅谈对我国刑事普遍管辖权的立法完善,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犯罪局势。  相似文献   

11.
戴小冬 《法治研究》2009,(10):53-58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我国以制定法的方式确立了协议管辖制度,但在协议管辖的方式、范围、效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弊端。我国应当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放宽协议管辖的形式,取消默认规则,拓展协议管辖的适用范围,取消协议法院与案件之间的实际联系要求,并以弱者保护原则、公共政策、不方便法院原则对管辖权协议的效力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刑事管辖权是指国家管辖犯罪的权力。为了既能使国家权力实现又不使刑事被追诉者权利丧失,国家刑事管辖权应实行法定,即国家管辖犯罪应依法进行。国家刑事管辖权法定的核心在于国家刑事管辖权以人权保障为目的依法实行刑事立法管辖权,刑事司法管辖权和刑事执法管辖权分立制衡。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案件管辖,包括刑事管辖权和刑事诉讼管辖权。刑事管辖权,是指刑法追究毒品犯罪的空间效力,是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国法律适用于哪些毒品犯罪分子;二是本国法律对哪些地域发生的毒品犯罪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刑事诉讼管辖权,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受理毒品犯罪案件的职权范围分工,解决的是办案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犯罪的管辖问题是国际刑法中最基本和首要的问题。现行的普遍管辖,或引渡或起诉,并行管辖及国际刑事法庭管辖所形成的机制,虽然在同国际犯罪做斗争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完善。1.普遍管辖和并行管辖导致国际刑事管辖权的冲突。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对于同一国际犯罪,各国都具有管辖权,而按照并行管辖原则,国家对国际犯罪的管辖权又没有先后顺序之分;这样如何解决管辖权的冲突就缺乏适用的法律规则。已没有设定缔约国的引渡义务。根据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引渡是国家主权范围内自由决定的事情,故多…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犯罪的管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犯罪的管辖问题是国际刑法中最基本和最首要的问题。现行的普遍管辖、“或引渡或起诉”、并行管辖以及国际刑事法庭管辖所形成的管辖机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完善。应建立优先管辖原则、修正“或引渡或起诉”原则、确立国家拒绝对国际犯罪进行管辖和起诉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波 《法学研究》2000,(2):114-126
国际民事管辖权协调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处理涉外民事纠纷的法院管辖权时 ,为避免或防止冲突 ,各国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必须把握的基本点。国际民事管辖权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合意管辖原则、有效原则、便利原则和先受理法院管辖原则。当发生专属管辖权冲突、平行管辖权冲突和排除管辖权冲突时 ,应采用适当的协调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犯罪与刑事司法管辖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空间的无国界使得刑事司法管辖界限变得模糊,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使传统的刑事司法管辖的基础陷入困境。计算机网络犯罪动摇了传统刑事司法管辖权的基础,从而导致网络空间刑事司法管辖权的严重冲突。解决此问题可考虑以下途径,即制定国际刑法规范和加强国际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刑事案件属地管辖是以犯罪地管辖为基础,以被告人居住地管辖为补充,以指定管辖为例外。由于犯罪地和被告人居住地是确定的,所以.案件属地管辖权应当是确定的。办理案件首先要确定是否有管辖权。没有管辖权就是违法办案。但是.实践中也会出现管辖权不明或不宜管辖等情况,这就需要指定管辖。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军事司法管辖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和台湾地区军事司法管辖制度既有联系,又存差异。在军事司法和普通司法刑事管辖权的划分方面,大陆和台湾地区对现役军人的刑事管辖权分别采取了军人犯主义和军事犯主义两种立法例,两岸军事司法机关均对特定的非现役军人行使管辖权。在军事刑事管辖权的内部配置方面,大陆地区军事司法各职能部门都享有立案管辖权,级别管辖依据被告人的职务等级,地域管辖分为区域管辖和序列管辖两种形式;台湾地区军事司法立案管辖权由军事检察部门享有,级别管辖依据被告人的军衔等级,同级军事法院实行严格的地域管辖。大陆地区军事司法管辖制度宜采军事犯主义,并结合军事法院区域制改革,统一地域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签署、批准和加入了一系列防止与惩治国际犯罪的国际公约,承担有对公约所涉及的犯罪履行“或者引渡或者起诉”的国际义务,因此在国内刑法中须确立对国际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制定惩治有关国际犯罪的刑法规范。而区分国际犯罪与国内犯罪的界限,明确国际犯罪的范围,则是正确行使国家刑事管辖权,积极而稳妥地开展国际刑事合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