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与法治》2013,(11):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不把宪法放在核心位置,依法治国无疑等于空谈,这是常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宪法“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给宪法的权成带采了严峻的挑战,使宪法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考察建国以来我国制定的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中规定的享有宪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法律特性出发,提出应当使用宪法机构的概念来代替国家机构的概念表述宪法文本规定的享有宪法职权职责的组织机构的组织特征和法律特性更能突出宪法机构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强化宪法机构自身的宪法意识,提高宪法机构依据宪法规定履行自身宪法职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使用宪法机构概念也可以有效地区分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与非宪法文本所产生的国家机构、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律性质,建立起对宪法机构活动的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防止保证宪法实施责任机制的无限扩大和泛化。最后,使用宪法机构概念可以更好地接纳宪法文本中所确立的非国家机构性质的宪法机构,建立起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分析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宪法机构性质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于宪法在现代国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依宪治国,这就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宪法观念。我国现阶段全社会的宪法观念是非常薄弱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地位和宪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和全体党员成为守宪和护宪的模范,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宪法教育,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实施机制,形成违宪必究的社会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依法治国真正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首次提到“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宪法工作”虽然目前尚属于政策性术语,但该概念具有真实和丰富的实践内涵,具有很强的解释中国宪法实践中各种宪法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理论命题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基于党中央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做出的治国理政战略部署,不仅是对法治地位的极大提升,也标志着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转折和新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笔者梳理,四中全会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新亮点,也称为五大“看点”。  相似文献   

7.
吴斌 《江淮法治》2012,(23):50-51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最根本的是依宪执政。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颁行实施30周年。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普及法制教育。普及法制教育,首先应当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氛围。学习宪法,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以立法形式,正式决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今天,我们迎来了首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对于我们法律人而言,是一个神圣的日子。32年前的今天,现行宪法也就是82宪法正式实施,这一天成为国人尤其是法律人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进人新世纪以后,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几年来开展广泛的普法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09,(12):7-7,3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根本的是依宪治国。因此,学习宪法、宣传宪法、实施宪法,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第一要务。6月11日上午,我省举行“江淮普法行”宪法报告会,特邀杨景宇同志作了辅导报告,引起热烈反响。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宪法宣誓的主体、誓词、形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各地也纷纷出台关于宪法宣誓的具体措施办法和规定,宪法宣誓在各地迅即开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就连提供宣誓使用的规范法器的生产与销售也都变得红火起来.实行宪法宣誓是向依宪治国目标的迈进,也是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忠诚于宪法和法律的强效措施,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自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很多地区却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过分渲染宪法宣誓的形式,而对宣誓者是否了解宪法文本和掌握宪法内容却并不关心,忽视了宪法宣誓应当达到的目的效果,将宪法宣誓做成了一场“政治走秀”.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当引起警惕,切莫让宪法宣誓流于形式,从根本上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在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北京市高级法院隆重举行法官宣誓仪式暨法院开放日活动。北京市高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慕平出席宣誓仪式并作重要讲话。近百名来自企业、学校、网络等社会各界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参与了开放日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整个宣誓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央及北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14,(32):6-6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0月27日在京举行,继续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审议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根据草案,中国拟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核心精神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实施宪法成为国家、民众与政府的基本共识,也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问题。《决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强调宪法监督和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完善宪法监督的措施,要求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把实施宪法要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如何达到宪法监督的新水平?为什么我们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不是政治口号,是重要的宪法规范;依法治国的权力主体是人民,义务主体是政府;依法治国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和政治上的合理性;依法治国植根于社会的客观实际;依法治国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和空间效力;反对把依法治国庸俗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20,(1):115-115
按照司法部统一部署,2019年12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举办第二届开放日活动,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党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政协委员、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党支部书记、高校师生、乌鲁木齐市社区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12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6.
完成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是支配"五四宪法"的核心目标。在此目标的支配下,"五四宪法"的基本权利规范蕴含明确的政治指向和强制色彩,它不仅具有公民权利的属性,而且要配合政治现实的需要。"五四宪法"将革命建国的目标法律化,基本权利规范相应要服从以国家建构为核心的政治过程,发挥对不同群体的价值规训与统一功能。然而,片面强调革命建国的政治目标,则使宪法实践出现畸形。当我们走出革命的国家观,国家正当性的依据就要从革命胜利这一历史事实转化成宪法成立这一法律行为。为此要倡导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功能,构建个人与国家受宪法和法律支配的新型秩序。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主权”理论成功解释“制宪权”问题的背后,却暗含着宪法权威之上还存在更大权威的内在逻辑紧张与悖论。为此,有必要解读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传统,谋求新的视角来获得理论补救。在从“道德宪法”到“政治宪法”的分析过程中,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和国家税权的控制一并进入到了宪法的视角,并成为“自由法治国”的重大理论课题。因此,必须以“财产权—限制财产权—限制限制财产权”为主线,超越民主程序的局限,谋求税权的宪法规制。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也是“依法行政”正式提出20年。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同”方略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2年12月4日,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又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社会》2015,(3):8-10
2014年10月20至23日,注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意义非比寻常。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绘制未来法治中国路线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的法治建设迈上新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20.
周叶中 《中国律师》2002,(12):17-19
编者按:律师,不论是作为一种职业,还是作为一种行业、一种专业,或是作为一个团队、一个个人,已渐渐走入了上至庙堂下至黎民的生活,人们均已获知律师受命于危难忧患之际,效力于是非曲直之间,为权利而斗争,为正义而奔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律师来源于宪法,来源于宪政体制的规制与授权;也很少有人知道,宪政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很近,很近……,也很少有人知道,从律师中国到宪政中国的道路还很长,很长……众所周知,“八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大厦立起了支柱,对新时期法制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20年来,我国的立法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建立了一元化多层次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日臻完善,立法技术日趋成熟,法律体系初具规模。今年12月4日既是“八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日子,又是我国第二个“法制宣传日”,为此,本刊特组织编发一组稿件,以期与读者共同关注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