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天宁 《台声》2001,(2):24-25
2000年11月10日上午,我们大陆书画家代表团一行10人圆满结束了在台湾的交流活动,从台北桃园机场飞抵香港。16天前,我们从香港国际机场乘坐的国泰波音757航班抵达台北时是下午2时,前来迎接我们的台北金兰国际狮子会的姐妹们,身着盛装手持鲜花,早就在机场等候着我们。  10月26日下午抵达台北后,我们即乘坐豪华观光车沿着高速公路驶往台北市区,大约1个多小时到达台北国宾馆。步入宽敞明亮的会议大厅,正中悬挂着“2000年两岸文化交流暨名家书画展览记者招待会”的横幅,横幅下面放满了花篮,数十位新闻记者早已在这里等候。魏峰团…  相似文献   

2.
大陆居民赴台,首先应由台湾亲属向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能证明与大陆亲属关系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大陆亲属的身份证,户口本影印件和准备赴台亲属的照片8张。获准大陆居民赴台后,台方发给“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正本由台湾审批部门寄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台方驻港机构)。大陆居民凭“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发给《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领到证件即可从大陆各开放口岸出境经香港赴台湾。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应注意事项:①大…  相似文献   

3.
邰言 《台声》2008,(9):38-3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为恢复在国际奥委会里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抗争,直到1979年11月26日产生了“奥运模式”,中国才得以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89年4月6日,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台北奥委会就台湾地区体育团队来大陆参加国际比赛的中文名称问题,在香港举行会谈并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4.
我18岁离开台湾赴日本留学,20岁(1945年4月)冒着风险由日本回归祖国大陆,随后奔赴晋察冀边区,从此一直没有回过台湾。这次我同妻子智久明俩人从上海回台探亲的手续是我的侄子杨彰嘉(大哥的儿子、台北晨安企业公司董事长)替我们办理的。他还指派女儿杨佩并专程到香港并另外聘用一名香港导游,于1997年11月25日中午,来机场接我们夫妻俩。在香港一面游览一面办理入台手续后,于11月26日晚离港飞台北,重新踏上了阔别55年日夜思念的故乡土地。我3岁丧父,后由我H哥杨阳壁抚养长大,H哥1966年回回月因病逝世。回到家乡之日,在美国纽约…  相似文献   

5.
两岸交流     
《台声》2005,(6)
宋楚瑜用方言诉心情两岸心灵相通才可一通百通台声讯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5月5日上午从台北启程,在香港转机后于下午15时25分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他在机场发表讲话时,用陕西地方方言说出了“皮肤是黄黄的,我也是中国人”的感言。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他并表示,好多台湾的乡亲都问我,你去能不能够把“三通”做好?我说我更重要的是把“第四通”要做好,那就是两岸要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一通百通。宋楚瑜拜祭黄帝陵强调“慎终追远,不忘根本”台声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6日率团赴黄帝陵拜祭,他提出要“慎终追…  相似文献   

6.
放宽工作权:大陆配偶新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08,(11):37-38
2003年9月20日,近3000位大陆配偶及家人走上台北凯达格兰大道,反对将原来发放身份证的8年等待期延长到11年; 2003年10月10日,台湾有关部门以“生活从宽,身份从严”的名义,虽然仍维持8年等待期,却加入配额制——大陆配偶获取居留、身份人数不能超过配额数;  相似文献   

7.
许家齐  陈萍 《台声》2022,(21):76-79
<正>我来自台湾,是一名“80后”青年。25年前,父亲生意发展到上海,我因此来到上海读幼稚园,从那时起便爱上了大陆。12年前,参加高考时,我特意报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并顺利被录取。毕业后回到台湾读硕士,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美丽的武汉女孩,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为了能和心爱的女孩经常见面,我在服兵役期间想方设法留在台北。后来她要回大陆发展,我又果断离开台湾的亲人,陪她一起回到大陆。经历了6年恋爱长跑,  相似文献   

8.
1998年是台湾爱国志士林祖密诞辰120周年。《马关条约》后,林祖密随父亲林朝栋内渡祖国大陆,定居厦门鼓浪屿。在大陆,林祖密先后参加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护法斗争。他开办工矿、农牧公司等进行实业救国,在闽南一带很有影响。1925年不幸被军阀杀害。为弘扬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于6月10日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召开“林祖密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台湾雾峰林祖密后商及在北京、香港、日本等地亲属二十多人和厦门各界人土一百多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上,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9.
周培源先生是我的老师。周老家与我家又是几代世交,我们两家的往来,得从周老的父亲文伯公与我祖父童伯章的交往说起。我们两家是同乡,祖籍都是江苏宜兴芳桥,周老家住芳桥后村,我家住桥南河边,近在咫尺。清末,芳桥的读书人不多,文伯公常与祖父在一起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我祖父有八个子女,他就在家中开设学堂,教育我的父、叔、姑母等,周老也就来我家与父、叔们一起念书。因此,周老常说,“我与你父亲是拖鼻涕朋友”,意即自小就在一起。当时,文伯公与祖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振兴社会、教育先行”。祖父在镇上创办了阳山小…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29日,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正式启动,为报道此事,正在台北驻点工作的我提前一晚从台北飞赴金门。事先我们通过电话订票,到机场直接用大陆银联卡付款、换登机牌,全在一个柜台办理非常方便,55分钟后抵达金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金门。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资讯     
《民主与法制》2014,(13):42-43
[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因为着急,孩子街头小便,有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父母和拍照香港青年发生冲突,母亲反复强调:“洗手间排队,孩子着急我怎么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5月中需到香港警局报到。此事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父亲永远离开我们了。在 195 1年夏天 14岁的大哥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离家以后的多数时间 ,我是父亲身边子女中最大的一个 ,所以对父亲的记忆可能比弟妹们要多一些、更细致一些。在悼念父亲的时候 ,我产生了把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一点一滴写下来的想法。虽然零零星星 ,仍希望对后人有所启迪。加入农工民主党  父亲参加农工民主党时 ,我才上小学二年级。长大后我曾好奇地问父亲 :“你为什么要参加民主党派 ,为什么要参加农工党 ?”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我。早年 ,父亲是一个抱定“科学救国”理想的有正义感…  相似文献   

13.
胡亚芳 《台声》2003,(5):33-34
很小的时候我常常问父亲:别人都有爷爷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在哪里?终于有一天父亲对我说:爷爷奶奶在老家,我们的老家隔着海,很远很远……上学读书以后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一道狭长的海峡横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阻挡了两岸很多人归家的脚步。父亲胡来成1925年4月7日出生在台湾省台东县新港区都兰乡八里村,阿美族人。1946年国民党补充兵源,父亲与当时25岁的哥哥和年仅17岁的弟弟被迫当兵,被编入国民党70师。12月,这支一万多名台湾兵组成的队伍被调往大陆战场。满载士兵的船离开基隆码头的时候,新兵都涌向甲板,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台湾…  相似文献   

14.
蒋建春 《台声》2003,(12):20-22
我的祖籍地是台湾。为了赶上我家半个多世纪后的第一次隆重的全家大团圆,去年春节我和妈妈匆匆办好赴台手续,在除夕那天的清晨上路了。我们由北京乘飞机到香港后,因为办理换证的中华旅行社除夕要提前下班,所以又马不停蹄地乘公车赶去市中心把台湾发的通行证副本换成正本,换完证,我们又返回机场,候着华航除夕最后一班飞回台北的班机。“我们兄弟三人已经在桃园机场等着接你们呐!”长途电话里传来大哥激动喜悦的声音。“我们是开车从太鲁阁赶过来的……”。从台北打来的长途电话缓解了我和妈妈在香港候机转机的焦虑和不安。大哥从小被留在台湾…  相似文献   

15.
7月7日至31日,为纪念“七七事变”73周年,“浩气长流·抗战巨卷史诗画展”在台北中由纪念馆展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前台湾当局“行政院长”郝柏村以及部分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参加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以来,人们都在关注着海峡两岸形势的新发展。台湾解嚴,“三通”的呼聲日高一日;台湾岛内居民被允许以香港、澳门为外出旅游的第一站;接着又盛传台湾当局要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在这种气氛下,台湾《自立晚报》两名记者来大陆採访,自然成了一件为海内外瞩目的大新闻。本刊以台胞、侨胞等为主要读者对象。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的採编人员,常常与在大陆的台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接触。对他们几十年来因亲人离散而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福建省东山岛上“寡妇村”的悲凉气氛,蒙在我们的心头;海南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是父亲张我军在台湾逝世的40周年,也是我同他在北京分别的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我不时忆念着父亲并做着返乡之梦。近几年来,居住祖国大陆的台胞纷纷回台探亲或定居,而我在台已无三亲等以内的在世亲属,是不符台当局申请赴台探亲现行规定的。何时才能返乡扫墓祭祖,同宗族亲属相聚,并一睹现今故乡实貌,成了长期困扰着我的一块心病。 然而去年年中,突然收到台北“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邀我于年底赴台参加“张我军学术研讨会”的电函。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却出现了“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6日上午,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在台北举行记者会,宣布两岸互赠大熊猫、珙桐树与长鬃山羊、梅花鹿。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宣布,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团团”、“圆圆”,在履行完相关手续后,即将抵台,落户台北市木栅动物园。  相似文献   

19.
台湾宝岛行     
在台湾过端午节2000年6月6日,我们带着罗湖桥过关时的疲劳与香港通往新机场道路上的愉悦,进入宝岛。我是第三次来台北了,感到变化最大的是有了地铁。尽管街道仍很古旧,高层建筑比香港少得多,但有了这地铁,台北的现代化步伐无疑迈进了一大步。到机场迎接我们的是文史哲出版社发行人彭正雄先生。一见面,难免聊些台湾民进党执政后的新鲜事,其中社会上流传的“小扁大唐“的说法,给我印象很深。“大唐“指“行政院院长“唐飞,这唐不仅是姓,还含有唐朝、中国的意思。老百姓希望“大唐“能压住台独的“小扁“。“中国文艺协会“秘书招待我们吃了有台北风味的面食后,会长又请我们吃台湾粽子。他说:今天是端午节,也是诗人节。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润往来     
1988年1月13日,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蒋经国先生在台北病逝。第二天,当时才30岁出头的杨祖瑶记着友人“出大事,要小心”的提醒,带着首个有“合法”手续的老兵探亲团返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