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及五四运动的爆发,妇女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女子教育发展很快,争取到了男女同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了男女同校.随着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推进,知识女性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女性教育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女性接受教育的思想.这些思想和观点主要包括强国必兴女学、掌握知识是男女平等的基础、要全面推广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同校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缠足和高跟鞋是女性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显著标志,体现着女性身体审美符号变迁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实则源于共同的性别文化基础及相应的社会审美标准.无论缠足还是高跟鞋,它们都以女性的脚作为展示自我的舞台,都是女性追求身体美与实现社会参与的方式.从其所体现的身体美来看,女性的美是以男人的目光为参照标准.而作为女性的社会参与方式,缠足与高跟鞋又都明显地带有自我束缚甚至摧残的特征.从缠足到高跟鞋的历史变迁既承载着近代中国的观念更新,同时亦是一部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身体史.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一批出身官宦书香门第、具有较高学历的女青年走上了文学之路,形成了女作家群体.她们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以追求爱情自由为创作的主题,其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自传体特色及强烈的女性个性性别特征和女性主体意识,反映了近代女性从幼稚到成熟的心理历程,不但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女性文学的扩张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女性伦理是性别文化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女性伦理文化以男权主义为其生成背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时至近代,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在西方思想和女权主义的冲击下,在中国社会自身发展动力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转型,从而也奠定了现代中国女性伦理文化的基本雏形。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伦理文化又面临着未来发展问题,何去何从成为中国女性伦理文化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维新派首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倡导女性解放,发展女性教育.在此影响下,中国近代第一批女报人脱颖而出,虽然其数量不多,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对女性运动的推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知识女性作为中国女性中的佼佼者,在思想认识、知识层次、社会地位、话语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但传统观念里的性别歧视、职场中的岗位设置以及事业与家庭的角色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其建功立业。为此,要从转变思想观念、搭建平台、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为高校知识女性构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女性报刊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是中国女性期刊产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批杰出的女报刊工作者的涌现,标志着觉醒了的中国妇女自身解放运动已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中,女性报刊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先进的知识女性利用报刊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对广大妇女的压迫,探讨有关妇女解放的诸多问题,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黎锦晖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还是中国流行歌曲的开拓者。从他的部分流行歌曲作品中可以窥察出其进步的女性关怀意识及爱国思想,这对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黎锦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要求女性以家庭为中心,围绕“父子轴”,努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即女性的“三个自我”:女儿、妻子、母亲。近代西力东侵、西学东渐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运作模式以及两性社会分工和权力关系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刺激了传统女性走出家庭中心,家不再成为女性的场域边界和道德束缚。近代女性走出家庭中心有3种途径。近代以来女性在解放和发展历程中,走出传统家庭相对容易,走出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角色难;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容易,实现社会自立、人格独立难;拓展社会领域容易,维系公私领域中角色的平衡难。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被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作为一种救亡、救贫的工具介绍到近代中国,从此开始了其在这片神奇大陆上的浮沉之旅。本文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出场语境、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进行评析,并透过诸多现象考察自由主义在近代乃至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是在保持传统与学习西方的两难选择中产生和发展的,"中体西用"论从其根源到理论成型都是以这种两难选择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早期"采西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中体西用"论这个核心命题.从中西学观、御侮图存、开放思维和制度规范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早期"采西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这对我们正确、全面理解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以及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行千年的缠足习俗,在近代由最盛走向衰落,并被彻底根除。这一遽然的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千年金莲“美”的观念,为什么会突然被鄙视了几个朝代的天足观念所取代?是什么因素促使近代放足观念的形成?本文主要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男性的倡导、服饰的变迁和女性的部分觉醒来分析、探求近代女性放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在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推动下近代女学产生,并且始终贯穿着贤妻良母式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中国女性的现实要求的。近代女学的产生不但给大批中国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其中许多女性跳出了贤妻良母的教育思想模式,参与社会职业活动。这为女性实现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争取男女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宗教报刊《万国公报》在宣教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大量西方知识,在不断改革中逐渐演成为一份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倡导变法的政治报刊.从而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新运动--康梁变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万国公报》对西学的传播和其变法主张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关系是人类社会男女两性之间的社会关系。自近代以来,我国重大的社会转型对两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近代中国社会性别关系变化及呈现出的特点为:女性角色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群体结构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性别关系变化及呈现出的特点为:女性社会角色主流化;女性权利全面崛起;女性群体结构多元化。社会性别关系的重构要关注和重视以下方面:国家体制对性别关系的影响;性别意识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引发了其他领域的变革。其中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引人注目的一场运动。它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德才兼具的知识女性群体,而且开启了对男女教育平等权的追求,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肇起是教会女学。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割让,五口通商,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他们获取在华传教办学的特权。各种传教团体在中国沿海地区相继创办各类教会学校,而且是从女子学校开始。1835年9月39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郭士立夫人(Mrs.Gutglaff)在澳门设立女塾,…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催化下,女性积极自主地追求独立平等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她们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在爱国主义思想指引下,与近代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角度试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到了近代却渐渐沦为历史的落伍者。文章从文化的角度对此展开分析,认为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国古代文化未能及早向近代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从 19世纪 40年代开始 ,西方教会在华兴办了大量的教会女学 ,这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控制中国妇女 ,以利于对华实施文化侵略。但不必讳言的是 ,教会女学在客观上也确实起到了沟通中西方化的桥梁作用。它使西方政治学说及“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得到广泛深入地传播 ,使近代中国的女性从封建文化的禁锢中开始解脱出来 ,促进了她们的觉醒和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从《后聊斋》看近代女性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化发展到近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王韬的文言小说集《后聊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近代女性文化演变的轨迹。其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表明了他进步的女性思想:主张男女平等,承认妇女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地位等;在婚姻观念中,表现出自主、一夫一妻等一些具有近代特点的婚姻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