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晓明 《学理论》2009,(24):3-4
“和谐德育”理念的提出,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建设本质的要求。文章探析了马克思和谐德育的基本观点,并根据马克思和谐德育的基本要求,依据辩证法内在规律性,提出了当代构建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珍 《学理论》2011,(18):237-239
在大学生的德育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树立一种新的理念:建设大学和谐德育。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方法论——系统方法论、中和之道方法论、矛盾辩证方法论,对构建大学和谐德育同样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大学和谐德育应该借鉴这些方法论,突破传统的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实施的手段,协调德育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大学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李弘阳  李佩芸 《学理论》2014,(32):280-281
生态德育是对以往人际德育的继承和发展,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以人际德育为指向的德育策略,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反思,提出生态德育的对策如下:营造生态德育的和谐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德育要素相适应的德育方法;优化德育内容,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身心发展需要;搭建良性合作的生态德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高校和谐德育模式的构建应具有新的科学内涵。这个科学内涵,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任务,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动德育内外各种积极要素的和谐互动,最终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对话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姜言言 《学理论》2013,(30):377-378
总结和继承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切入,通过对构建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必要性的分析,明确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构建科学完整、内容具体、易于实施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生活化德育"是在应对当前德育实效性差问题时对德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思考,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文章主要对"生活化德育"的内涵、现实性进行分析,深化对生活化德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近年来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研究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目前我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出现了德育目标定位不清,德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德育途径和方法基本雷同,德育管理和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从构建德育目标机制、德育内容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制度机制以及评价监督机制这五个方面探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符合国情的德育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7)
良好的高校德育环境是进行高校德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将高校德育环境分为了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部分进行探析,分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且从现存的问题入手,具体提出几点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措施,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以顺应时代潮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5)
德育实践体验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设计、实施体验环节,提升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消化的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德育,是品德内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德育认知的根源。德育实践体验凸显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只有把德育实践体验纳入德育过程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书林 《理论探讨》2007,1(4):116-119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内和谐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却有着丰富的构建党内和谐思想的内涵.邓小平关于构建党内和谐思想的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先造就党内思想和谐;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作为党内和谐构建的基本手段;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消除党内不和谐的主要肇因;强调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反对危害党内和谐的腐败之风;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内斗争,消除引发党内不和谐的基础性根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儒家文化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新的理论资源,马克思和谐理论与儒家和谐观具有共同性,也各有侧重点,如何将马克思的和谐理论与儒家的和谐思想有机结合生发新的充满活力的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谐同盟何以可能,和谐同盟得以可能,是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德育地位、内容以及原则方法的论述,形成了系统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当前高校认真贯彻"德育为先"的理念具有主要的启示意义。坚持德育为先,就需要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注重德育理念、德育内容以及德育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优秀企业始终以“做实、做大、做强”工作方针和构建“和谐企业”目标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和谐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  相似文献   

14.
金世红 《学理论》2012,(6):142-145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教育与生活二者间密切关系的一种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德育思想是融为一体的,就实质而言,其教育思想是"道德教育"的思想,"教育即生活"即"德育即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德育意蕴为反思中国中学德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推进德育目标的现实化、促使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从而为进一步凸显德育方式的人性化、实现德育途径的开放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建明 《学理论》2009,(25):225-226
德性培养是高职高专两课的基本任务,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思想道德教学工作。两课理应承担德育为首,以德育人的责任,其德育功能和德育效果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崔寅 《学理论》2010,(16):268-269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文章在分析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传统大学德育已暴露出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认为,德育回归生活是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生活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德育要走向生活,实现生活化,追求美好生活,在生活中实现德育。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性文化影响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非主流文化对高校德育形成的挑战不容忽视。试图从以人为本的德育原则和理念、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高度尊重为德育伦理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德育价值观等指导理念三个方面来构建德育主体互动模式,进行了应对非主流文化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0)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良之心,这也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在人的价值方面,孟子提出"天爵"与"良贵"之说;在人格修养方面,孟子提出"大丈夫"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的人学思想,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角度,对当代的道德教育仍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郁  许东 《学理论》2015,(3):242-243
德育要"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德育理论界的共识和实践的指导思想,也是新世纪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刻剖析生活德育论对当前医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建立以情感为动力,以生活为载体,以培养理想人格为价值目标,形成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谐统一的生活化医学道德培养新模式,增强医学院校对医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