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天柱 《台声》2007,(8):65-67
1993年由张秀琬女士精心培育的台湾元祖食品正式进驻上海,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从此诞生。尔后元祖食品先后在大陆设立6家分公司和260余家门店,鲜亮醒目的“元祖红”是她在大陆竖起的第一块招牌。  相似文献   

2.
阿敏  葛安全  刘志扬 《台声》2002,(9):29-30
在上海几家大小超市中,我们都见到了上海台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食品,如袋装炒货、果冻、糖果、萨琪玛等,颇受消费者欢迎。于是,我们便驱车前往,访问了该公司正、副总经理蔡振良、蔡振烘兄弟。蔡氏兄弟是台湾云林人,其家族自祖父开始便做食品生意。父亲名叫蔡尚,在台湾开设了以休闲食品为特色的“尚振”食品有限公司。其中头一个“尚”字是父名;后面的“振”字则是儿子辈排行的共用字,可见蔡家父子连心,父辈热望子承父业的殷殷之情。蔡氏兄弟果真不负父望,非但顺利传承了父业,而且把事业做大,遂于1994年登陆大上海,成…  相似文献   

3.
《现代领导》2007,(12):F0004-F0004
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是集渔业捕捞、国际贸易、水产批发、食品加工一体的大型水产企业,下属30多家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总资产17亿元,连年获得上海市政府“走出去”贡献奖和“走出去”企业领头羊光荣称号,是上海市跨国经营20强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3,(3):11-11
如今上海的食品安全状况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如何?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了针对2012年度上海41个窗口行业的社会公众满意评价调查结果。其中,就“食安”的“知晓率”,自2011年起市民的认知状况已连续两年超过80%。目前市民最担心的是“出售病死牲畜肉”、“食物中毒”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最希望了解的食品知识是“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鉴别”和“食品添加剂”。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各食监部门共接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5.26万件,同比增加1.9倍。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中办、国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精神,上海顺利完成了两批611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试点任务。2019年,根据民政部要求,上报了《脱钩改革工作方案》和有关工作情况汇报,民政部领导对上海市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脱钩改革工作合力。构建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推进,业务主管单位具体实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1)建立了市、区两级脱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  相似文献   

6.
数字     
《今日上海》2011,(4):60-61
233户“世博人家”变身“上海人家” 曾为世博旅游接待做出巨大贡献的“世博人(农)家”变身为“上海人(农)家”,今年3月10日,市旅游局、妇联、农委为沪上255户家庭颁发了“上海人(农)家”铭牌,继续接待海内外游客。  相似文献   

7.
调研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桩大事。去年6月至8月,以“大卖场食品吃得放心”为主题,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组“从田头到餐桌”明察暗访了10个入境道口、7家屠宰场、15家生产加工企业和12家大卖场。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也异常关注食品安全工程,除了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他们还参与了食品安全专题调研,为上海的食品安全现状细细把脉。  相似文献   

8.
曹琪 《今日上海》2008,(8):26-27
近年来,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成为除香港以外,我国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落户上海的民营企业集团总部已近200家。今年以来,上海新批“总部经济”外资企业33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投资性公司6家,研发中心10家。从2002年9月起至今,上海已累计审批认定“总部经济”外资企业626家,提前2年半实现到2010年年底落户610家的目标,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1家,投资性公司171家,研发中心254家。  相似文献   

9.
开展清真食品工作监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世博”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清真食品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人大监督不回避、不虚言,动起了“真格”,这不仅是应对世博会举办的眼前需要,也是推动上海清真食品工作发展、构建更为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上海》2013,(7):10-10
今年6月l9日,上海云传添越餐饮管理公司(店招名“福辣火锅”)、上海振江川菜馆等两家违法餐饮企业和郑嫔等13名违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被列入食品安全“黑名单”。据了解,被列入食安“黑名单”的食品企业和主要经营者,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还将长期被禁足于食品行业大门外,  相似文献   

11.
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四方来客到了上海,将不再为吃不到清真食品,要自带方便食品而叹息;本市的清真食品基本供应点,也将不再为难以得到扶持,生产、经营日渐萎缩而发愁。曾经在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领衔提出“上海要加快制定清真食品管理条例”议案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洪长兴餐饮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宗礼由衷地感叹:《上海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上海有清真饮食习惯的人们、来沪食用清真食品的人士和清真食品的生产者及经营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前几年阜阳假奶粉致命、上海“瘦肉精”中毒等事件的发生,以及“苏丹红”、“二恶英”、“孔雀石绿”等看不见的“杀手”相继现形,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难免心存疑惑:“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此类担惊受怕显属过虑,但亦非空穴来风。在建设“平安小康江西”的进程中,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1995年就开始了“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活动。目前,全局有“全国青年文明号”3家,上海市“共青团号”1家,上海市市级机关“共青团号”5家以及局级共青团号创建集体数家。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首届社科期刊评级结果揭晓评出:一级15家;二级32家;三级5家《人大研究》荣获“甘肃省一级期刊”称号期宣着眼提高繁荣,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立足质量品位,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本刊讯经过1994年近一年的紧张工作,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片版局...  相似文献   

15.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王裕 《今日上海》2010,(1):44-44
上海虽然开埠只有167年历史,但郊区的“农耕文明”已历数千年。勤劳的淞沪先民在农耕、渔猎和手工食品加工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培育出一大批具有上海郊区地方特色的土特食品。在建国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土特食品得到了空前的挖掘与发展,并已逐渐趋向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今年5月,上海将举办令人瞩目的世博会。为了向世人介绍和展示上海郊区这些著名的土特食品,笔者对其进行专题采写,并形成了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7.
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功能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政府垄断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无论是在主观的监管意愿,还是客观的监管能力,始终都存在着无法完全克服的固有缺陷和制度缺失。相较于政府行政监管的他律约束而言,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在信息获取、监管动力、监管成本、监管范围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可以有效弥补政府行政监管之不足。但囿于法律和体制限制,当前我国食品行业协会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食品安全治理中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功能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推进我国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要重塑食品安全"合作治理"新理念;健全食品行业协会的法制基础;改革双重管理体制,提升食品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自主治理结构,加强食品行业协会自身能力建设;调整优化食品行业协会布局,提高食品行业协会的行业代表性;加强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体制建设,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诚信体制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3,(11):12-13
食品安全长期以来“多头管理”现象将告终结,目前上海已新组建了食药监局,今后上海食品从生产、流通到餐饮环节都将由新食药监局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19.
浦东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既是上海经济新一轮腾飞的标杆,也是我国诸多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探索社会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上海第一家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为宗旨的“青少年彩虹中心”也诞生于此。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主题的国家形象广告在CNN热播。据说这组由中国商务部会同四家行业协会联合制作的广告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被认为是“中国塑造全新国际形象的新举措”。广告画面精美、选材得当,堪称大手笔,我看了也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