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未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西餐开始进入中国,并且成为一种时尚。许多思想开化的中国人开始出入西餐厅,吃西餐成了时髦的象征。虽然当时西餐的价格不菲,但是,许多达官显贵、巨贾阔商、文人记者仍趋之若鹜,使西餐厅大发其财。于是,在清末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副社会奇观:许多戴着瓜皮帽、留着长辫子的中国男人,身边坐着小脚女人,手里拿着刀叉,口中饮着洋酒,频频与同桌的洋人举杯曰:“罗伯特贤兄、玛格丽特嫂夫人,干!”  相似文献   

2.
范昕 《传承》2010,(31):51-53
<正>位于南京东路378号的王开照相馆,并非上海滩最早创办的照相馆,却是流传了90年至今还在营业的上海照相馆。在太多上海"老克勒"眼中,它是无需数字的地标,有着骨子里的海派情调,代表摄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乡间及小镇上的老磨、老碾以前是极为普遍的。世世代代,它既是家家户户生活所必须,也是乡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放置在乡村各处角落的老磨、老碾旁,每到饭晌,总有一群辛勤劳作归来的男人们端着大海碗,一边吃着粗茶淡饭,一边海阔天空地侃;男人们下地后,他们的女人接着聚拢来,手里干着针线活,嘴里东家长西家短地闲扯,话题包括柴米油盐,也谈及丈夫、孩子的事。这就形成了农村生活的“聚脚点”。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里通了电,大都改用电动磨面机了,那些老磨、老碾也就渐渐退出了农村生活的舞台。这虽…  相似文献   

4.
地处陕西南路30号的马勒别墅占地5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2千平方米,经修缮于今年1月18日起部分对外试营业,除餐厅和咖啡厅外还开了数十间客房。虽然这回再次试营业显得“静悄悄”,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上海滩“老克勒”纷纷赶往“看究竟”。而在这之前,尽管别墅仍在“修旧如旧”的修缮之中,而且别墅所在的那段陕西南路是上海的市中心地段,周边时尚场所处处繁华夺人耳目,但许多老上海在途径别墅花园围墙那扇外观并不如何气派的大门时总会放慢脚步向内观望,瞧瞧古朴雅致的老别墅尖尖屋顶在日照下散发的梦幻般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尤拉 《今日上海》2011,(1):48-50
自从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我国第一部“西洋影戏”后,看电影作为一种时尚走进了上海。即便是在21世纪的上海街头,依然可以看到大光明、国泰这样的老电影院。值得欣慰的是,这些装满了故事和回忆的老电影院并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被现在的年轻人所遗弃。  相似文献   

6.
王丰 《台声》2005,(10):90-91
台湾人同样很会吃,而且吃得非常精细,曾经风靡上海的高档西餐连锁巨头——王品台塑牛排就是一例,但王品又巧妙的把西餐的饕餮与中餐的细腻结合起来。中国台湾经营之神款待贵宾的名菜王品台塑牛排是中国台湾知名企业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招待贵宾的名菜,缘由王董事长经常出席各种宴会,却不习惯血淋淋的牛排,于是王太太和主厨精心研制出一道全熟牛排,虽然全熟却鲜嫩多汁,这道牛排马上得到王董事长的喜爱,久而久之也成了台塑集团招待贵宾的一道代表菜品!执着于对美味的严格定义,王品历经数千小时的严格选材,精心研发之后,发现一头牛只有第…  相似文献   

7.
饮食之妙,在精,在奇,在天然地道。食不厌精,脸不厌细,这是我们老祖先留下的传统。现代人的吃;讲究吃得排场体面,吃得与众不同,吃得食丰味广。事实上,最有资格说吃的常常不是富豪大款,而是遍行天下的旅游者,因其行踪所至,皆可尝到各色食品。中国菜东甜西酸,北咸南鲜;西餐大菜讲究精致好看;吃的是赏心悦目;而古今中外,众多的民族,众多的地域皆因饮食而与众不同,皆因美食让人心神向往。所以,《奇食妙趣》专为旅游者而设。不论你在何地尝过什么样的奇妙饮食,都可以端来与其他人共享。当然,一日白饭,一杯香茶,道中人自会品出不同凡响之味。这食物之“品”与食客之“味”,就是《奇食妙趣》的旨趣所在。说得时髦些;这是所谓“饮食文化”。最后,别忘了多多关注带有“民族”和“绿色”风味的饮食。  相似文献   

8.
唐英 《云南人大》2008,(2):46-46
我是在北方长大的,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可到云南不久,我就爱上了过桥米线。记得初到云南时,朋友们请我吃过桥米线,大家围桌坐定后,一位穿着扎染布衣的服务员,端上来一个大得出奇的青花瓷碗,碗里面是浮着一层油的热汤,汤碗散发出鸡肉的香味儿。  相似文献   

9.
蓝色水之梦     
在上海,有这样一批人,为了市民能吃上安全水、放心水而默默工作着。他们用如水般沉静纯粹的品格,承载着上海人民的蓝色水之梦。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2300多名员工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相似文献   

10.
曹琪 《今日上海》2008,(11):34-35
爵士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标志之一,每当慵:懒的布鲁斯蓝调响起,人们就会不期然地将思绪拉回到曾经的十里洋场:醉人的爵士乐声中,身穿西装和旗袍的男女在百乐门舞厅悠然起舞,…一曾有人将爵士乐与上海比作是失散已久的情人,这个起源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口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品种,最早以其“舶来品”的身份进入上海,后又因此经历了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曾读过一篇文童:一位老人从东欧来到美国.在曼哈顿的一间餐馆想找点东西吃,他坐在空无一物的餐桌旁,等着有人拿餐盘来为他点菜。但是没有人来,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个女人端着满满的一盘食物过来坐在他的对面。  相似文献   

12.
花饭传情     
云南红河州的弥勒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县份。在弥勒巡检司镇一带,居住着彝族的一个支系──阿哲。阿哲青年男女传情表意的方式十分奇特──吃一种奇特的饭,花饭。 阿哲青年男女吃花饭一般是在婚礼上进行。当某村的小伙子要成婚时,男女双方会各自邀请一二十名相好的伙伴。男方的伙伴将与新郎一道去娶新娘,而女方的伙伴则会陪同新娘一起到男方家。 新娘被男方娶回家后,当伴郎的小伙子们会到山野采回许多香花异草,为当伴娘的姑娘们准备美好的晚餐──花饭。到吃饭时,小伙子们就把采到的香花异草插在饭菜上端给姑娘们吃。这时,饭菜…  相似文献   

13.
“老伯伯,吃碗长寿面,祝侬长命百岁……”最近,在浦东新区祝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老吴,吃上了护士小夏端来的长寿面。更令老吴开心的是,他喜欢吃辣也被细心的护士“察觉”——一大碗辣酱面让病中的他胃口大开。  相似文献   

14.
味道就是一种记忆。等你记忆中的味道渐渐多起来的时候,人就老了。老家有一句俗话,说"人嘴如窑门",意思是人要生存就得吃东西,而且得吃很多东西,如同烧砖、烧瓦的窑门一样,别看旁边堆着小山似的木柴或煤炭,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窑门"吃"掉。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一  相似文献   

15.
杜诺,无论是家庭妇女,还是任一村之长、办事处主任、副镇长,她都保持壮族农村妇女的衣着,一双乌黑透亮的双眸,总是给人以热情、干练之感。就是凭着这热情与干练,执著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她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唯实的领头人从前的莫勺村是“端着金饭碗,吃着救济粮,守着金宝山,生产靠借贷”的有名“口袋队”,每年要吃国家1.5万公斤回销粮,贷款1万多元购买籽种、农药。全村是低矮的茅草房,穷得叮当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象春风一样吹进了莫勺村,杜诺被村民推选为一村之长。作为一村之长,她深感…  相似文献   

16.
陈虹 《今日上海》2012,(1):54-55
从前,这里曾是上海连接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给人们留下了一幅人来人往,匆匆忙忙的老上海画面。现如今,毗邻着黄浦江岸,这里俨然成为了上海的时尚新地标,为上海人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没错,这里是中山南路479到505弄,浸透了老上海回忆的十六铺码头,现在的时尚新地标,南外滩“上海老码头”。  相似文献   

17.
尤拉 《今日上海》2011,(2):50-52
张爱玲的足迹在今天的上海依然清晰可辨。一切关于她的零碎都成了上海人的生财之道,每个细节甚至干连她喜欢吃的小菜点心都变成了一部厚厚的书,铺陈在上海街头,令70后80后的“张迷”们嚼了又嚼,品了又品。  相似文献   

18.
今年阳春三月的一天,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内,一场散发着浓浓书卷气的文艺演出正在进行中。这是徐汇区天平社区、上海作家协会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名为《上海的春天一一老诗人作品朗诵会》。台上,著名电台播音员方舟、电影明星梁波罗等声情并茂地朗诵了11位75岁以上老诗人的佳作,富有磁性的妙音在大厅绕梁回荡;台下,天平社区的“老年读书会”会员津津有味陶醉其间。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08,(3):37-37
五角场,一个曾经被“老上海”称为“下只角”的地方,今天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着上海的又一城市副中心迈进。百联又一城、万达商业广场、沃尔玛、巴黎春天、东方商厦,每天,熙来攘往的人群穿梭于这些著名的商场里,使得今日的五角场商圈尽显繁华。伴随着五角场的繁荣与崛起,一个个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商圈里涌现。  相似文献   

20.
西餐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在使用的餐具和吃法上也有别于中餐,随着对外交往和国人迈出国门的机会增多,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懂得并掌握西餐的一般常识。刀、叉、勺的使用:英国式:右手持刀,左手持叉,边切边吃。美国式: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将食物全部切好,再将餐刀斜放在餐盘前,将左手的餐叉换到右手就餐。应该注意的事项:1.切割食物时:声音不要太大;从左至右;两肘下沉前后移动,务必不要“左右开弓”。2.切割好的食物大小应用餐叉铲起后入口刚刚合适。不可用餐刀扎起来吃,也不可以用餐叉叉起来一口一口咬着吃。3.两手同时用刀叉时,叉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