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海和内地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早在1988年,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7-278页)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是其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对于当前更好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强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  相似文献   

3.
1988年9月21日,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强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相似文献   

4.
如何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中要处理好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早在1988年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就对如何真正处理好这一战略性问题作了明确指示:依靠中央权威!只有树立中央权威,才能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地区经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乱哄哄、各行其是”。小平同志是这样阐述这个问题的:“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  相似文献   

5.
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既体现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也体现了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建国初期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 ,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他指出 ,要使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 ,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大局。反过来 ,发展到一定的时侯 ,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江泽民总…  相似文献   

6.
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在80年代中期就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两个格局的思想:一个大格局就是东南沿海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在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东部沿海发展战略,全国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人、财、物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这是大局.西部民族地区顾全了这个大局,并为之作出了牺牲。经过18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把90年代的中国推到了国际可比范围内地区差距较大国家的难堪境遇之中。”①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引起了学术界、民族地区和党中央的极大关注。学术界纷纷撰写文章,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探讨解决差距的各种经济对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不失时机地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问题作…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在《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决定》中指出:“要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提到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上来。改变过去抓工业就是抓国有工业,抓农村经济就是抓农业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我区乡镇企业发展较之东南沿海和内地,起步虽较晚,但在我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在有的地方已是满园春色,“风景这边独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贯彻国务院决定,抓住机遇,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是实现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牧民率先达小…  相似文献   

9.
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不发达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央的“沿海战略”,率先启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此,中…  相似文献   

10.
自九十年代以来,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拉大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区域经济差异问...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0,(3):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作为西部地区省份之一的贵州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这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带领全省各族群众实施开发,加快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全省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任,也是当前和今后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密切联系贵州实际,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努力加快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设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经过20余年发展,东部积累了相当的实力,西部开发的号角也已吹响.山西面对不是东也不是西的局面,必须准确定位,认识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1956年 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这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今后,“新的工业大部分应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样平衡布局生产力的原则就构成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理论框架。为此,我们采取了建设“大三线”的方针,要求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向国家多交一些…  相似文献   

14.
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伟大创举。20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早在1988年 ,邓小平就明确提出中国地区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思想。20年中 ,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 ,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个事关大局的战略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另一个大局观念正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创造性地付诸实践。这一新的形势变化 ,给经济特区和浦东既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 ,要求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从功能、产业…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关注的大事,是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党的三代领导人,早就对沿海与内地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指示,其战略思想是连续而且是发展的.要制定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就必须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汪圣云 《求实》2000,(10):5-6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而关于“两个大局”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理解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内涵 ,对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步伐 ,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如何“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 ,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 ,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地区经济发展理论上的新发展苗天青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等一系列原因,造成了我国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如何正确地处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做到既能充分发挥各自地区的优势,又能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倾斜政策,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曾经指出:“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纪检监察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全党…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在“九五”时期和下世纪初,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从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中反映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的差异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虽然各地区的经济实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但从提高和发展的程度看,中、西部地区却未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同步发展,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中西部同东部之间,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