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是被外界称为“世纪瘟疫”的边缘人群,他们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将如何迎接“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妻子是在工作中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怎么就不能算是工伤呢?”一审法院判决后,李阳在上诉时这样问法官。  相似文献   

3.
面对婚姻危机,是当机立断家庭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生活继续?为减少草率离婚、缓冲婚姻矛盾,“试离婚”现象近年来在争议声中频频出现。它能否成为挽救婚姻的神药良方?又如何从程序上避免草率离婚?  相似文献   

4.
张勇 《法庭内外》2013,(9):53-54
如果你是有车一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你开车上路的时候,有人向你狂按喇叭吗?有人跟车时狂闪车灯吗?有这些行为的人,在国外被称为“路怒族”。根据网络词条的解释,最典型的“路怒”症状表现为开车心情烦躁,容易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袭击他人或其他汽车以泄愤。近年来,随着车辆的日渐增多,因驾车引发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笔者提醒,“路怒症”不但容易引发事故,处理不当还会演变成民事纠纷甚至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广大民众的关注焦点问题。随着“毒奶粉”“毒胶囊”等案件不断曝光,大家对自己的餐桌产生了深深的不安,我们不禁想问,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餐桌?2月26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食品安全问题案件,被告人黄某因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依法判决。  相似文献   

6.
覃翔  姚曦华 《广西检察》2014,(11):40-41
“检察机关办事公道,群众都知道,有问题也都希望向你们检察机关反映,但就是你们的办公地点离辖区太远,来回大老远跑一趟就什么农活都不用干了……这下可好,接访车都开到家门口了,不找你们找谁?”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2,(5):4-4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研究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问题,是社科理论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社科理论工作者展现自身优势、实现自身价值的客观要求。问题在哪里?钥匙在哪里?从根本上说,在基层一线、在火热现实生活中。只有走下去,深入实践中,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怎么看"的科学视角;只有走进去,深入生活中,才能得出真理论,提出“怎么办”的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8.
秦阳 《法律与生活》2012,(19):42-43
2012年9月6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地方法院的一次判决揭开了一个沉寂8年的未解之谜。 2007年年末,美国伊利诺伊州威尔县发生了一起人员失踪案。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由此又引出了警方对发生在2004年的一起意外死亡案件的调查。这两起案件有什么联系?凶犯到底是谁?谜案从失踪者斯泰茜开始。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戏谑的现象比较普遍,戏谑者也往往是在无意中脱口而出。并非出于恶意。那么,如果被戏谑者因戏谑出现心理障碍,戏谑者要为自己无意的戏谑行为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10.
袁瀛  文静 《法治纵横》2011,(20):30-31
截至今年9月19日,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11824辆,激增的交通流量将这个城市拖入了拥堵时代,有了BRT今冬能早点回家么?治堵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王海风,在掌握马鞍山市土地使用支配权的7年时间里,受贿索贿千余万元。创安。微近年来查办的土地领域受贿案数额之最。在官员的土地支配权面前。有多少房地产商靠暗箱操作求发展?官员因受贿落马之后,行贿的房地产商又该承担多少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支以“北漂律师”为绝对多数的团队,他们举目无亲,没有资源,财力有限。在精英云集的北京律师市场上,他们是如何站稳脚跟并开辟出一方天地的?  相似文献   

13.
郑毅 《检察风云》2011,(1):44-45
一个光环绕身、又见过大世面的药界销售精英人物。缘何会被一个无业女子弄得晕头转向、连连就犯的呢?此案虽经媒体报道,但其最真实、最具警示意义的一面并未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民政部下发《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6月上旬到9月底民政部门将开展“人情保”、“错保”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人情保”、“关系保”以及媒体曝光的案件进行集中查处。  相似文献   

15.
贺方 《公民与法治》2011,(18):32-32
2009年6月,江苏常州3名市民到北京反映问题,在乘坐公交车时,司机以“车上有上访人员”为由报警。2010年7月,常州警方“突然想起”几位市民在北京没有买1元钱的车票,便将其拘留劳教。  相似文献   

16.
张倩 《江淮法治》2013,(6):43-43
每逢节假日,想到长辈们的轮番催婚,租男友或女友回家便成了广大单身适龄青年的救命稻草。但这种看似时髦新潮的行为背后却存在着法律隐患。2013年春节前夕,淘宝网上悄然兴起了一股出租“男友”、“女友”的热潮.“男友”、“女友”成了非常抢手的“年货”。然而在“男友”、“女友”出租风行的背后却是单身适龄青年们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辛萍 《法治纵横》2011,(4):39-39
登录一下某个“银行网站”,银行卡里的钱瞬间就落人他人之手,速度之快可以以秒计算。前段时间,巨款遭遇“秒杀”的怪事在浙江绍兴等地频发引起不少人惊慌。  相似文献   

18.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0,(13):51-52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叶菜、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网络上催生了一系列的网络热词。大蒜、绿豆价格暴涨,被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辣椒等接力涨价,“玉米疯”、“辣翻天”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在房价高企的“蜗居”年代。租房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这句话对租房者未必完全适用。法律赋于了承租者一些特别的权利。承租者如果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有些情况下也可以“不低头”。  相似文献   

20.
许晖 《政府法制》2012,(15):42-42
杜甫写有《空囊》一诗:“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首诗写尽了诗人生活艰难的窘境。其中“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囊中羞涩”,也写作“阮囊羞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